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年龄妇女的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本研究的平均临床妊娠率为46.7%。≤34岁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42岁组、≥43岁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3.3%、25.2%、13.3%、13.8%、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45.4%、25.8%、27.5%、11.1%,差异有显著性(P=0.0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10.8%、11.8%、15.8%、0%,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以上的妇女,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5年12月6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及同期73例输卵管性不孕症行IV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按照临床病理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卵巢型,B组为腹膜型,随机选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为C组,比较A、B、C 3组间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卵子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分娩率.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A、B两组使用Gn总量显著高于C组(P<0.05),获卵数显著低于C组(P<0.05),而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娩率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卵巢对超促排卵的反应性使获卵数减少,但不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诺舒(Nova 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本院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采用诺舒阻抗控制系统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2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诺舒治疗时间48~126 s,平均(84.1±19.2)s,术中出血5~15 m L,平均(9.5±0.7)m L。术后1、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9%(118/120)、97%(116/120)和95%(114/120);闭经率分别为67.5%(81/120)、61.7%(74/120)和57.5%(69/120)。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60例仅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均随诊12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评估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以评价患者卵巢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同期的血清FSH、LH、E_2水平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清FSH、LH明显升高、E_2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切除双侧输卵管,不会增加对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不加重围绝经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胚胎着床能力及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SET)的临床妊娠结局及单胚胎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病例,选择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202个新鲜周期,分析SET的临床妊娠结局与年龄、卵巢反应性及胚胎卵裂球数的关系.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9.8%;<30岁组、30~35岁组、36~40岁组、>40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92);卵巢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73);7~8细胞胚胎组、6细胞胚胎组、4~5细胞胚胎组、2~3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着床能力和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7~8细胞胚胎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最高.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下,卵巢反应正常者,选择优质胚胎进行SET能够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 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 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获卵数≤3个,64个周期;C组Cn≤3300IU及获卵数≤3个,97个周期.对3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8.8%和32.5%,B组为16.7%和10.4%,C组为27.3%和23.4%.A组卵泡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B、C组(P<0.05).A、B组Gn用药剂量均较C组大(P<0.05),B组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n用量较低而取卵数少的患者,增加Gn用量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这部分患者应视为相对的卵巢低反应者或轻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增加Gn用量后仍不能增加获卵数者,为真正的卵巢低反应者或重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而女方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102对为研究组:双方均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204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累积胚胎评分(CES)、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分娩率和新生儿畸形率。结果102例男方HBsAg阳性组与204例男方HBsAg阴性组的累积胚胎评分(52.8e18.7对55.4e16.9)、受精率(66.9%对66.1%)、卵裂率(97.6%对97.2%)、优质胚胎率(34.0%对37.1%)、种植率(40.9%对34.6%)、临床妊娠率(56.9%对50%)、早期流产率(6.9%对5.9%)、晚期流产率(8.60/0对4.9%)、分娩率(40.2%对43.6%)、新生儿畸形率(0对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方慢性HBV感染不影响IVF-ET治疗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阴式手术在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外生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术组(n=40)和阴式术组(n=3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手术成功情况。结果:腹腔镜术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40/40);阴式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81.3%(26/32),26例顺利完成手术,6例患者因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大及剖宫产切口位置高导致手术视野暴露困难,中转行腹腔镜手术。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2,P=0.004)。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术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生型CSP,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阴式手术相对住院费用较低,但对于妊娠病灶包块大及子宫瘢痕位置高的患者应避免选择阴式手术。  相似文献   
10.
熊夏思  陈士岭 《广东医学》2008,29(6):947-94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超促排卵治疗中获卵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IVF/ICSI治疗的921个周期的患者。对获卵数≤10个的患者按获卵数进行分组,对各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CG日(有3个卵泡直径≥16mm时)的血清E2峰值随获卵数增加而明显上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获卵个数为1组患者年龄与月经第3天的FSH值均较其他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使用的总果纳芬支数、种植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获卵数在6~10个之间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又可避免发生重度OHSS;若获卵数<5个,可移植的胚胎数减少,从而影响着床率和妊娠率,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