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肠灵对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 乙醇大鼠UC模型,观察康肠灵方的治疗作用.方法:TNBS 乙醇造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康肠灵低、中、高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给药治疗10天,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模型组大鼠拉稀便,后渐为软便,活动、饮食明显减少.结肠肉眼可见大面积溃疡形成,溃疡周围可见水肿、充血.个别模型肠壁变厚,肠腔变大或狭窄,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镜下结肠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炎症深至肌层,杯状细胞轻度减少.粘膜组织可见肉芽肿,个别模型可见隐窝脓肿.外周血CD4、CD8显著下降,结肠组织TNF-α显著升高.康肠灵治疗组大鼠稀便渐停,饮食、活动明显增多.结肠溃疡面积显著缩小,水肿消失,肠腔未见粘连.镜下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炎症多局限于粘膜层,未见肉芽组织.外周血CD4、CD8显著升高,CD4/CD8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组织TNF-α显著下降.结论:康肠灵对TNBS 乙醇建立的大鼠UC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免疫,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肠灵对异种抗原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结肠粘膜加完全弗氏佐剂经皮下多点注射大鼠造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治疗2周,观察大鼠精神饮食活动、食量、体重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D4、CD8;放免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含量;肉眼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取结肠粘膜作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动物可见软便,个别拉稀便,活动、饮食减少,毛发欠光泽.结肠肉眼可见溃疡形成,粘膜纹理粗糙,甚者纹理消失,肠壁变薄,个别大鼠粘膜层坏死脱落.镜下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浸润明显,炎症至粘膜下层,杯状细胞重度减少,可见肉芽肿,甚至可见重度纤维化.外周血CD4、CD8显著下降,组织TNF-α显著升高.康肠灵治疗后大鼠稀便渐停,饮食、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结肠肉眼未见溃疡,镜下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多局限于粘膜层,杯状细胞轻度减少,未见肉芽组织,尚有一定程度纤维化.外周血CD4、CD8显著升高,结肠组织TNF-α显著下降.结论:康肠灵对异种抗原引发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免疫,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宁汤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大鼠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试验组(中药高剂量、低剂量组)。采用饮食加环境配合2,4-二硝基氯苯加醋酸(DNCB)/乙醇复合法制作湿热型大鼠UC模型。阳性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胃,试验组给予肠宁汤灌胃。7 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理评分、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学(HS)评分、CD4+和CD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明显升高,CD3+和CD4+/CD8+、乳杆菌、双歧杆菌数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比值明显降低(均P 0.05),菌群严重失调。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试验组大鼠的DAI、CMDI及HS评分、CD4+和CD8+、CRP、TNF-α和IL-6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明显降低,CD3+和CD4+/CD8+、乳杆菌、双歧杆菌数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比值明显升高(均P 0.05),菌群失调得到恢复。且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的DAI、CMDI评分和HS评分、CD4+和CD8+、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阳性组,CD3+和CD4+/CD8+的明显高于阳性组(P 0.05)。结论肠宁汤能有效地改善急性UC大鼠的病理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细胞炎症因子反应,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复合法制备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11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中药高剂量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用高、低剂量溃结宁合剂灌胃。以各组大鼠结肠湿重、肠重指数、结肠溃疡点、结肠充血点、Bcl-2和Bax表达等为检测指标。结果:溃结宁合剂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结论:溃结宁合剂可抑制UC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对大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及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苦参总碱不同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UC模型,每天灌胃给药并记录大鼠肛温、粪常规,第8天取结肠称重,观察弹性延长系数、病理学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研究小檗碱与苦参总碱不同配伍对UC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TNBS/乙醇法成功建立UC大鼠模型,给药7天后,小檗碱50 mg/kg+苦参总碱120 mg/kg组肛温和粪常规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肠黏膜充血较少,肠壁轻度增厚,TNF-α,COX-2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肠弹性延长系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苦参总碱120 mg/kg组肛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粪常规较模型组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檗碱50 mg/kg+苦参总碱120 mg/kg配伍治疗UC大鼠疗效显著,肠粘膜溃疡面基本消失,病变肠黏膜恢复正常;苦参总碱120 mg/kg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兔结肠黏膜蛋白和乙酸法复制的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风药组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 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黏膜NO 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肠黏膜NO 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风药组血清TNF-α水平、肠黏膜NO含量及NOS 活性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法建立的大鼠UC 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免疫、降低NO 生成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黄丸汤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结肠组织TNF-α、IL-6、IL-8的影响,研究三黄丸治疗UC的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大鼠UC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6、IL-8值。结果:三黄丸汤剂能显著降低大鼠UC模型TNF-α、IL-6、IL-8含量。结论:三黄丸汤剂能抑制结肠粘膜促炎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 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 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NF-α、NF-κBp65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给药21 d后,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和结肠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TNF-α水平和高、中剂量组NF-κBp65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粘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NF-α水平及结肠组织NF-κBp65的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CD40分子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柳氮磺吡啶组);采用TNBS/乙醇法制备UC大鼠模型;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肠CD40蛋白和mRNA的表达(P 0. 05或P 0. 01),且以健脾益肠散高剂量最为明显,而健脾益肠散中剂量与柳氮磺吡啶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的免疫保护可能与降低CD4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CD25highT细胞的数量。结果:10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6.23±1.8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0 2.95)%(P<0.01),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为(1.02±0.1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3±0.41)%;10例造血恢复SAA患者CD4 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分别为(8.92±1.22)%和(1.41±0.6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认为 CD4 CD25 、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S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体外自然实验体系对纳米级FeO磁流体和抗癌药物长春新碱(VCR)体外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子水平的探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和抗癌药物VCR以后,自然实验组CD4细胞阳性率(38.87±6.37)%较自然对照组(35.52±6.76)%明显增高(P<0.01),自然实验组白细胞CD55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68.79±8.98)%较自然对照组(74.78±18.60)%明显降低(P<0.05)。与自然对照组相比CD4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调,CD8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VCR(0.2g/mL)和纳米级Fe3O4磁流体对血细胞的免疫功能都没有不良影响,甚至磁流体还可以提高血液免疫反应中白细胞的免疫功能,为红细胞包载磁流体和抗癌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为抗癌药红细胞载体靶向抗肿瘤免疫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冰冻血小板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冰冻血小板复温后对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血液反应系统分为4组,自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对照组)、新鲜异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实验组1)、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组(自然体系实验组2)、6%DMSO组(自然体系实验组3),以灭活S180作为激活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表达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血小板CD55和白细胞CD25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均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上调.血小板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下调.红细胞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下调(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对红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强于新鲜异体血小板,对血小板、白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激活作用弱于新鲜异体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芪菊饮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_(44)和CD_(54)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自拟方芪菊饮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吞噬细胞膜糖蛋白 (CD44)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CD54)的影响发现治疗后UC病人血中CD44和CD54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故认为中药芪菊饮阻断UC病人粘附分子表达、调节免疫的作用 ,是发挥良好疗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并对其外周血中Th1/Th2偏倚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以治疗前后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及ABC—ELISA法分别检测血CD4^+、CD8^+、CD4^+/CD8^+水平。结果:(1)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54例治愈,6例无效,治愈率90%。(2)CD4^+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CD8^+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可有效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并调节患者外周血的Th1/Th2偏倚,降低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17.
双龙胶囊对哮喘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龙胶囊对哮喘大鼠的肺功能的影响及双龙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卵蛋白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实验组给予双龙胶囊,再以卵蛋白作为抗原攻击激发气道高反应性后,测定大鼠肺功能的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做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CD4+及CD8+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双龙胶囊可明显降低哮喘大鼠PEF,Fev 0.2,Fev 0.2/FVC,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双龙胶囊可抑制炎性细胞渗出,双龙胶囊还可降低脾脏中CD4+,CD8+含量。结论:双龙胶囊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龙胶囊抑制炎性细胞渗出,减轻气道炎症并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翠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40-142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泄浊化瘀药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白细胞黏附分子(CD44,CD5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温补脾肾、泄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合剂,对照组口服尿毒清冲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微量全血直接单标记荧光染色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D44,CD54,TNF-α及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CRF患者CD44,CD54,TNF-α水平及SCr,BUN均降低;Hb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补脾肾、泄浊化瘀药有降低CRF患者CD44,CD54,TNF-α水平的作用,并可改善SCr,BUN,Hb程度,减轻CRF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是新近才被认识的一类免疫调节细胞,主要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