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对慢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的调节作用,并探讨LW-AFC影响应激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有关。方法应用雄性BALB/c小鼠,采用8种不同应激条件组合,进行慢性多重应激4周建立应激模型。自应激开始即灌胃给予LW-AFC(1.6 g·kg~(-1))。应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在体记录长时程增强(LTP)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试验检测HPA轴的变化,包括血清皮质酮、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A和NR2B亚基以及REST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多重应激4周后,应激小鼠新物体辨识指数明显降低(P<0.05),海马DG区LTP显著降低(P<0.01)。而给予LW-AFC可明显提高新物体辨识指数(P<0.05),升高海马DG区LTP的诱发(P<0.01)。LW-AFC可显著降低慢性多重应激小鼠的皮质酮(P<0.05)及CRH(P<0.05)含量;LW-AFC可明显升高海马组织中REST含量(P<0.05);并可升高NMDAR2A含量(P<0.05),从而增加NMDAR2A/2B比例。结论慢性应激4周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LW-AFC对慢性多重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HPA轴紊乱、升高REST含量、调节NMDAR2A/2B的平衡有关,提示LW-AFC可能通过影响REST信号通路发挥了抗应激作用,LW-AFC有望发展成为抗应激药物。  相似文献   

2.
慢性铅暴露对仔鼠脑海马NMDAR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育期慢性铅暴露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细胞NMDAR受体亚单位ε1、ε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按雌、雄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6只。其染毒剂量为1,48,14.4mmolL醋酸铅水溶液。用水迷宫检测仔鼠空间学习能力,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慢性铅暴露时仔鼠海马细胞的NMDAR受体亚单位ε1蛋白、ε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慢性铅暴露可致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细胞的NMDAR受体亚单位ε1(NR2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2~4W),ε2(NR2B)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不变。结论铅致仔鼠空间学习能力下降,与其致海马细胞的NMDAR受体亚单位ε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促进脑缺血小鼠内源性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HE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Morris水迷宫以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区BrdU、DCX以及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以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发生;以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NMDAR亚基NR2a、NR2b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P<0.01),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P<0.01),提示脑缺血模型成功建立。同时,海马BrdU,DCX和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表明脑缺血后海马出现神经发生。tDCS治疗后可显著改善CA1区病理损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并促进神经发生。同时,海马NR2a、NR2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上调(P<0.05或P<0.01)。结论tDCS可促进脑缺血后小鼠海马神经发生,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2a、NR2b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哈巴苷对急性脑缺血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及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立即尾静脉注射哈巴苷(4、8、12 mg·kg~(-1))、依达拉奉(3.2 mg·kg~(-1)),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0 m L·kg~(-1))。造模6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CAO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观察MCAO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内外膜的清晰度、线粒体嵴的完整性、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的高低变化及线粒体肿胀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AO小鼠脑组织线粒体中AIF及Endo G的蛋白表达;采用q PCR法检测MCAO小鼠海马组织中AIF及Endo G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6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严重,线粒体结构松散,可见明显肿胀;脑组织线粒体中AIF及Endo 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AIF及Endo G蛋白释放增加(P<0.01);海马组织AIF及Endo G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哈巴苷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1);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哈巴苷8、12 mg·kg~(-1)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中AIF及Endo G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AIF及Endo G蛋白释放减少(P<0.05,P<0.01),哈巴苷4 mg·kg~(-1)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中Endo G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Endo G蛋白释放明显减少(P<0.05);哈巴苷8、12 mg·kg~(-1)组小鼠海马组织AIF及Endo G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哈巴苷对急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及线粒体生理活性,抑制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丁苯酞(dl-3n-butyphthalide,NBP)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VD模型组和NBP治疗组(120 mg·kg~(-1),bid,灌胃30 d)。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海马NR2B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R2B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0.05);NBP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内NR2B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P能改善VD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细胞内NR2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基NR2A和NR2B特异性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三动脉阻断(3-VO)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对照组、NVP-AAM077(NVP)干预组和Ro25-6981(Ro)干预组;应用Fluoro-JadeB(F-JB)和Niss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和存活情况,Western blot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小鼠全脑缺血12min/再灌注3d后,海马CA1区出现选择性迟发性神经元死亡,NVP干预组增加了缺血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死亡(P<0.05),而Ro干预组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NVP干预能明显下调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Ro干预能明显上调BDNF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NMDA受体亚基NR2A和NR2B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砷对肾组织DNA氧化性损伤以及牛磺酸和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低剂量组(1mg/LAs2O3)、中剂量组(2mg/LAs2O3)、高剂量组(4mg/LAs2O3)、牛磺酸保护组(4mg/LAs2O3 150mg/kg牛磺酸)、维生素C保护组(4mg/LAs2O3 45mg/kg维生素C)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8-OH-dG的水平。结果各染砷组小鼠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表明砷暴露组8-OH-dG的表达显著增高。牛磺酸和维生素C保护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较轻,8-OH-dG表达较少(P<0.01)。结论慢性砷暴露可引起小鼠肾组织DNA氧化性损伤和病理变化,牛磺酸和维生素C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雌性小鼠尼古丁戒断后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J雌鼠分为两组,分别为尼古丁戒断组(N组,即戒断前只注射了尼古丁),和二甲双胍预处理组(NM组,在尼古丁戒断前给予二甲双胍)。采用美加明诱导尼古丁戒断相关行为。利用埋珠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估尼古丁戒断引起的焦虑样行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海马中Prkaa1,Prkaa2,Prkag1的表达。结果:与没有二甲双胍预处理的小鼠相比,用二甲双胍预处理的小鼠显著减少了埋珠的数量(P<0.01):同时,进入开放臂中的次数显著增加(P<0.001);旷场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rkaa1基因在海马中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rkag1和Nrg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预防性给予二甲双胍可减轻雌性小鼠尼古丁戒断后的焦虑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AMPK的α1亚基激活AMPK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7 d龄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吸入空气正常对照组(A组),1.2%、1.8%异氟醚单次吸入组(B组、C组),1.2%、1.8%异氟醚多次吸入组(D组、E组)。吸入异氟醚3周后行认知功能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成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NMDAR2)、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定位航行实验逃逸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空间探索实验探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海马NMDAR2、GLAST表达均显著升高,且C组高于B组,E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异氟醚麻醉可能通过诱导海马NMDAR2、GLAST表达上调,导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降低,且吸入高浓度异氟醚对海马NMDAR2、GLAST表达上调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复sc给予丙烯酰胺(AM)28 d后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单次sc给予AM后对大鼠海马高频刺激后群峰电位(PS)幅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别sc给予AM 10,20和40 mg·kg-1(给药当天计为第1天),连续给予28 d。每周记录1次体质量。于第22~第27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AM对大鼠空间定位能力的影响;分别于第29和第30天进行跳台实验,观察5 min内大鼠跳下平台的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取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及2B与Ⅱ型钙调蛋白激酶(Ca MKⅡ)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另取Wistar雌性大鼠,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进行长时程增强(LTP)实验,观察高频刺激后PS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予AM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减缓(P<0.01)。AM 20及40 mg·kg-1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是对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无显著影响。与实验首日(第29天)相比,经过电击强化学习记忆,正常对照组大鼠为躲避电击,次日(第30天)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AM 10,20和40 mg·kg-1组5 min内的错误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无显著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2A及NR2B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且Ca MK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LTP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显著降低Wistar雌性大鼠海马的PS幅度(P<0.01),损伤了大鼠海马部位的突触可塑性。结论 AM可能通过改变谷氨酸的含量,增加NR的表达与活性,导致钙超载,引发神经细胞死亡,从而使LTP的PS幅度下降,影响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最终影响中枢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