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作者结合临床与理论,认为可从①肝郁气滞,血瘀生风;②肝血亏虚,血虚风燥;③肝肾不足,阴虚风动三方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应用传统方剂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气滞不适所致胸胁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及疝气瘕聚等症,获得良好疗效。本文结合肝炎后综合征,萎缩性胃炎及慢性咽炎的典型病例,报道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上一贯煎组方在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上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整理分析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3名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的案例,探究一贯煎组方在临床上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人员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对本研究中的3名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均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中医理论认为,干燥综合征肝损伤以阴虚证为根本,以燥邪之证为标,治疗中应当以滋养肝肾的阴气为中心内容,并辅以疏肝解郁,活血化淤的治疗,亦可采用健脾益气等方法进行治疗。一贯煎组方恰恰符合并验证了以上理论,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方面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用滋养肝肾的方剂。传统上应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身体消瘦、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耳鸣、遗精盗汗、舌燥咽痛、口渴等症。近年来用于某些口腔病症。也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家父邢鹂江为江苏省名老中医,生前勤于临床,经验丰富。本文就其血证的分证治法方药,简介如下: 1 肺虚火旺肺阴虚常表现为津液不足,若体虚久病肺阴积损,或他脏病变影响,或外邪犯肺化热生火,或过汗香燥误治,或病后失调,都能耗损肺之阴液,导致肺虚火旺、损伤血络、迫血外溢。临床主要表现为咯血、咳  相似文献   

6.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陶筱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立足于中西医结合辨治干燥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陶筱娟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的经验:阴虚为本,重视肝肾;从气论治,贯穿始终;燥毒为变,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7.
旱莲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旱莲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全草,具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阴虚血热引起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衄、尿血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阴虚内燥证和非阴虚内燥证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神经降压肽(Neurotensin,NT)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关系,明确其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210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后分为阴虚内燥证组(98例)与非阴虚内燥证组(112例);收集健康人群30例,检测血浆NPY、NT、NE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更年期高血压组的NPY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更年期高血压组的NT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更年期高血压组的NE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阴虚内燥证的NPY水平和非阴虚内燥证相比明显升高(P<0.05);阴虚内燥证的NT水平和非阴虚内燥证相比明显降低(P<0.05);阴虚内燥证的NE水平和非阴虚内燥证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NPY、NE,低NT可以作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阴虚内燥证辨证分型的判别指标之一,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阴虚内燥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分型纷繁,余习将其分为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两大类型。脾肾阳虚者,因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使水湿泛溢肌肤,四肢浮肿,或内停脏腑而形成腹水。治当健脾温肾,化气行水。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真武汤等皆可加减运用。惟桂附温热,久用有化燥伤阴之弊,余常以仙茅、仙灵脾易之,效果甚佳。此外尚须随证加减:如见湿盛者,则加用苦温,芳化,淡渗的药物,如苍术、厚朴、草果、蔻仁、藿香、茯苓、苡米等;伴见气血郁滞之象者,加用桃仁,红花、山楂、益母草、丹参、泽兰等活血之品。肝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肝肾为主,兼见阴虚阳亢者,尚需  相似文献   

10.
西北燥证证候类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的证候类型构成情况,为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以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众多症状中通过因子分析拟合适宜证候类型,并用聚类分析进行样本间证候类型比较。结杲:西北燥证由7组证候构成,其中主证为肺卫孔窍皮肤燥证;兼证6组,分别为肝肾精血不足证、肺心脾风火燥证、心肾阴虚证、脾胃阴虚证、冲任血虚证和脾胃蕴湿证。各调查地区证候类型构成:和田7证皆备,以外燥阴虚内湿证为标志,吐鲁番为外燥阴虚风火证,哈密为外燥内湿阴虚证,乌鲁木齐为外燥阴虚证,伊犁为外燥血虚证,石河子拾棉工以外燥证为主,乐山、上海则无燥证可言。各单元组主兼证构成情况之相似程度,同地区间〉同民族间〉同为城市(或乡村)间;和田地区由于燥证程度重,内部各组间差异相对较大。结论:西北燥证是以燥邪为主的自然环境因素引发的地域性综合病证,外燥为其主要证候,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居民所患西北燥证其兼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除燥邪致病外,人体津液输布失常亦会引起皮肤干燥。湿浊内蕴会使三焦气机受阻,从而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而阴虚内热会灼伤津液,使之运行缓慢,内停而产生湿浊,出现阴虚夹湿的证候。可见"湿"与皮肤干燥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治疗上,"燥从湿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百合中含有百合甾体皂苷、百合多糖、生物碱类等活性成分,还含有磷脂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燥咳、劳嗽咳血、阴虚有热之心悸失眠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等。百合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应积极开发其在临床应用以及保健类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部分燥痹患者除有腹泻或饮食不慎即大便次数增多、便溏,并常伴乏力、短气、纳差、腹胀等脾虚之象外,多有畏寒肢冷,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等寒证之征。寒证的产生原因一是寒邪外侵入内;二是素体阳虚,寒从内生。因此,在治疗燥痹时多应用麻黄、桂枝、细辛、制附子辛温之品,散寒温通,并用炮姜、肉桂等温里助阳。临床上此类患者阳虚往往兼有气虚或阴虚,所以补阳药多配伍补气药,兼阴虚者阴阳双补。  相似文献   

14.
在第八章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的病因辨证里面有:“内风证实际上继发于热盛、阳亢、血虚、阴虚以及阳气亏虚等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并表现为头晕眼花,……,便称之为动风。”此说法不妥,内风证的形成不应包括阳气亏虚。燥证的临床表现里面有小便短黄,应改为小便短少,燥性干涩,当无阴阳之分,燥伤津液虽可致阴虚发热,但谈燥证还是应无阴阳寒热之分更妥,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正气不足是邪气侵犯和长期留伏体内的前提条件,阴虚津亏、精血不足是燥证本质,燥毒、瘀血是两大重要因素,阴虚津亏、燥毒内胜、气血瘀结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采用辨证论治、专法专方、针灸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选择相对公认有效的治法及方药深入研究,以期开发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刚柔相济 勿忘温阳活血 通补并行 当求血肉有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很多书籍教材,论及消渴,亦多偏执阴虚燥热之说,使滋阴清热一法,几成治消渴唯一正治大法.任师对此颇有微词,并力倡阴阳并重,辨证论治之说.消渴病机,主要为燥,燥为火热之属,最易伤气,所谓“壮火食气”(《素向·阴阳应象大论》),故消渴病发必见气伤.气者,肾气也,肾气受伤则阳虚,阳虚不能生命火,命火衰相火不生,相火不足,不能内寄于肝,肝阳失助,则并发肝肾之阳虚,阳虚不能蒸精化液,精枯液涸,故生口渴喜饮、多尿消瘦之患.  相似文献   

17.
宋瑞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62-2963
闭经是指妇女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曾有正常月经又停闭6个月以上者,属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亦属难治之证,其病程较长,疗效较差,且常导致不孕等,因此诊治闭经在妇产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18.
韩明向教授提出"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认为阴虚是许多老年病突出的病机特点,注重使用养阴法治疗老年病,以补老年人阴精之不足,增液养血行血,助阳生化。临床喜用补而不腻、疏而不散之一贯煎,以治肝肾阴虚、血燥气滞之证。  相似文献   

19.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造精消渴等症。近年来,临床发现枸杞子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禀赋不足、阴津亏虚是根本,水液输布失调是其重要发病因素,三焦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故可从三焦予以论治,具体可从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进行论治,在补阴的基础上,通行三焦之气,以达治疗目的。附典型病例3则以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