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静吸复合全麻醉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切皮前三组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h、术后1d和3d,A、B组sIL-2R明显升高(P<0.01),且在施术2h、术后1d血清sIL-2R高于C组,C组术后1d增高(P<0.01).三组病人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施术2h、术后第1,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C组的CD4+/CD8+在第3天已恢复(P>0.05)并高于A,B组(P<0.05);术后第5天,C组CD3+、CD4+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P>0.05),且高于A,N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利于肿瘤病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胃癌根治术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lra的变化,并对3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即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IH组)、全凭静脉异丙酚和芬太尼麻醉(Ⅳ组)、异氟醚+硬膜外麻醉(IE)组.麻醉前、切皮后90min、术后第4h和24h采集静脉血样.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lra均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胃癌病人麻醉前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而IL-lra无显著改变(P>0.05).同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24h,IL-6和IL-lra均显著增高(P<0.01),而TNF-α和IL-10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IH组IL-6显著增高(P<0.05);术后4h和24h3组IL-6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3组围术期TNF-α和IL-10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24h3组IL-lra均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细胞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我们认为,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的手术损伤和恶性疾病,而麻醉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 (A组 )、静吸复合全麻醉组 (B组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 (C组 ) ;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 2h及术后第 1,3,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切皮前三组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没有明显变化 ;切皮后 2h、术后 1d和 3d ,A、B组sIL - 2R明显升高 (P <0 .0 1) ,且在施术 2h、术后 1d血清sIL - 2R高于C组 ,C组术后 1d增高 (P <0 .0 1)。三组病人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施术 2h、术后第 1,3天CD3 + 、CD4+ 及CD4+ /CD8+ 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C组的CD4+ /CD8+ 在第 3天已恢复 (P >0 .0 5 )并高于A ,B组 (P <0 .0 5 ) ;术后第 5天 ,C组CD3 + 、CD4+ 及CD4+ /CD8+ 接近麻醉前水平 (P >0 .0 5 ) ,且高于A ,N组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 -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有利于肿瘤病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对病人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胆囊切除手术60例,ASA评分I~II级,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n=3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n=30)。在全麻诱导前,诱导后麻醉前,切皮后90 min、4h采血3ml,采用ELISA法测定IL-6。结果在切皮后、4h、12 h两组IL-6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控制术中炎症反应程度全凭静脉麻醉组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可以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平稳。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不同麻醉方法时对病人围术期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及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40例胆囊切除手术病人,ASA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n=20)和静吸复合麻醉组(F组,n=20)。R组以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需要调节输注速度。F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静脉给予芬太尼及吸入异氟烷。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两组均间断追加维库溴铵来维持肌松。在全麻诱导前,诱导后麻醉前,切皮后90 min,4 h,每次采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IL-6,IL-10。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麻醉期间MAP,HR,SpO2,呼出气PaCO2浓度及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在切皮后,4,12 h两组IL-6和IL-10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增加,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控制术中炎症反应程度全凭静脉麻醉组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帮助减少手术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剑波  黄强  涂素兰 《海南医学》2013,24(18):2678-2680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浆IL-2、IL-4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SAⅠ~Ⅱ级需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A、B两组均为对照组;C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即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体内IL-2、IL-4、NO含量。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后切皮前体内IL-2、IL-4、NO含量无明显变化,A、B两组患者手术后2 h、l d、3 d IL-2、IL-4含量明显降低,而C组患者IL-2、IL-4含量只在术后1 d降低,且降低的幅度小于A、B两组患者。切皮后2 h、1 d、3 d,C组患者较A、B组患者NO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患者相比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以及复合全麻,对体内IL-2、IL-4的抑制作用弱,且能增加体内NO的含量,减少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为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提供参考.方法 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组采用泵注丙泊酚麻醉.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2d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并计算术后POCD发生率;分别于入室前(T0)、切皮后5min(T1)、术后1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测定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 丙泊酚组术后1 、2d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异氟醚组术后1d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2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IL-6水平从T1时间点开始逐渐下降,T1~T4时间点分别与T0时间点和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麻醉静吸复全麻醉能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并能降低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了局麻和全麻对手术病人血清TL-4、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容的麻醉方法将62例胃溃疡病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1例.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1小时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血清TL-4、IL-18浓度.结果 A组血清TL-4、IL-18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小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TL-4、IL-1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切皮和术中1小时,B组TL-4、IL-18含量比A组含量低(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TL-4、IL-18浓度,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在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正常人以及8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TNF-α和IL-6水平。将病人分为3组:A组:抗HCV-Ab(-),HCVRNA(+)。B组:抗HCVAb(+),HCVRNA(-)。C组:抗HCV-Ab(+),HCV-RNA(+)。结果:3组病人血清中sIL2R、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人均明显增高(P<0.01),3组间sIL-2R、TNF-α和IL-6水平比较,除A、C组外,A、B组之间、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L-2R、TNF-α和IL-6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细胞因子及受体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环孢素A(CsA)中毒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06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肾移植术前sIL-2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周内下降明显,2~3周趋于稳定.肾移植术前IL-6、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1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1~3 d血清sIL-2R、IL-6、TNF-α即有升高,峰值出现在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当日,经MP、OKT3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治疗无效者,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sIL-2R、IL-6、TNF-α显著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sA中毒时sIL-2R、IL-6、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sIL-2R、IL-6、TNF-α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上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切皮后1h外周血IL-6、IL-1β水平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切皮后1 h、术后1 d外周血IL-6、IL-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后1 h外周血CD_4~+、CD_4~+CD_(25)~+的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切皮后1h、术后1 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让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调节性T细胞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经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T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GEA组先硬膜外给于2%利卡多因5ml,调节麻醉阻滞平面达T3~10后,顺序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GA组硬膜外注入与GEA组相同量生理盐水,静脉麻醉用药与GEA组相同。测定麻醉诱导前、切皮后3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清IL-6和IL-10。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在切皮后3h、术后24h升高;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在术后24h血清IL-6浓度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24h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GA组(P<0.05)。结论经胸手术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手术刺激的炎症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中氧化应激系统及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126名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n=63)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n=63),G组给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E麻醉组全麻前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测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后2h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30min及手术后2h,两组血清MDA、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SOD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GE组血清MDA、TNF-α、IL-6值明显低(P〈0.05),SOD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系统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麻醉引发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哲  陈仲清  蒋晓青 《广东医学》2006,27(8):1185-1187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1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并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用酶联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TNF-α,IL-6术前维持于较低水平,IL—10未测得,后两者在无肝期明显上升(P〈0.05),开放后3种细胞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并于开放后60min达峰值,术后24h内TNF-α,IL-6迅速下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IL—10在部分患者消失。结论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英雄 《当代医学》2014,(19):67-68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慈利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于全麻前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分析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30 min、术后2 h的MDA(血清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a)。结果与麻醉前对比,麻醉后30min以及术后2h,2组患者MDA、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2组的SO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对比,观察组的MDA、TNF-α、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系统的活性,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量,减少手术引发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对患者的损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特点。方法:行肝移植手术的肝病终末期病人1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切皮后、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及术后24 h时6个时间点血清中IL-2、IL-6、IL-10、IL-8、TNF-α的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IL-2在新肝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IL-6、IL-10、TNF-α在切皮后、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及术后24 h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术前比较,IL-8在切皮后、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及术后24 h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L-6、IL-10、TNF-α是肝移植患者炎性反应早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差异以及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应激程度的影响,探讨降低应激程度的麻醉方式.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患儿20例,其中实验组10例,采用0.3%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10例,行单纯全麻;ASAⅢ级患儿10例均行单纯全麻.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切皮后5 min、切皮后60 min、术毕、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ACTH,COR,IL-6,CRP.结果:ASAⅢ级患儿血浆ACTH、COR、IL-6于术毕、术后24 h明显高于ASA Ⅰ~Ⅱ级患儿,CRP术后24 h明显高于ASA Ⅰ~Ⅱ级患儿(P<0.01);ASA Ⅰ~Ⅱ级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浆ACTH、COR、IL-6、CRP差别不显著.结论:同时检测围术期血浆ACTH、COR、IL-6、CRP含量的变化,有利于观察患儿在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程度,0.3%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复合全麻不能减轻小儿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