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经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阿霉素肾病组(n=12)。阿霉素肾病组大鼠经阿霉素静脉注射造模后第4周,根据干预方式随机分为模型组、Bortezomib 30μg/kg干预组和Bortezomib 60μg/kg干预组,每组4只。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等。于建模后第8周心脏采血后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Bortezomib干预组大鼠建模后第2周ACR明显升高。建模后第8周,Bortezomib干预组大鼠血清SCr、BUN和A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Alb明显高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小球硬化积分、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及肾脏组织α-SMA、ColⅠ和ColⅢ表达,模型组和Bortezomib干预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干预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阿霉素肾病组(经阴茎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n=14),后者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VPA干预组,每组7只。造模8周后,代谢笼留取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白蛋白(Alb)和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天狼星红染色光学显微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胶原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ColⅢ、α-SMA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阿霉素肾病组大鼠SCr、BUN、TG、TC、UACR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lb明显降低(P〈0.01),肾小球及。肾间质中胶原和α—SMA表达增多;三组大鼠GOT和GP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VPA干预组SCr、BUN、TC、UACR均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及。肾间质中胶原和α-SMA表达减少,Col-Ⅰ、Col-Ⅲ和α-SMAmRNA表达下调。结论VPA能显著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胶原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检测65例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区α-SMA和胶原Ⅰ、Ⅲ、Ⅳ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区,α-SMA随着间质病变的加重而增加,胶原Ⅰ、Ⅲ、Ⅳ的表达水平与α-SM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5、0.744、0.864,均P<0.001).结论肾脏间质细胞表达α-SMA是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与纤维连接蛋白(FN)和胶原Ⅲ型(ColⅢ)沉积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特尿病2周组(C组),糖尿病1月组(D组)和糖尿病2月组(E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TGF-β1、α-SMA、FN和ColⅢ,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生化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脂、血尿肌酐以及尿蛋白。结果:糖尿病2周开始肾小管见TGF-β1表达,并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增多。糖尿病1月肾间质中见FN和ColⅢ沉积开始增多,2月时更多,且可见肾问质中有α-SMA表达;FN和ColⅢ增多与TGF-β1、α-SMA呈正相关。结论:TCF-β1刺激α-SMA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问质FN和ColⅢ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 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系膜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肾病、治疗三组,每组各10只。分2次(间隔15天)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每次3mg/kg)构建肾病慢性病理进展模型。第2次注药后1周,治疗组大鼠予以氟伐他汀10mg/(kg.d)灌胃,于4、8、12、16、20周5个时间点依次各处死大鼠2只留取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24小时尿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检测肾组织MMP-9、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有MP-9阳性表达;肾病组第4周即见表达上调,表达量于8周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氟伐他汀治疗8周后显著上调MMP-9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与肾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Ⅳ型胶原在正常肾小管及肾小球基底膜有少量表达,肾病组第4周后表达增高,8周后间质出现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沉积;治疗组肾组织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除了通过调脂作用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系膜基质的增生外,可能部分通过上调MMP-9在肾组织的表达和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起到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 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例2型DN患者分为DN组25例和轻微病变性肾病(MCD)组20例.使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肾组织内HSP4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及Ⅳ型胶原(Col Ⅳ)的表达,并进行免疫双染共定位分析.结果:与MCD组比较,DN组肾小球内HSP47、α-SMA、Vimentin及Col Ⅳ表达明显增加(P<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区域内HSP47、α-SMA及Col Ⅳ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Vimentin则在肾小管间质内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免疫双染结果显示,DN组在增生硬化的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处,HSP47表达阳性细胞内同时有α-SMA阳性表达,并且HSP47表达阳性细胞同时具有Vimentin阳性表达.结论:HSP47过度表达或许通过帮助前胶原分子细胞内处理及加工,参与2型DN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 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m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I、TIMP-1、TI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 I、TIMP-1、TI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中药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每只实验大鼠静脉注射阿霉素 5mg/kg,同时饲以黄蜀葵花 ,观察其对大鼠尿Ⅲ型胶原、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β2 微球蛋白 ( β2 MG)总排泄量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尿Ⅲ型胶原、NAG、β2 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黄蜀葵花治疗组的上述 3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且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 )。结果提示 :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 ,黄蜀葵花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小管问质的病理变化。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65mg/kg)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注药后7d造模成功后分别于4周、12周和24周Masson染色观察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TILS),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肾脏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肾脏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肾脏光镜与电镜观察,并与同龄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肾脏纤维化指标PVCA、TILS、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电镜发现糖尿病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已出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变,损伤的肾小管问质有助于早期判断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