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春利  施文浩  徐洁 《重庆医学》2021,50(7):1182-1186
目的 评价全胚冷冻技术对活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取卵数大于或等于15个的患者2 983例,其中行全胚冷冻患者1 036例为研究组,行新鲜周期移植患者1 9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累积活产率(CLBR)和OHSS发生率,进行研究组CLBR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采取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均为516例,其年龄、不孕因素、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卵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研究组无OHSS发生,对照组有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研究组各移植周期中CLBR高于对照组,但只有第1个移植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获卵数和年龄是CLBR的重要预测指标.结论 优先选择全胚冷冻可有效降低发生OHSS的可能,并获得更高的CLBR.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患者移植日前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因素时行全胚胎冷冻以及行新鲜周期移植的两种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OH治疗且取卵前出现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26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胚胎冷冻并行首次解冻胚胎移植的122例;B组: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14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身体质量指数(BMI)、COH情况[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超排天数、Gn总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卵巢大小]、获卵数、优质胚胎数、重度OHSS发生率、新鲜周期及复苏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BMI、COH情况、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重度OHSS的发生率(2.46%)显著低于B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50.0%vs 47.6%)、临床妊娠率(36.9%vs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新鲜周期移植比较,OHSS高危患者行全胚胎冷冻后复苏周期移植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其明显降低了重度OHSS的发生率,使安全性提高并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新鲜周期行全胚冻存年轻患者和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产科结局,评价该策略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的年龄≤35岁患者共2091个周期.促排卵治疗后全部胚胎冷冻,其后行第一周期冷冻复苏移植术的年轻患者796例为研究组,同期促排卵治疗后立即行新鲜周期移植的年轻患者129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妊娠结局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年龄全胚冷冻组低于新鲜周期移植组(29.5岁vs 30.2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天数和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胚冷冻组促排卵总促性腺激素剂量较新鲜移植组低(P<0.05),取卵前雌激素水平全胚组为12973 pmol/L,明显高于新鲜移植组8673 pmol/L,平均获卵数全胚组是新鲜组的1.5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胚冷冻组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而新鲜移植组有20例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鲜周期治疗中出现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倾向取消新鲜周期移植而进行全胚冻存,择期行解冻移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是预防晚发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对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有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或取消鲜胚移植行全胚冷冻、冻胚移植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存在OHSS发生高风险的共1578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行鲜胚移植或取消移植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所获得的妊娠结局及处理后OHSS发生率.结果 2010年鲜胚移植共计9009周期,OHSS高风险患者共计1578周期(E2≥4000pg/mL或取卵数≥30个).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为1284周期,其临床妊娠率为60.9%;全胚冻存294周期,行首次FET为250周期,临床妊娠率54.0%(P<0.05);两组的着床率分别为39.7%(1111/2802)和35.7%(185/518),流产率分别为9.7%(76/782)和8.9%(12/135).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后发生重度OHSS共46周期,其发生率为3.6%(46/1284),高于全胚冷冻组0.3%(1/294),亦高于全年度非OHSS高风险鲜胚移植患者的1.3%(100/7725周期)(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首周期较鲜胚移植能有效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行全胚胎冷冻后解冻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并与同期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相比较,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在全胚胎冷冻并行复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胚胎冷冻组为体外受精(IVF)未移植患者40个周期,新鲜周期组为同期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患者300例,对2组的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水平、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之间在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的E2水平明显高于全胚胎冷冻组(P<0.05), 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全胚胎冷冻组(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靠、高效的胚胎冷冻技术;对于符合要求的患者,全胚胎冷冻并适时行冻胚移植是可行的胚胎移植策略,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取卵数及注射HCG日血清E2值对中-重度OHSS发生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发生中-重度OHSS的患者338例,选择同期未发生OHSS并行鲜胚移植及取消鲜胚移植全胚冷冻后首次行FET的患者34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取卵数及注射HCG日血清E2值对OHSS的预测价值及判定最佳诊断界值点,探讨其妊娠结局。结果 OHSS组患者取卵数及注射HCG日血清E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测OHSS发生的HCG日血清E2值的最佳诊断界值点为14591pmol/L,取卵数为17.5个。OHSS组-鲜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双胎早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HSS组-冻胚移植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HCG日血清E2值及取卵数对中-重度OHS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于OHSS高风险的患者,建议全胚冷冻后行冻胚移植,以减少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胚胎冷冻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的价值.方法 对946例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为预防OHSS而行全胚冷冻的患者120例,观察其中重度OHSS发生率,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结果 946例中共发生OHSS 30例,全胚胎冷冻患者120例;发生中重度OHSS 3例,占总发生中重度OHSS的10%;新鲜周期移植826例,中重度OHSS 27例,占总发生中重度OHSS的90%,全胚胎冷冻组发生中重度OHSS比例显著低于新鲜周期移植组.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49%,高于同期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率.结论 全胚胎冷冻是预防中重度OHSS的一种重要措施,其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高于同期新鲜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贺玲  陈雷宁  谭洪川  全松 《广东医学》2012,33(4):465-468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样卵巢(PCOS/PCO)患者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COS/PCO患者行超促排卵体外受精20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57例(A组)、全胚冷冻后移植周期49例(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与临床妊娠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B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有1例发生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移植优质胚胎数。结论 PCOS/PCO患者采用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后适时移植均能获得类似的妊娠结局,影响其妊娠率的关键因素是移植优质胚胎数;全胚胎冷冻是预防中重度OHSS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且对IVF临床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样卵巢(PCOS/PCO)患者实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COS/PCO患者行超促排卵体外受精20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57例(A组)、全胚冷冻后移植周期49例(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与临床妊娠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B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有1例发生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移植优质胚胎数.结论 PCOS/PCO患者采用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后适时移植均能获得类似的妊娠结局,影响其妊娠率的关键因素是移植优质胚胎数;全胚胎冷冻是预防中重度OHSS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且对IVF临床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卵后黄体期药物干预体内雌激素水平对超促排卵后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行全胚冷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因OHSS行全胚冷冻的13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取卵后第1天起连续5 d口服来曲唑2.5 mg,每日2次,并同时给予扩容对症治疗;对照组96例在取卵后给予常规扩容、白蛋白等处理。测定两组患者取卵后第2、5、8天血清甾体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轻、中、重度OHSS发生比率、OHSS临床自觉症状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取卵后第2、5、8天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血清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3例,中、重度OHSS 7例(16.27%),对照组96例,重度OHSS 18例(18.75%),比较两组重度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取卵后口服来曲唑可明显降低全胚冷冻OHSS患者黄体期血清雌激素水平,但并不能明显降低重度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利湿中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效果。【方法】筛查IVF-ET超促排卵周期OHSS高危因素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2组应用相同的超促排卵方案,中药组加用补肾健脾利湿中药。比较2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及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雌二醇(E2)水平及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移植日中药组OHSS发生率(21.6%)显著低于对照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19例患者为了预防中、重度OHSS的发生进行了全部胚胎冻存。【结论】对于IVF-ET周期OHSS高危患者加用补肾健脾利湿中药,能显著降低OHSS发生率和OHSS严重程度,增加OHSS高危患者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2004年PCOS患者(研究组)52例和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对照组)408例接受IVF—ET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超促排卵刺激时间和剂量,分析两组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前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获卵数、受精率、胚胎数及移植周期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ET取消率等差异。结果:两组刺激时间和用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COS患者注HCG前血E2、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获卵数、胚胎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但受精率较低,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OHSS发生率和ET取消率显著高于对煦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IVF—ET治疗时受精率较低,但获卵数多,所获胚胎数多,周期妊娠率、着床率和流产率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者无显著差异,但OHSS发生高危,取消ET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促排印周期胚胎移植日血清孕酮/雌二醇(P/E2)比值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按胚胎移植日(ET)血清P/E2比值分为5组,对其实验室结果和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5组患者的平均年龄、ET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印裂率、可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均无差异(P〉0.05)。组1的取卵数最多,妊娠率低;组5的取卵数最少,无1例妊娠。而组3(P/E2为100~150)获得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妊娠率和单胚种植率(P〈0.05)。结论:恰当的P/E2比值可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促排卵周期测定ET日的P/E2比值对预测妊娠成功与否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1~12月经过IVF-ET治疗后获得临床妊娠的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窦卵泡数、促排卵药物(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胚胎数、优胚数和移植胚胎数。结果:流产组患者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窦卵泡数、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胚胎数、优胚数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有关。加强对高龄不孕患者的监测,尽可能采取保胎措施,对防止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与非OHSS患者一般情况、治疗周期、用药情况等相关指标,筛选出其中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共635个周期,发生中重度OHSS 22例为OHSS组,选择同期接受IVF-ET治疗患者中未发生OHSS的患者30例为非OHSS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OHSS组患者启动日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高、HCG诱排剂量大,与非OH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日FSH、LH水平,HCG日E2水平,对中重度OHSS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两种促排卵方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年龄≥35周岁、采用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行体IVF-ET/体外单精子胞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2 515个周期患者,分为长方案组(1 545周期)与拮抗剂方案组(970周期)。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体质指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流产率等结局相关指标。结果(1)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AMH、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拮抗剂方案组患者治疗中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统计均低于长方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有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拮抗剂方案组患者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患者,而有效胚胎数、妊娠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女性IVF助孕治疗中,可明显降低Gn用量和Gn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可移植有效胚胎,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为高龄患者推荐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反应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行重复周期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调整治疗策略对卵巢反应性及妊
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1月~2011年12月30例高反应患者60个长方案行IVF-ET治疗不孕
症的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反应患者前后周期治疗的临床特点。结果与第一治疗周期相比,患者行重复周期治疗时年
龄明显增加(P<0.001),Gn启动剂量明显减少(P=0.049),hCG日雌激素(E2)水平降低(P=0.027),获卵数减少(P=0.030),优质胚
胎形成率(P<0.001)、临床妊娠率(P=0.009)升高,但在降调节剂量、Gn应用总量、Gn刺激时间、2原核(PN)个数、受精数、卵巢过
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倾向周期取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发生卵巢高反应者占40%(12/30)。结论对于高反应
患者,行长方案重复IVF周期治疗时应注意减小Gn启动剂量,减少再次发生高反应的风险,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 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 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获卵数≤3个,64个周期;C组Cn≤3300IU及获卵数≤3个,97个周期.对3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8.8%和32.5%,B组为16.7%和10.4%,C组为27.3%和23.4%.A组卵泡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B、C组(P<0.05).A、B组Gn用药剂量均较C组大(P<0.05),B组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n用量较低而取卵数少的患者,增加Gn用量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这部分患者应视为相对的卵巢低反应者或轻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增加Gn用量后仍不能增加获卵数者,为真正的卵巢低反应者或重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高危因素,研究羟乙基淀粉溶液对OHSS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92例OHSS高危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01例,自取卵24h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溶液500 mL·d-1,连续3 d)和对照组(91例,未给予任何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OHSS发生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重度OHSS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较小和体质量指数较小为OHSS的保护因素(OR<1);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雌二醇(E2)值过高和取卵穿刺卵泡数过多为OHSS的危险因素(OR>1)。试验组患者OHSS发生率为31.68%(32/101),其中中度OHSS总发生率为20.79%(21/101),重度OHSS发生率为10.89%(11/101);对照组患者OHSS总发生率为46.15%(42/91),其中中度OHSS发生率为26.37%(24/91),重度OHSS发生率为19.78%(18/98)。试验组患者OHSS总发生率和重度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P<0.05;χ2=2.95,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注射HCG当日E2值和取卵穿刺卵泡数是OHS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OHSS发生有重要意义;羟乙基淀粉溶液能降低OHSS发生率,对重度OHSS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