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框架下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要求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公立医院改革基本框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多,有体制问题、有政策落实问题、有公立医院内部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总的原则是“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改革的对象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达到的效果是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也就是说,一方面政府将通过加大投入、改革补偿机制等使得公立医院补偿到位,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再设计了建立政府、医院、群众"三位一体"的"五四一"运行机制和"双补一控"补偿机制的创新模式."五个适宜"能够解决公立医院经营弊端;"四个确保"能够解决在政府监管下公立医院的良性运作;"一个核心"能够实现卫生改革终极目标;"双补一控"能够抑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做法的剖析,指出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经验:一是领导敢担当,政府真作为,直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提出改革方案,突破了一些行政管理瓶颈;二是院长和医生年薪制加绩效考核的支付方式;三是改革医院剩余索取权,实施药品、耗材收入结余不纳入收入分配;四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限价采购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2008,(7):76-79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主要存在决策权与执行权划分不清的问题。政府许多权力存在缺位,而公立医院院长在认识和操作上明显存在越位的现象。正是缺位与越位导致了公立医院趋利倾向、盲目扩张和成本失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此,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巩固新医改五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最终实现医改目标,接下来,公立医院将成为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进入攻坚阶段;另一方面政府为此也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保障经费的落实。这两项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为此,文章基于2010年G省县级公立医院普查数据,对财政补偿方式和医院公益性和逐利性运行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两种运行机制所需的政府保障经费分别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只有对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差额补助的补贴方式并进行综合改革才能建立起公益性运行机制,且不同的财政保障模式的运行效率不同。由于公益性运行机制下的医院费用结构更合理,所以其所需的政府保障经费更少,仅占趋利机制下所需经费的32.9%。因此,文章提出政府要"拿钱买机制"、"勇于做‘减法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深圳市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其改革探索情况,提出了深圳市医疗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①加快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卫生资源均衡化布局;②构建资源配置合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公立医院集群;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④完善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⑤建立有效激励、自我约束的科学运行机制;⑥建立医药分开、规范统一的公立医院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2010,(1):29-3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目标、主要内容与任务,包括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7):1-3
本项目研究总结分析了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诠释了大病和大病不出县的概念,地提出了因地制宜选用"自主型、主导型、托管型"运行模式,建立健全能够吸纳人才、激励员工、提升能力、集约式运行机制,推行能够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的"医德优、技术优、服务优、机制优、收费平"的"四优一平"考核评价体系,建议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给予政策支持,实行创新驱动性改革,促进广东三年内基本实现90%大病不出县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结构性问题在公立医院的主要表现,包括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和负债扩张后的资源利用低效问题。依据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文件,提出了公立医院参与医疗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债务,控制财务和财政风险;严格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遏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可负担的服务;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监管到位,健全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加强公立医院与基层、社会资本的联系,整合医疗产业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原则,制定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实施路径.一是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政府办医保障职能;建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提高举办医院的行政管理水平;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二是建立分级决策机制、自主经营制度及多元监管制度,解决政事分开问题.三是研究制定公立医院章程,促进公立医院向法定机构转变,通过法制化巩固法人治理改革成果.
Abstract:
Analysis of setbacks found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the health reform principles of "Sepa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epa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Separation of prescribing and dispensing, and Separation of for-profit hospitals and nonprofit hospitals", the authors named the following roadmap for public hospital governance reform. First, set up a management committee for each public hospital to coordinat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for medical service; set up a public hospital authority to upgrad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se hospitals; transform functionality of health authorities to encourage diversity in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Second, establish the tiered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 autonomous operation system and diversified supervision system, to separat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Third, formulat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for hospitals to encourage their evolution to legal entities, consolidating the government reforms by legal means.  相似文献   

12.
从新医改方案看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的难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公立医院的属性是公立,资产属于国家,而经营行为,明显走上了营利性道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责任缺失、补偿机制扭曲、资源配置不合理、公立医院公益性意识淡化。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要坚持政府主导,增加政府投入,强化行业监管;坚持推进改革,完善医院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在各领域都有所探索并形成初步的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中仍有不少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诸如:改革的多元顶层设计思路、补偿机制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重、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未能协同进行、调动和保障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机制亟待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无法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医保基金的使用等。建议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在多元化、多层次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坚持公益性与医院经营效益相结合,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要从创新人力资本管理机制、完善破除“以药补医”后的补偿机制和配套措施、推进法人治理和政事分开、加强医保基金对居民医疗需求的引导、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向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吉琳  刘俊松  秦菲 《现代医院》2009,9(10):76-78
本文在对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双补一控"机制,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提出保障措施。在政府补基本工资、医保完善运行机制的情况下,激活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政府、医院、患者的"三赢"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和瓶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市场和市场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拓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走向进行了剖析。文蕈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该从系统论观点出发,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复杂性.在界定不同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责任: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扭转公立医院的趋利倾向,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可及、支付得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办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公立医院院长对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措施的关注情况及态度。方法:随机抽取200名三级公立医院院长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公立医院院长最关注的问题是增加政府投入(83.7%),对推行临床路径关注比例最低(19.7%)。院长认为政府平均投入应占医院总收入的50.8%,且55.1%的院长认为政府应该按项目对公立医院进行投入。82.0%的院长认为收入未提高是影响医务人员参与医院改革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并且仅14.5%的院长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是满意的。结论:三级公立医院院长最关注医院运营相关的改革措施,其次是薪酬制度和院长责权改革。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以及长效的政府投入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岗位绩效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明确院长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生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公益性、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等三个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认为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方向推进医疗、医药、医保统一管理,以理清政府"管"和公立医院法人"办"的职能界面为方向推进管办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关键是要科学设计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关键是要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的制度渊源是前苏联的国民经济预算管理制度,现实渊源则是建国以来医院管理的现实制度需求。两者的变革及其经验表明,当前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的改革并不简单源于编制内外的"同工不同酬",而是源于编制管理所固有的弊端,包括产权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分离、医院决策能力的瓶颈、人才流动的实质性羁绊、与支付制度的分离等。"取消编制"仅仅是去行政化的改革策略,并不能认为是以推进公立医院全面市场化为目标。基于此,"取消编制"将成为推进医院法人化治理、医疗保障制度、政府补偿机制等系统改革的前奏。完善医疗服务成本补偿方式的具体设计将成为"取消编制"后改革的重点,而依据域外经验和改革实践,医疗保险支付和政府购买服务应成为主要补偿方式。然而,目前"取消编制"的改革面临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系统改革难以共同推进、编制制度惯性带来的改革效果不佳等重大障碍,应全面规划,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19.
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缓和“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矛盾,一直是卫生政策的重要着眼点。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不合理因素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如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医院运行机制、医疗保险付费机制和医疗卫生筹资机制等。因此,体系的建立将对医药费用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既要建立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理顺补偿机制,也要改革医院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15日起,仪征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实施新医药价格改革。将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全医疗服务补偿机制,缓解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遏制医药费用增长,促进公立医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