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替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例 ,每d口服阿替洛尔 5 0mg ,连续 8d ,分别于服药前 ,服药的第 3d ,第 8d及停药后的第 2d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服药的第 3d升高 (P <0 .0 5 ) ,服药的第 8d降至正常水平 ,停药后 2d无反跳现象发生 ,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高血压患者每d口服阿替洛尔 5 0mg短期治疗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d口服美多洛尔50mg,共6d。服药2d,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出现代偿性增多,这是阻断突触后膜β受体的结果。服药6d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可能与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有关。停药2d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心率、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反跳性升高现象。初步认为美多洛尔每d50mg短期应用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影响较小,大样本、多剂量及长期观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正常人及其生理变化时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探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内交感神经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高渗盐水联合肾十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洲  彭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41-42
目的观察3%盐水(HS)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09位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溶于HS或0.9%生理盐水(NS)中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平均住院日更短、肺功能改善更优。结论HS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  相似文献   

5.
肝血虚证病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对辨证属肝血虚证的18例缺铁性贫血和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分别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肝血虚证病人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和显著性意义(P<0.01;P<0.05)。表明肝血虚证病人具有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机能减退的病理生化改变  相似文献   

6.
殷彬  臧德馨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3):138-139,190
目的:探讨海洛因对依赖者外周静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DSM-Ⅳ药物依赖诊断标准自愿戒毒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群外周静脉血中单胺神经递质进行对照研究。抽取病人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治疗前、后比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NE含量低,有统计学差异;依赖者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的E含量高,且有统计学差异。静脉注射和烫吸者治疗前、后NE、E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洛因对依赖者外周静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有影响,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对神经递质系统有显著的影响,并与用毒和戒断的临床症状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复制的大鼠实验性肺水肿模型,观察了别嘌呤醇对肺水肿的影响。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和别嘌呤醇+肾上腺素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使肺血管壁、肺泡壁通透性增高,肺间质、肺泡、支气管水肿,出血及透明膜形成;别嘌呤醇可预防肾上腺素所致肺损伤的发生(P<0.05),延长动物存活时间(P<0.01)。提示肾上腺素性肺水肿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对犬全身麻醉中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犬36只,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1%戊巴比妥钠基础麻醉后不输注任何药物;实验组:E1、E2、E3、E4、E5五组,1%戊巴比妥钠基础麻醉后分别输注依托咪酯乳剂10、15、20、25、30μg/(kg.min)维持麻醉3 h。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后1 h(T1)、2 h(T2)、3 h(T3)检测血浆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 E1~E5组随着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剂量及时间的增加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对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用青霉素、病毒唑治疗。肾上腺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结果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可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缩短住院天数。结论在常规消炎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是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治疗,连续治疗3~5 d。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气喘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情况,并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息等临床观察指标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肾上腺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及继发性脑损伤的出现与花生四烯酸(AA)及其代谢产物、廿碳五烯酸(EPA)的关系。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AA、EPA的浓度、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廿碳四烯酸含量增加,而廿碳五烯酸含量下降。结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及继发性脑损伤与其血浆中的AA、EPA含量有一定的关系。这可对脑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检测、评价MMP-9、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6例NSCLC手术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同一病例组来源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关因子阳性表达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0、14天的MMP-9、VEGF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肺组织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MMP-9、VEGF阳性表达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MMP-9在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鳞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腺癌的阳性表达略高于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Ⅰ期与Ⅱ、Ⅲ期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组织中MMP-9、VEGF的阳性表达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其MMP-9、VEGF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7、10、14天MMP-9、VEGF血清浓度除MMP-9术后第10与14天比较(P>0.05)以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MMP-9、VEGF出现较高表达,并与NSCLC组织学分型、分期、分化程度、侵袭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但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血清VEG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不能直接作为NSCLC原发肿瘤切除术后的围手术期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观察在麻醉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注射人参单体皂甙Rb_1对大鼠血压的影响。麻醉大鼠LH注射20μg/ml Rb_1 0.3μl后,其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在给药后45min时尤为显著(P<0.01),说明LH是Rb_1升高血压的中枢作用部位之一。为探讨其机理,测定了麻醉大鼠LH注射Rb_1后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给Rb_1组血浆皮质醇浓度高于盐水组,在给药后45min差异显著(P<0.01),并与给Rb_1后血压升高的时相相符合。提示,LH注射Rb_1引起的血压升高与血浆皮质醇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现已证明,机体除骨髓基质细胞之外,其它的细胞也能分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实验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脾及胸腺细胞在受到ConA或LPS的刺激作用后,CSF分泌量明显增加,在低剂量时(1.0μg/孔),即有促进CSF分泌的作用,在5.0μg/孔时,促进CSF分泌的作用达最高水平。结果表明,体内许多细胞受到丝裂原刺激时,CSF分泌量增加,有利于激活造血和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四组,即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茎叶皂甙(GS)+DM组(简称GS组),大豆皂甙(SS)+DM组(简称SS组)。观察其血糖、SOD、LPO的变化,结果,DM组血糖明显升高,GS组和SS组,血糖明显下降。DM组SOD含量明显减少,GS和SS使DM大鼠的SOD含量明显增加。DM组LPO含量增高,而GS组和SS组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提示了GS和SS能通过自身调节增加DM大鼠SOD的含量,降低LPO,清除自由基,减轻了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对DM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比较地塞米松、生脉注射液及两者合用对ALI的疗效。方法:用内毒素复制ALI模型,分别给予生脉、地塞米松、生脉 地塞米松注射,2h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白细胞数目、总蛋白,肺湿干重,并计算肺系数、肺湿干重比。结果:内毒素静脉注射造成肺系数、肺湿干重比明显增加,伴有BAIF中白细胞数目,蛋白质含量显著的提高。单独用生脉、地塞米松及合用两者均无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对蛋白渗出有抑制作用。结论:小剂量生脉、地基米松及两者合用在短期内均无明显抗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作用,仅对蛋白渗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神经节苷脂(Gls)传统的分析方法,是用薄层层析,在分析之前要先进行操作步骤繁杂的分离纯化。Harth等于1978年报告用组织粗提液直接点样于层析薄板,再以三种不同的溶剂系统展开的方法,得清晰的薄板层析图谱。它们的展开剂为:1.氯仿;2.氯仿-甲醇-水(70:30:4,V/V/V);3.氯仿-甲醇-0.25%KCl(60:35:8,V/V/V)。此法简便,但未能推广采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它未能推广的原因是粗提液颜色较深,对唾液酸测定干扰甚大,薄板上的点样量较难掌握。我们用硅胶G层析薄板(5×20厘米),将组织的氯仿-甲醇粗提液直接点样于其上,以Harth的前两种展开剂展开后,用问苯二酚显色,参考定位,刮下含Gls部分硅胶,经洗脱、离心、氮气吹干后,溶于C:M(1:1),以唾液酸含量为参数,点样于高效层析(HPTLC)薄板上,在氯仿-甲醇-0.15%CaCl_2(60:40:9,V/V/V)展开,可得良好的图谱。这一改良可去掉呈色物质,大大减少HPTLC板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本法未经Folch分配,有可能获得比传统方法更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1月~1987年4月笔者等联合研制了活力合剂。活力合剂提高运动机能应用研究采用固德9000PC自动测试,电脑分析。本文介绍活力合剂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用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外源性雌二醇(E2),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观察E2对心肌和血管细胞凋亡以及对心肌和血管结构形态的改变,进一步探讨E2对于心脏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血清中E2和ET;用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用荧光标记法观察心肌和血管细胞凋亡;用电子显微镜(EMS)观察心肌和血管超微结构。结果NO浓度随E2水平增加而升高,而ET浓度则随E2水平升高而降低,心肌和血管细胞凋亡以及超微结构损伤与B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适量外源性E2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机制可能促进NO生成、抑制ET合成,同时抑制心肌和血管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