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围产期心肌病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7例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心脏彩超和治疗方法与转归。结果:围产期心肌病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治疗以纠正心力衰竭,防止栓塞为主,心力衰竭为其主要死因。结论:提高对围产期心肌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随病程进展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具有2年以上病史资料并未采取规范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统计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的变化,共两次,间隔2年以上.结果共分析35例病例,其中缺血性14例,原发性21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7±9.4)岁.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至第一次检查的平均时间是(5.6±14.9)年,从第一次检查至第二次检查平均间隔时间是(3.5±2.1)年.两次检查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为(2.7±0.9)和(2.5±0.7)(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45±0.21)降低至(0.37±0.34)(P=0.24),左房内径(cm)由(4.12±0.78)增加至(4.79±0.87)(P=0.0012),左室舒张末内径(cm)由(6.77±1.29)增加至(7.65±1.5)(P=0.0105),左室收缩末内径(cm)由(5.05±1.45)增加至(5.97±1.33)(P=0.0073).心电图PR间期(ms)由(166±52)增加至(198±51)(P=0.0115),分别有7/35例(20.0%)和9/35例(25.7%)超过200 ms,QRS间期(ms)由(110±44)增加至(159±49)(P<0.0001).35例病人中23例出现双峰P波,两次检查P波宽度(ms)分别为(128±46)和(141±59)(P=0.27),随访前后心电图V1~V6导联QRS高度(mm)分别(162±93)和(152±79)(P=0.65),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QT间期及心律失常发生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的扩大,可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不同程度地累及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QRS间期加宽,可出现双峰P波及P波增宽.这些变化可造成左心电和机械的不同步而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实施双心室起搏 (BVP)治疗 ,观察BVP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7例经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CHF患者接受BVP手术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8- 6 5岁 ,平均 (5 1± 6 )岁 ,扩张性心肌病 5例 ,缺血性心肌病 2例 ,心功能NYHA分级 ,Ⅲ级 6例 ,Ⅱ级 1例 ,病史 >1年。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植入起搏器 ,平均随访 2 8周。心功能术前 (2 .9± 0 .3)级 ,术后 2 8周 1.4± 0 .5级 (P <0 .0 1) ;ECG示QRS波术前 (14 9± 35 )ms,术后 (98± 2 8)ms(P <0 .0 5 )。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 (6 7± 7)mm ,术后 2 8周 (6 6± 7)mm(P>0 .0 5 )。左室射血分数术前 (2 2± 5 ) % ,术后 2 8周 (31± 4 ) % (P <0 .0 1)。二尖瓣反流分级 ,术前 (2 .4± 0 .5 )级 ,术后 2 8周 (1.1± 0 .6 )级 (P <0 .0 1) ,其中 1例术后二尖瓣返流消失。Tei多普勒推导指数 ,术前 0 .86± 0 .15 ,术后 2 8周 0 .6 2± 0 .0 7(P <0 .0 1)。结论 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7例扩张型心肌病(均有心脏普遍扩大和全心功能不全)经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17天至24个月,治疗前后均作心脏 X 线摄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在用药一周后即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尤以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改善明显。呼吸频率从29±8次/分降至19±1次/分;心率从91±11次/分降至73±7次/分,而血压无变化。继而肝脏回缩,浮肿消退,X钱及超声心动图显示6例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恢复至正常大小。心功能7例均有改善,其中5例改善2级,2例改善1级。作者还探讨了β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机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张梅林 《四川医学》2000,21(3):256-257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 ,易于混淆。本文对 1992年 5月至 1998年 7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的 3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特点。1 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本组患者 37例 ,男 2 9例 ,女 8例 ,年龄 2 2~ 6 1(平均 4 2 3)岁 ,皆无高血压病史。有心悸、胸闷者 11例 ,其余患者皆无临床症状 ,均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 ,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其中 2 6例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11例为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 2 3 4± 2 7(16~ 31)mm ,左室后壁平均厚度为 18 2± 2 1(…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2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有左心衰或全心衰表现;30例患者X线检查心脏影呈中至重度普大型改变;全部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26例(81.25%)心电图异常,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显效10例(31.25%),有效16例(50.00%),无效6例(18.75%).好转出院26例(81.25%),自动出院5例(15.62%),死亡1例(3.13%).住院5~74 d,平均19.8 d,住院时间偏长,总疗效欠佳.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和进行性充血性心衰为主要临床特点,心电图多有异常表现,但无特异性改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临床资料:我院1989~1993年间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DCM)64例,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排除了其它心脏病及其它病因继发性心肌病而确诊。男37例,女27例,年龄17~67岁(平均48.7岁)。出现症状时间1/2月~13年(平均30.2月)。心功能Ⅱ级12.5%,Ⅲ级50%,Ⅳ级37.5%。 二、心电图资料:64例共住院81人次,心电图188幅,主要改变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此研究观察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长期(6个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功能和心脏大小的影响。方法39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除应用常规强心剂、利尿剂外,用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和6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心脏左房、左室、右室大小及射血分数(EF)。结果经6个月ACEI治疗后,39例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EF明显增加由(0.3825±0.0945)增加到(0.4491±0.0971)(P<O.01),39例中26例除左房左室增大外同时合并右室增大。此26例右室较用药前有明显缩小,由(25.40±7.43)mm减为(21.01±5.23)mm(P<0.01)。39例左房由(41.66±7.76)mm缩小为(40.51±8,18)mm(P>O.05)无统计学差异。左室内经未见明显缩小,从(67.11±7.99)mm减小到(65.50±9.52)mm(P>O.05)。结论ACEI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和心腔缩小。右室有明显缩小,而左房左室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76例的病因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学明  李有忠 《医学争鸣》2001,22(7):615-61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0 1/ 2 0 0 0 - 12心律失常患者 76 (男 36 ,女 40 )例 ,年龄 2 1~ 70 (平均 36± 19)岁 ,其中冠心病 15例 ,高心病14例 ,风心病 11例 ,心肌炎 9例 ,心肌病 ,肺心病和甲亢 2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 9例 ,其他 11例 .伴反复发作胸闷 ,心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 9例 ,心绞痛 5例 ,心肌梗死 3例 ,晕厥史 1例 ,其余表现为心悸 ,胸闷 ,乏力等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常心电图检查 ,发现心电图异常者于当时或次日重新检查 ,并进行乳酸脱氢酶 (L DH) ,碱性磷酶 (AKP) ,谷丙 (草 )转氨酶 (AL…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HO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5例 HOCM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终左心室与主动脉压阶差 ( LVOTC)由 ( 72± 2 3) mm Hg下降至术后的 ( 36± 2 3) mm Hg。术后 1 0 d测定 UCG,提示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下降 0 .7± 0 .42 ,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平均增加 ( 5 .1± 4.2 ) mm。 2例术中出一过性 度房室传导阻滞 ( AVB) ,2~ 1 0 min内均自行恢复。 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且出院时心电图仍遗留。 PTSMA术后住院期间 ,5例病人均无晕厥、心绞痛发作 ,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均明显减轻 ,听诊心脏杂音均较术前减轻 ~ 级 ,心功能恢复 ~ 级。结论 :PTSMA是治疗 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 ,其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长期嗜酒致心肌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0例高血压并长期嗜酒患者心肌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血压并嗜酒致心肌疾病的平均发病年龄44.7±6.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41.2±8.56mm,右心室内径平均17.0±5.1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62.7±8.46mm,室间隔厚度平均11.16±3.47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平均11.5±2.75mm,左室射血分数平均35.6±7.2%。结论高血压并长期饮酒使心肌疾病发病提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类型复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及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随访(30±10)个月.进行生存分析,运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不良事件(死亡或心脏移植)的预测因素.结果: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占同期确诊的各类型原发性心肌病的9.4%,仅次于扩张性心肌病(67.3%)和肥厚性心肌病(20.9%).发病年龄1.5-72岁,男性占66.7%.心尖部及左室中段侧壁和下壁最常受累及.随访期间,25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8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出现血栓栓塞,8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临床不良事件(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心功能NYHAⅢ/Ⅳ级(RR:6.139,95%CI:1.072-35.157,P=0.042)和室性心动过速(RR:1.676,95%CI:1.25022.846,P=0.024).结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在原发性心肌病中并不罕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是主要并发症.心功能NYHAⅢ/Ⅳ级和室性心动过速是预后不良(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心脏磁共振(MRI)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 Philips 公司的3.0T MRI 仪对96 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行心脏MRI 检查,并行心脏超声和冠状 动脉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使用Philips Cardiac MR Analysis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以计算心脏功能 参数,如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心脏形态学、 灌注及延迟强化等特点,与冠状动脉CTA 犯罪血管相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脏MRI 与超 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6 例患者中,心肌 首过灌注信号减低56 例,心肌延迟强化36 例,其中8 例合并室壁瘤、6 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结论 心脏 MRI 在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多有晕厥发作 ,频发室性早搏 (95 7% ) ,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 (87% ) ,心电图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87% ) ,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为 (5 0 1± 8 83)mm ,右心房内径为 (48± 8 79)mm ,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为 1 0 9,右心功能减退 ,射血分数 (EF)为(0 32 5± 0 0 90 2 )。结论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多有发作性晕厥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频发室早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 ,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右心室功能减退 ,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AECOPD合并左心衰竭心脏彩超与X线胸片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左心衰竭临床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收治的AECOPD不合并左心衰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与X线胸片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彩超表现为:有26例左室壁运动幅度减低伴或是不伴左室舒张功能减低,6例双室增大,14例左室增大,8例左房增大;X线胸片检查结果为:23例心胸比例增大,14例心影为主动脉型。结论心脏彩超与X线胸片联合对AECOPD合并左心衰竭进行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秋芳 《安徽医学》2012,33(7):863-86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2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补钾及扩血管等综合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美托洛尔12.5~50 mg,2次/d,厄贝沙坦80~150 mg,1次/d。2组疗程平均治疗16~2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6.32%。且观察组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LVEF、LVEDD、LVESD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谭超 《中外医疗》2012,31(17):28-2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乙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fLVEDD)及缩末期内径(LVES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两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明显的改善心脏供血,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少复发率,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毓娟 《医学综述》2012,18(3):469-471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3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力衰竭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SD)、舒张末期内径(EDD)、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地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显示ESV、FS、SV和LVEF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的ESD、ESV、FS、SV和LVEF较对照组有进一步的改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苏金花  寇海燕  梁莉  陶丹丹 《医学综述》2014,20(17):3218-3220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入武警总医院并经确诊的42例ICM患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为ICM组和DC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ICM组心力衰竭大多呈现左心衰竭,继而右心衰竭,DCM组大多出现全心衰竭;ICM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有轻度反流,而DCM组的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均有反流,且出现中度和重度反流显著地高于I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均低于ICM组患者[(60.2±4.1)mm vs(72.4±4.9)mm,(46.5±3.8)mm vs(61.1±3.3)mm,(38.2±2.5)mm vs(42.3±3.1)mm,(41.2±5.8)mL vs(75.2±8.7)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CM的鉴别诊断明确,应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CHF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衰程度将CHF组患者分为NYHA心功能Ⅱ级组31例、心功能Ⅲ级组35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2例.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以及甘油三酯,分析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①CHF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Gal-3[(32.69±12.37)μg/L vs(14.59±10.33)μg/L]、NT-proBNP[(2.64±0.47)pg/mL vs(1.18±0.39)pg/mL]和hs-CRP[(6.39±2.75)mg/L vs(3.41±2.46)mg/L]水平比较,CHF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分别为(23.05±2.41)μg/L、(26.39±2.75)μg/L和(28.52±2.77)μg/L,血清Gal-3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57、0.7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31,P<0.05).结论 血清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