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抽血室使用的重要意义。方法 抽血室配置计算机与检验科联网,实行资源共享,患者的检验报告由抽血室护士直接调用、打印。结果 患者可提前30min取到检验报告,满意度由应用系统前的90.O%上升到应用系统后的98.5%。结论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抽血室应用,快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了检验报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损失,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体现了对患者隐私权的尊重,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微信服务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方法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建立检验医学微信服务平台。结果检验医学微信服务平台能使患者便捷地获得检验结果报告、检验信息查询、检验咨询等多项检验数字化服务。结论检验医学微信服务平台为传统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了解个人检验报告、检验信息和检验咨询的个性化服务,提升了检验医学数字化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中央备管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研发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中央备管系统,并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MS)连接,对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检测、报告实施全流程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在线监控和跟踪管理。结果成功建立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中央备管系统,优化采血作业流程,避免了传统采血环节易出现的人为错误,对临床标本实现了全流程实时监控,护士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提高。结论该系统可智能管理检验标本,可提高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水平,为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供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抽血是门诊抽血室护士常用操作之一,穿刺成功率高低,不仅关系到患者痛苦,反复穿刺还影响到检验结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护理人员掌握的基本功,现将本人在工作中对不同静脉穿刺抽血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动采血包管系统由多个软件和硬件组成,患者在抽血室取号排队后,电脑读取患者信息,包管机自动将患者采血条码包到所匹配的采血管上,并传输至每个抽血操作台,护士使用叫号条码扫码叫号,执行查对制度后为患者抽血。为加强抽血室信息化管理、改进抽血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外院护士在门诊抽血室实施多点执业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法,抽取在门诊抽血室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点执业护士和非多点执业护士采血质量(穿刺成功率、采血准确度等)、患者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护士人力成本、多点执业护士收入和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抽血室实施护士多点执业后,节约人力成本支出37.31%,高峰时段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7分钟。多点执业护士与本院到门诊抽血岗兼职的护士完成抽血数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点执业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经济收入22.44%,满意度提升11.52%。结论:对外院多点执业护士实施同质化的管理,能够保证其完成的抽血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提升,人力成本有效降低,体现护士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护理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介绍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构建过程,包括对动态岗护士资格审核、培训、考核、质量控制、满意度测评和薪酬管理环节,比较实施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门诊抽血室高峰时段患者抽血等候时间缩短8.74 min,患者对服务评价满意的满意度较之前明显提高(P<0.01),抽血室护士人力成本降低,约减少了2.13个护士,新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结论 护理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门诊抽血室高峰时段患者抽血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约人力成本,在持续推动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条形码技术在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发适合于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条形码,实现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的全程“无纸化”。方法以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使用条形码技术建立真正“无纸化”的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结果条形码技术在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该无纸化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从检验医嘱的生成、执行、标本采集、核收、自动计费等检验前处理以及检验项目工作表自动下载、系统与仪器间双向通讯、标本检测、审核、确认、检验报告单无纸化传送等检验处理过程的全程监控,极大地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了方便,彻底杜绝了检验报告单的实验室内污染,并客观地保全了标本在检验全过程的相关记录,为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结论条形码技术是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的必要工具,条形码的应用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发适合于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条形码,实现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的全程“无纸化”。方法以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使用条形码技术建立了“无纸化”的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医学检验网络信息无纸化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从检验医嘱的生成、执行、标本采集、核收、自动计费等检验前处理以及检验项目工作表自动下载、系统与仪器间双向通讯、标本检测、审核、确认、检验报告单无纸化传送等检验处理过程的全程监控,极大地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了方便,彻底杜绝了检验报告单的实验室内污染,并客观地保全了标本在检验全过程的相关记录,为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结论条形码是医学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的必要工具,条形码的应用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文件的流程框架,综合运用医嘱溯源性校验、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线性范围、不准确度、检验结果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患者结果的回顾性校验,制定嵌入LIS的自动审核规则和审核程序。结果免疫学检验定性项目设4项规则,平均通过率85%;定量项目设9类规则,平均通过率80%。运用智能审核可有效拦截违反规则的检验报告,节省人力资源和缩短报告时间。结论基于LIS的免疫学检验项目的自动审核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差错或经验不足而误发报告,是LIS在医学检验的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筱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04-1205,1207
目的全面了解门诊患者常见的咨询问题,从而指导门诊咨询工作,提高门诊咨询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整理本院门诊部2253例患者在3个月内所咨询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咨询问题归纳分类为知识类(42%),方位类(33%),信息类(20%),服务查询类(5%)。结论把患者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使咨询工作规范有序、就医时间缩短、人性化服务、及时科学地进行导医流程改进,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统一规范手术室物资的采购、使用与管理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方法 一次性物品采用连环式的管理,精密器械实施专科负责制,进行图片、编码管理,贵重仪器、设备实施登记,责任到人的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将来能实现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结果 无一例手术因物品的缺如,仪器、设备损坏等原因而影响手术.结论 对手术室物资的有效管理,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电子手术申请单内涵,改进手术排班系统,满足手术需求,使手术室整体资源高效运转。方法重整电子手术申请及手术排班工作流程,规范了电子手术申请单内容的填写,完善了手术患者的信息,也设置了临床医师提交和取消手术申请单的权限,建立了急诊手术的绿色通道,为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结果运行3个月期间,特殊仪器设备与器械安排有误、手术信息取消、手术切口分类与手术安排有误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该系统为手术室整体资源共享,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GPS和GPRS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以传输医疗信息,实现动态生理监护。目的:设计一种基于GPS和GPRS的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方法:系统由中心站和多个用户机组成。运用医疗信息监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GPS技术,由定位传输模块把采集终端实时采集的患者生理信息,连同患者的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GSM移动通讯网,供医生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实现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报警。结果与结论:该系统构建了家庭、社区、医院的三位一体远程医疗信息传输、医疗救治平台,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医疗信息和位置信息传送到医疗中心,由专家协助诊断并提供救治指导和援助。该系统可用于院前急救、院外监护以及远程医疗与紧急救助,不仅适用于医院、装配在救护车里,也可以用于家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全国医院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为改进和完善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全国513所医院的手术室设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及手术室设备管理现状两部分内容。 结果 调查的513所医院中,269所(52.44%)医院无设备效益评价,220所(42.88%)医院对闲置设备无管理制度;162所(31.58%)医院手术室护士未参加新设备使用前的培训,400所(77.97%)医院尚存在厂家跟台指导;205所(39.96%)医院设备超出说明书使用寿命,161所(31.38%)医院设备使用过程无记录,192所(37.43%)医院无日常定期维护专职人员;仅50所(9.75%)医院全部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273所(53.22%)医院无设备追溯管理。不同医院级别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效益评价管理、使用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维护管理、追溯管理6个维度均有影响(P<0.05)。手术室规模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化管理、维护管理4个维度有影响(P<0.05)。结论 各医院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化管理及追溯管理不完善,缺乏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及预防性维护,各医院需结合不同医疗需求,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及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实验室内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动物建模过程采样监测,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在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由卫生部批准的,可从事MTB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研究工作的ABSL-3实验室内实施MTB动物建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采样。用快速分子诊断和常规病原学方法对样本进行特异性检测分析。结果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使用后的清场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室环境的细菌量,BSL-3实验室在日常使用中也会存在少量的环境微生物,由于负压强度和使用频率的差异,核心区的环境洁净度明显高于准备间。70%乙醇喷洒消毒及擦拭可以使准备间物体表面的细菌量检出率从59.26%下降到9.38%;核心区物体表面的环境细菌检出率从6.59%下降到1.52%,核心区MTB检出率从10.99%下降到0。在ABSL-3实验室和生物安全柜双重负压环境下,可避免空气中MTB气溶胶污染。结论 ABSL-3实验室的负压环境和正确的防护及消毒措施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方法对11个地级市所有有手术室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主要使用消毒液熏蒸法、消毒液喷雾法、紫外线照射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等方法。有46.49%的医疗机构的手术室采用其中1种消毒方法;有42.26%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2种消毒方法;有11.33%的医疗机构手术室同时拥有3种消毒方法。仍有77.08%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了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的占37.50%,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的只占11.46%。有81.64%的医疗机构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消毒效果检测,有82.43%的医疗机构可进行自我检测。结论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都进行空气消毒,所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尽相同,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法的居多,多数手术室能接受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杨琼  杨莹  董绍兴 《护理研究》2007,21(10):870-871
[目的]探讨在颅脑肿瘤手术中实施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方法]选择颅脑肿瘤手术病人12例,麻醉后用16G套管针从上肢正中静脉放血,同时按放血量的2倍~3倍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连续监测血液稀释过程中呼吸、循环的稳定状况,并分别测定血液稀释前后、回输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的变化。[结果]12例病人共采血7200mL,血液稀释过程中病人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稀释后Hct、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虽有下降,但术后恢复较快。[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用于颅脑肿瘤手术病人安全、有效,能缓解血源紧张,避免异体输血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Childs JC 《Nurse educator》2002,27(5):232-235
Whether it is called a nursing lab, clinical resource center, or something else, the need to have a place where students can observe and practice clinical skills before entering the actual clinical setting is critical. Surprisingly, nothing could b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describes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sources, budget, or administration of these cent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clinical resource centers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ational survey was developed and administered. The findings are useful fo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purposes by clinical resource center directors and nursing program administrator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