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党中勤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经验。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相关病例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发现中医药在慢性便秘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党教授在病-证-症理论指导下,研制出专病专方,临床上以通幽方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随症灵活加减用药,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25-26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由结石刺激、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化学性损害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而引起。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以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恶心、嗳气、反酸等为主症。西医治疗主要以消炎利胆、解痉止痛为主,往往疗效不佳。本院消化科以疏肝利胆、通络止痛为原则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2010-2012年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利胆和胃方治疗,28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30名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柴金化瘀方,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患者单项症状、中医证候、彩超结果、生活质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柴金化瘀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症状、证候及影像学、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胆囊炎的治疗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抗炎利胆等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胆和胃方随证加减,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8例,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总有效率6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利胆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在提高胆囊炎的治疗疗效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认为该病在病因病机上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而致,临床上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及肝阴不足为主,在辨证方面则是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内阻等为主,治疗上擅用疏肝理气兼理脾法、清热化湿法、化瘀通络法,并辨证论治,强调因人而异,并随症加减。着重强调利胆通腑、疏肝健脾、久病祛瘀的重要性,并在清湿热同时注重防止伤阴以及饮食情志护理。  相似文献   

7.
胆囊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胁痛”、“癖黄”、“胆胀”等病范畴。我所简裕光老中医治疗本病甚有经验,并自拟一个基本方,名为“柴胆牡蛎汤”。经过临床初步实践,随证加减,疗效较好。柴胆牡蛎汤是由柴胡、胆草、牡蛎组成。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除湿,镇静止痛之功。对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所致的右胁下疼痛,呕恶纳呆,黄疸,发热或寒热往来等症均可用此方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病因仍尚不完全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它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并且它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的疑难疾病,最近几年来,中医中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导师党中勤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运用中医药治疗UC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本文就导师党中勤教授在临床上对本病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治则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浅析。  相似文献   

9.
刘向津  郭卉 《天津中医药》2017,34(6):384-38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剂165个,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1个。[结论]中国知网中收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方剂以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清热利湿、利胆通腑、温寒通阳、活血止痛为主,体现了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原则。总结了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托尼萘酸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肝利胆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6.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74%,观察组复发率1.72%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清肝利胆、护正顾本,综合疗效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佩文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近50年,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癌性疼痛临证思辨理论,通过综合运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散结、化痰理气、清热解毒、收敛固涩、宁心安神、扶正补虚、软坚散结法治疗癌性疼痛;李佩文教授精研中药药性及归经理论,结合肿瘤临床实践总结出肿瘤辨病、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辨部位用药,同时配合引经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丰富了中医学对于癌性疼痛的理论知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李佩文教授治疗癌痛的九种治则治法与选方用药,以及引经药物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缓解慢性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抑郁焦虑情绪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因其临床评价以主观结局指标为主,且结局指标单一,导致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认可度不高。鉴于现有的慢性疼痛评估量表不适用于慢性疼痛的长时程综合评价,且不能够反映中医药诊疗的特点,故提出借鉴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将医患共建平行病历与核心结局指标集引入中医药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探讨多维度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疼痛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丽坤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肿瘤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老师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结合癌症的不同分期及病理性质,全面分析动态特征,随证灵活加减,临证治疗癌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为主。单纯西医虽已经到达到良好效果,但却极易复发,诱发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病发症的出现。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臌(鼓)胀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党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行气利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为治疗原则,收效桴鼓。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慢性疾病。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CRF病程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CRF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单味药、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CRF研究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尿频是泌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逼尿肌无力等,有时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王琦教授主张"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形成了主病主方的学术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以及有关认识多元辨病,考虑现代医学理化诊断对中医临床的参考意义,指导临床思维且延伸中医临床思路,佐以对症治疗,以加强选方用药的针对性,对尿频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介绍王琦教授治疗尿频的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以明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研究基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清零指令(BIC)准则2种方法模拟医生临床诊疗过程,挖掘某一临床医生治疗特定病证的核心处方。方法:该研究认为中医临床处方可分为治疗主证的核心处方和治疗兼证的随证加减用药部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治疗特定疾病病历资料,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2种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俊宏教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气阴两虚型103首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药味数量与药味使用人群比例两者关系的最优平衡折点,而筛选核心处方。结果: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形成的核心处方筛选方法,筛选出由石菖蒲、山楂、枸杞子、醋鸡内金、太子参等15味药组成的test4为核心处方,经中医理论分析和王俊宏教授确认符合中医治疗ADHD的理法方药特点。结论: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方法可有效整理、筛选中医临床核心处方,而且相比于目前核心处方筛选方法,具有符合医生临证处方过程的特点,以期该方法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癫痫,中医称“癫疾”“痫证”,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脑疾患,我国发病率在0.48‰~8.51‰,癫痫具有短暂性、刻板性、复发性及重复性的特点,常有诸如神经生物学损害、认知功能受损及心理社会适应性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个体化的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关注疾病终点结局、患者生存质量等,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目前,癫痫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长时间服用抗癫痫药物,容易引起相关不良反应,继而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中医药治疗癫痫强调辨病辨证,个体化调整方药,平肝息风、化痰活血、行气解郁随证治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医者对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亦多有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癫痫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96-397
总结姜建国教授运用五子衍宗丸治疗弱精症的经验。因五子衍宗丸药性平和、补中有泻,姜老师将其作为治疗弱精症的基础方。临证不拘于弱精症之"弱",一味温补,而是据证调整补虚、泻实的用药比例;对于无明显症状体征者,常结合现代理化检查结果进行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20.
杨春波教授系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脾胃病名家,临床经验丰富,对脾胃湿热证有较深入研究。舌诊是中医诊病的特色诊法,文章介绍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察舌辨湿热泄泻验案1则,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杨春波教授运用舌诊辨治湿热病经验,突出舌诊在湿热病中的优势。文章对其临床运用经验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为湿热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