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现状分析,能够使社区、医院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了解不同层次的患者信息行为现状及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意识比较差,健康知识比较缺乏,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线健康信息服务发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线健康信息服务使用情况、接纳程度及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培养良好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提升在线健康服务平台传播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自行设计问卷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三甲医院门诊316例高血压患者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查询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多样化、健康信息获取以传统人际关系渠道为主、健康信息查询存在诸多障碍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对高血压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和改进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控制率、降低发病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经过心内科医护专家审定的调查表,对90例高血压患者以问卷方式调查,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健康知识水平偏低,缺少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对高血压健康知识有较高需求。结论: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树立正确的从医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护士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慢性病,其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因素有关,是遗传因素、复杂社会环境、应激、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有资料显示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所以高血压患者行为模式在血压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运用信息-知识-行为理论(KAP)模式对1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个性化、高血压健康行为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宋敏  叶流  曾凡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24-125,128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订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法,对60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同的患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文化程度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收入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家庭支持的患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不同者比较,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不理想。医护人员应从加强健康教育、提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争取家庭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方面进行于预,提高患者遵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人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与高血压控制情况之间的关系,来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对体检人群中的108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认知程度的高低进行评定.结果: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与高血压的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管理,采取遵医行为,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或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 2017年心脏协会调整高血压诊断标准,这意味着有更多人被诊断为高血压。自我管理水平高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而健康素养在此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结论。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7-8月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北辰中医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新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马场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患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居住地、婚姻状况、共同居住的家庭人口数、高血压病程、药物治疗情况、首次诊断机构、首次诊断就医行为、是否坚持药物治疗、药物调整主要原因、药物调整参考医务人员意见);选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Jordan教授等编制、孙浩林翻译并进行本土化修订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LSCP)评价患者的健康素养情况。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问卷(HPSMBR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与自我管理水平的关系,探讨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 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9.2%。HLSCP总分为(90.8±10.1)分,各维度分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改善健康意愿(93.6±12.3)分、信息获取能力(90.5±11.2)分、经济支持意愿(90.2±15.4)分和交流互动能力(89.9±13.3)分;HPSMBRS总分为(73.7±14.2)分,各维度分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用药管理(78.4±22.1)分、情绪管理(77.6±16.7)分、休息与工作管理(74.6±17.3)分、饮食管理(73.7±15.6)分、病情监测(67.4±20.9)分和运动管理(64.9±21.9)分。不同年龄、居住地、共同居住的家庭人口数、职业、饮酒状况、高血压病史、诊断机构、首次诊断就医行为、坚持药物治疗、药物调整主要原因、药物调整参考医务人员意见HPSMBR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维度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P<0.05),信息获取能力维度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经分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健康素养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异量解释增加了12.7%,其中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变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天津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其整体水平主要受居住地、共同居住家庭人口数、是否坚持药物治疗以及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等因素影响。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应注重对健康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陈碧珍 《中外医疗》2012,31(18):80+82-80,82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10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认知和遵医行为的调查,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患者中,41例对高血压的认知与遵医行为好占37.4%,68例差占62.6%对最差的进行定期随访,最好的遵医嘱服药;患者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对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全部有影响(P〈O.05)。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不甚理想,医护人员应重视和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为拓宽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8-10月,采用便利抽取法抽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教职工217例,使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电子健康素养均分为(22.58±10.81)分,合格率为14.91%;自我管理行为均分为(84.86±1.20)分,中等以上者占20.53%,各维度排序为饮食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用药管理、疾病监测、运动管理.2)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高血压病史的教职工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高血压病史的教职工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明显负向影响电子健康素养,文化程度明显正向影响电子健康素养(P<0.05).4)教职工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双因素Pearson检验存在正向弱相关(r=0.320,P=0.006).结论 应重点关注教职工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提升,着重提高工作与休息、用药管理、疾病监测及运动管理等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史文英  高玉丽  刘华 《吉林医学》2012,(5):1059-106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明显提高,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开展健康教育能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高血压和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艳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410-41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及门诊随访1年,收集管理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健康行为、知晓率、控制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增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行为,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学生群体获取健康信息的行为引动机制。方法:借助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大学生用户调研文本,利用NVIVO定性研究工具,分析行为引动的突显理念。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用户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完善大学生健康信息获取引动机制分析。结果:通过NVIVO定性分析获得大学生用户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目标以及主观态度4个核心要素。结论:大学生在线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突显理念主要包括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目标和主观态度4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最终引发大学生用户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遵医行为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疾病知识、药物种类、病程、药物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 150例高血压患者中服药遵医行为好者60例(40.00%),遵医行为差者90例(60.00%),年龄、药物种类、缺少高血压疾病知识、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差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简化治疗方案、加强老年患者管理、预防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可以提高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胡华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15-2616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5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知己健康管理教育及指导,让其居家对自我健康进行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追踪3个月后生活方式、规范治疗行为及试验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患者生活方式、遵医行为比管理前有明显改变,有效运动明显提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的水平,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茂镕 《当代医学》2014,(14):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15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对比干预行为因素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和血压控制的有效率,评估干预效果,了解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的高血压患者接受行为因素干预后对血压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相差不大,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均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P〈0.05);干预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证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软英  冯静  王新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62-1564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调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予以相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一系列健康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和血压达标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对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和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提高血压达标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健康管理认知水平、就医需求和遵医行为的情况。方法:根据便利随机抽样法,以本院收治的265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有效问卷数量,记录调查对象的综合健康管理认知水平、就医需求和遵医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参数的患者综合健康管理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86.04%。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辨证分型、是否主动就诊的患者认知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就医需求上看,患者对饮食干预指导的需求率最高,为57.46%;对心理干预的需求率最低,为44.30%;对技术服务指导、运动锻炼指导、按摩调养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用药指导的需求率分别为51.75%、46.49%、48.68%、53.51%、56.58%。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类型、是否主动就诊、就诊频率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辨证分型是影响患者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主动就诊、就诊频率是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综合健康管理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与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辨证分型密切相关,且患者对各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较高,同时不同性别、职业类型、是否主动就诊、就诊频率的患者在遵医行为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高血压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低。通过行为干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是研究热点。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更为有效和持久。行为改变轮(BCW)及行为改变技术(BCTs)可充分挖掘可干预因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国内基于BCW及BCTs理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研究基于BCW及BCTs制定干预模式,研究其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只接受常规的门诊药物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50例在接受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BCW+BCTs模式的干预指导。干预前后采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Morisky中文修订版用药依从性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问卷、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动态血压监测及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各项行为指标、动态血压数据、生命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