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疾病在青年人所患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绝大多数心理疾病发生于青年时期(12 ~24岁)[1].抑郁作为最为常见与多发的心理疾病,常伴有悲伤、疲劳以及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等症状[2].大量研究发现,由于课程考试、人际关系、感情等问题,使得学生成为抑郁的易感人群[3-7].此外,吸烟、酗酒、性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与抑郁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相关性[8].为了解技校学生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危害健康行为因素,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河北沧州和西安新城区2所技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健康的众多疾病中,呼吸道疾病一种常见的疾病,较常见的是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性炎症。一年四季都易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如何预测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居民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徐州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影响,探索气象条件与呼吸道疾病发生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发病预警系统,有助于公众提早预防流感的发生,也有助于医疗部门在疾病大规模爆发前提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创建史在二十世纪,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并注意到病人的康复问题。新的治疗手段,既包括药物疗法,也包括社会治疗。此措施已经对疾病的病程,甚至对一些棘手的、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的病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心理学措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为人们认识到,心理疾病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对于疾病的产生还是对于病人健康的恢复都有着十分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低估的作用。采用社会心理学措施来治疗有关疾病,已经显示的效果是很好的。现在人们已经清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北京市主要的死因顺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利用北京市1978-2007年的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估计了人口老化和其他非人口因素改变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影响武汉市2006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期望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得到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前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笔者对武汉市2006年主要死亡疾病对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类本身的疾病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生理上的疾病,一是心理上的疾病。千百年来人们往往只注重生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忽略了心理疾病的防治,尤其是社会流行性心理疾病的防治。其实心理疾病的危害比生理疾病的危害大得多。生理疾病看得见,摸得着,发现早,好治疗;心理疾病隐蔽,欺骗性大,突发性强,不易被及时发觉,难防治。生理疾病毁坏的一般是患者本身,而心理疾病不仅毁坏患者自己,同时也毁坏别人,影响到社会的安宁。心理疾病烈于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四川省及不同经济地区期望寿命、主要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疾病负担,以评价疾病对社会及人群所致危害程度的大小,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损失年作为反映疾病负担的量化指标分析四川省2005-2014年人群健康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四川省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3.69岁增长到2014年的76.42岁,10年增长了2.73岁;2014年的标化死亡率较2005、2010年低,慢性病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一类地区标化死亡率最低,二类次之,三类最高;10年间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慢阻肺死亡率逐年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递增。结论慢性病是四川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期望寿命随时间增长而递增,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慢阻肺死亡率逐年降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肿瘤死亡率逐年递增,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道路交通伤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带来的健康危害逐渐显现并得到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健康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为探究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以及预防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文梳理了我国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进展,并对将来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死亡地点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点死亡病例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死亡地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居民家中死亡构成比最高.其中女性死于家中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儿童及老年人群死于家中的比例高于青壮年,不同致死疾病死于家中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死亡地点.结论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了解农村人口死亡地点的分布及农村人群常见危重疾病就医主要去向及诊疗,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地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10.
健康转型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改革的推进 ,居民期望寿命、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卫生问题以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逐渐发生了变化。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传染病 ,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不仅是治疗疾病 ,同时包括预防和各种保健的需要。健康转型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契机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切实加强预防保健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从实际出发 ,加强公共卫生 ,切实做好各种影响人群健康因素的监测和卫生检疫工作 ,能及时预报疾病发生与流行动态 ,为慢性病、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要转变疾病防治模式 ,逐步从单病防治转向综…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严重的营养不良等在世界范围内渐趋减少或绝迹。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负面影响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危害。另外,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负担逐渐增加,使得行为问题以及与行为有关的躯体疾病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河北区示范社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发展对慢性病流行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许多急、慢性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剑有效控制,疾病模式和死因谱发生了由以传染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为主的重大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逐渐成为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精神疾患和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病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疾病模式也起了变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岩石与矿物的地球化学组成与人群疾病的地理性分布之间的联系。研究周围环境的化学成分组成(基岩、土壤、水以及植物)可能会导致人体内某种元素的富集或缺失,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人类活动如采矿与矿石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置、农业活动等也可能会打破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平衡,因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富集或缺乏会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摄入过量的有毒微量元素,如砷、镉、汞、铅和氟会危害人体健康。其中,镉对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最为严重。环境砷与汞暴露是人类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尼日利亚碘缺乏疾病的相关信息表明,受影响地区的甲状腺肿患病率在15%~59%之间。相关病例报道显示,摄入含氟化物超过1.5μg/L的水会导致氟斑牙。儿童中龋齿的患病率约为39.9%。尼日利亚中部的Younger Granite省,孕妇癌症与流产与自然环境中的辐射有关。以上一些例子以及文献中的许多其他事例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合作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因素与人群疾病地理性分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将会有助于控制和管理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泗阳县处于苏北欠发达地区,2001年起按照上级政府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对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置换,实行医卫分离;2003年始又着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建。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做法、问题及经验时见报道,现将近年我们该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疾病模式转变理论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发展 ,在不同时期影响人类健康主要疾病的发病水平和死亡水平随之改变 ,总发病和总死亡率的内部疾病构成比例也在不断变化。人类社会在已经过去的 2 0世纪发生了剧烈变革 ,疾病模式发生了最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 ,各国的人群死亡率、生育率、人口增长率发生很大变化 ,影响人群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疾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所有国家都有发生疾病模式 ,但是各国之间疾病模式转变的差别很大 ,比如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疾病模式转变模式相对来说更趋于一致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仍然较为贫困的国家疾病模…  相似文献   

18.
从1990年开始,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组成科研团队,从事地球化学元素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 1、地貌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碘致甲状腺疾病方面包括山东省水源性高碘病区和高碘地区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不同高碘水平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发病机制研究;生物活性碘及补碘途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迁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及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来自人们的生活方式 ,来自人们的心理、行为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个人、家庭、社会参与卫生保健的作用越来越大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解决当代主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1 健康教育面临 2 1世纪的挑战近 30年来大陆的疾病构成和死因构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业化带来的职业危害 ,也已成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让人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而脑卒中,更是当前各类疾病之中,对人们生命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恶劣。我国属于脑卒中疾病的高发地区,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因脑卒中而卧床不起,甚至会直接产生死亡现象。所幸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