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吴金燕  戚益群  蒋涛 《华夏医学》2009,22(5):966-967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瘤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其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在20%左右,是当今世界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因为其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被称为颅内定时炸弹。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我院近年来收住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其中8例行显微外科手术,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较高的动脉瘤复发率和早期再出血率使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水凝胶弹簧圈是在传统的裸铂金弹簧圈的基础上进行水凝胶涂层修饰形成,可提高动脉瘤栓塞密度。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水凝胶弹簧圈相较于裸铂金弹簧圈可降低动脉瘤复发率,但这些研究均基于所有状态的动脉瘤(包括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因此水凝胶弹簧圈是否可降低破裂动脉瘤复发率及早期再出血率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对水凝胶弹簧圈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徐光炜  齐秀恒 《北京医学》1996,18(1):20-22,F003,T000
肝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疾病,本文报告4例肝动脉瘤,其中肝外动脉瘤1例,肝内动脉瘤3例,腹部平片显示上腹部环形钙化,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外压变形,B超,CT和MR扫描显示胰头上方有肿块,都应考虑本病,血管造影可确定诊断,作者认为肝外动脉瘤可采用动脉瘤切除或瘤体近远端动脉结扎,不需血管重建,肝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很多,其最好治疗方法是肝内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4.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明  杨明琪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3,25(3):155-157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位置及治疗方法。结果 10例中8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8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基底节,1个位于椎动脉;其中6例(7个动脉瘤)行外科治疗,均获良好疗效。结论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动脉瘤和累及侧支或烟雾病血管的动脉瘤。建议对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基底节或侧支血管的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标本3例,以3例正常颞浅动脉标本作对照,抽提总RNA,经线性扩增,再与人类全基因组芯片Ⅱ杂交,进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差异表达的信号转导基因22条,且均为上调表达。结论: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杂种犬 ,在其颈总动脉壁开窗,缝合一段颈外静脉,一期制成动脉瘤模型。动脉瘤大小和形状可依实验需要调整。此模型呆用于动脉瘤的多种急,慢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霞  陈茹妹  韩得玉 《海南医学》2011,22(17):149-151
肾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内脏动脉瘤,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瘤切除原位修复或补片血管成形、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术等多种方式。原位手术治疗肾动脉瘤的难度大、并发症多,失败后多切除肾脏。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     
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可分为三类:①真性动脉瘤:扩张膨大的动脉瘤,其壁仍完整;②假性动脉瘤:瘤壁为动脉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构成,癌内容物常为血凝块及机化物,但瘤腔仍与原动脉管腔相通。③夹层动脉瘤(夹层血肿):是动脉壁内股或中层撕裂后被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分离形成积血、膨出。呈双腔状,有时其远端仍可与血管腔相通。一、历史的回顾对动脉瘤的认识较早,拜占庭医学家艾修斯(Aetius)在其16卷的巨著《Tetra-bibloin》中就有动脉瘤结扎法的记载。[1]关于动脉瘤的治疗:1714年Anelu首先施行动脉瘤结扎木。以后相继出现了颈动脉…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破裂后出血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死亡率及致残率文献报道为33.7%~61%。随着新技术的开展,动脉瘤的介入手术使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得到更大发展。因此加强动脉瘤病人术前术后期护理对提高病人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有着不可忽视意义。现将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甄永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32-232
目的总结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方法35例脑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将可脱性球囊送至动脉瘤颈口或其近端,充盈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或微导管直接进入脑动脉瘤内,将不同弹簧圈直接放置于瘤腔内栓塞瘤体。结果35例脑动脉瘤栓塞成功31例,成功率为88.57%,术后随访未见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急性期夹层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李翠香(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关键词动脉瘤;心血管;护理急性期夹层动脉瘤是心血管病的危重症之一,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差,若处理失误,多数在数日内死亡。据Hirst及Anagnostopoulos等报道[1],其病死率为:24小...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经弹簧圈栓塞治疗后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如术后复查所见的弹簧圈压缩,瘤腔再通而导致动脉瘤复发,需要再次栓塞或手术才能解除潜在的风险。笔者回顾分析了近2年内行Orbit三维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我们认为Orbit三维弹簧圈尽管处理宽颈动脉瘤瘤颈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其在动脉瘤栓塞治疗成篮、后续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小泡栓塞、防止栓塞后弹簧圈压缩以及解脱方面存在其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3.
MR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危急症,病死率高。超声(Ultrasonography,USG)诊断对其有独特的应用价值。随着MRI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的广泛应用,在对夹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方面,也显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收集夹层动脉瘤26例(经手术证实的18例和综合影像学确诊的8例),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暖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085-1085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开展,脑动脉瘤填塞术成为治疗动脉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创伤小、患者痛苦少、见效快、并发症少。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3月共实施26例脑动脉瘤填塞术,本文总结其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DSA特征与SAH CT表现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颅内动脉瘤DSA特征与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分析,着重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及CT显示SAH量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3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表现和63例SAH CT表现与临床资料,就其动脉瘤部位,形态及SAH量CT表现,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生长方向和出血量与临床表现有直接关系;CT表现与出血量明显有关,而与动脉瘤部位及形态无明显相关性,DSA或旋转DSA对动脉瘤检查显示更清晰,直观,特别结合CT,对其诊断和治疗能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颅内动脉瘤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SAH量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CT表现与出血量有关,而与动脉瘤的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的诊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红  王红伟  丁宁  刘洋 《吉林医学》2008,29(12):997-998
动脉瘤(AA)是由于动脉自发性局部性明显扩张和自身病变恶化或动脉外伤性破裂而形成的有搏动性血流的肿物。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动脉瘤的发病部位、时间和大小有密切关系。我科建科后的2年来,共手术治疗16例,通过对动脉瘤的认识和护理,感受较深,现予初步总结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假性动脉瘤是四肢动脉急性损伤的晚期并发症,与急诊处理有一定关系,其发病率约占动脉损伤的18.5%。近年来,医源性创性引起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主要见于血管吻合术和血管穿刺术后。本文报道1989年10月~1993年10月收治的9例假性动脉瘤,报...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的DSA造影方法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脑血管DSA(Digital Subraetion angiography)造影,并对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常规经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至两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每根行正位、侧位,再加旋转DSA造影。根据DSA的影像表现对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常规正侧位造影显示有动脉瘤患者15例(19枚动脉瘤)。通过旋转DSA造影显示出有动脉瘤患者17例(23枚动脉瘤)。23枚动脉瘤其结构形态均为囊状动脉瘤。分布情况:前交通动脉9枚,后交通动脉8枚,颈内动脉4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各1枚。17例患者手术中没有发生动脉瘤破裂、脑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DSA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等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脑血管旋转DSA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朱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43-1344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它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多见于成年人,多于40-60岁之间发病^[1],仅仅2%动脉瘤见于儿童。颅内动脉瘤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