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的吗啡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并测定其体外释放曲线,建立体外释放模型。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吗啡PLGA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球中吗啡的含量。采用透析释药法测定微球体外释放曲线,并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模型方程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吗啡PLGA微球的载药量为11.86%,药物包封产率为33%,体外释放曲线显示吗啡PLGA微球释放时间明显延长至10d以上。结论:吗啡PLGA微球明显地延长了吗啡释放时间,缓释性好,体外释放遵从零级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乳法的工艺因素对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形态与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微球,评价内、外水相体积的变化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结构参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内蛋白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内水相体积增加,微球内外孔洞、截面孔隙率增加,1d内的突释从12.68%增至56.58%,释药速度加快;通过包裹初乳形成复乳的外水相1(PVA溶液),其体积增加,微球粒径显著增大,平面孔隙率降低,突释从51.58%降低至约15%,释药速度减慢;外水相2(大体积PVA溶液)有促进微球固化的作用,其体积对微球的内外形态及药物分布无显著影响,突释随体积增加略有增加(16.34%至24.28%),释药曲线相似.结论 微球内外形态在载蛋白PLGA微球的释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SPG膜乳化法,研究制备载蛋白药物的PEG-PLGA微球的新工艺,并比较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特性的差异.方法 以多种PEG-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缓释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粒径等为指标,优化载体材料种类、司盘80用量等参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探讨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的载药释药差异的机制.结果 优化的PEG-PLGA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42.89±0.21) μm,包封率和突释率分别为91.40%、16.23%,40 d累积释放率超过90%.结论 PEG-PLGA缓释微球能有效提高载药量、包封率,降低突释率,释药匀速且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扫描量热法验证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形成;考察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差式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PLG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吉非替尼PLGA微球呈白色球形颗粒,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10.35±0.32)μm,包封率为(88.44±1.26)%,载药率为(10.00±0.23)%;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方程Q=0.769t-1.800 9,r2=0.980 8。结论:吉非替尼PLGA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达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多西紫杉醇(DTX)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微球,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以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长效应.方法 以疏水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作为模型药物,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S/O/W)制备PLGA/nHA-DTX复合微球,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FTIR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FTIR结果 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92%和88.7%,较之单纯的PLGA-DTX微球均有很大的提高.经过体外释放药物突释后,复合微球比单纯PLGA微球的药物释放慢.在第30 d时,复合微球和单纯的PLGA微球累积药物释率放分别为62.40%和72.70%.MTT实验结果 显示PLGA/nHA复合微球对癌细胞增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纯PLGA微球和药物.结论 与单纯的PLGA-DTX微珠相比,由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多西紫杉醇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PLGA/nHA-DTX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别以FSH和SCF为缓释药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PLGA缓释微球,研究微球体内、外释放过程.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培养法测定其体外释放过程;大鼠后腿肌肉注射微球,测定其体内释放情况.结果 FSH-PLGA微球体外突释率17.2%,可释放28 d,体内可释放17d;FSH-PLGA微球体外突释率8.8%,可释放28 d,体内可释放17d.结论 所制FSH和SCF微球在体内外均可稳定的较长时间的释放药物,验证了FSH和SCF微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BMP复合人工骨的理化性能及缓释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了CPC作为载体的缓释作用。结果 结晶后的材料呈多孔状结构,BMP呈微球状分布在孔隙间。测定的孔隙率为44.5%。骨块在体外实验有一定的溶解度。最初24h内,凝固时间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成正相关,凝固2h后抗压强度达到极限强度的50%以上。24h基本达到最高强度,分别为51.0MPa和60.6MPa。对庆大霉素的释放可持续20d以上,20d累计释放出实验总量的84.5%。结论 材料多孔状结构利于骨生长,同时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缓释作用和一定的溶解度,可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作为经典非甾体抗炎药,已被证实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矿化作用,但是如何实现长期缓释aspirin并实现促进骨再生仍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构建微球缓释体系,实现aspirin药物长期稳定缓慢释放,从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成骨效果。方法:(1)合成制备三种缓释微球支架:① 单纯物理浸提法合成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 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CaSiO3+aspirin),② 水包油(oil/water, O/W)乳化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负载aspirin微球(PLGA+aspirin),③ O/W乳化法制备PLGA复合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PLGA+CaSiO3+aspirin),并通过调整PLGA与CaSiO3的比例,得到材料的最佳形貌。(2)缓释效果评价:用分光光度计测第1、2、4、6、9、13、17、21、24、30、36、45天微球浸提液的aspirin浓度,计算微球的aspirin载药率,绘制三种缓释微球支架的aspirin累积释放曲线并评价其缓释效果。结果:(1)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种微球支架表面结构规整,粒径均匀,但PLGA+aspirin组微球存在少量团聚现象,CaSiO3+aspirin组部分微球破裂,PLGA+CaSiO3+aspirin组微球均匀分布于CaSiO3粉末上。(2)三组的载药率分别为(1.06±0.04)%、(7.05±0.06)%和(6.75±0.18)%。(3)95%药物缓释时间分别为3 d、24 d和36 d,PLGA+CaSiO3+aspirin微球支架释放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且释放速率更为稳定。结论:PLGA+CaSiO3+aspirin复合微球支架具有较理想的阿司匹林缓释效果,该复合微球有望成为理想的成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36-46
目的制备伊潘立酮的PLGA微球,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方法测定伊潘立酮的含量;比较5种规格的PLGA作为载体材料对微球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结果 PLGA的种类对伊潘立酮微球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有显著影响。按照正交设计得到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形状圆整,平均粒径为(27.3±2.7)μm,包封率为84.4%,体外释放试验第1天累计释放17.6%,28 d的累计释放度为85.7%,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本实验制备得到的伊潘立酮微球的包封率较高,没有明显的突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载药方式对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固化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As2O3粉末与CPC粉末的混合物或载As2O3壳聚糖微球与CPC粉末的混合物加入固化液制备载药CPC。分别在不同固化液和固液比的条件下,测定载药CPC的固化时间及抗压强度。结果  固化液为4%磷酸氢二钠(Na2HPO4)时,无论CPC直接荷载As2O3或复合载As2O3壳聚糖微球,CPC的固化时间都有明显延长。CPC直接荷载As2O3时,药物含量和固液比越大,其固化时间也越长。将固化液改进为含柠檬酸混合溶液后,复合载药微球的CPC的固化时间延长不明显。直接荷载As2O3使CPC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而固化液的改进和壳聚糖微球的复合则能显著提高CPC的抗压强度。结论  相比直接荷载As2O3的CPC,复合载As2O3壳聚糖微球的CPC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在固化液改进后能维持适宜的固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载有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BIB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和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优化微球制备参数,并分析两种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  方法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水相/油相(W1/O)比例、PLGA质量分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浓度等对微球外观、粒径、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包封率和载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微球累计释放率。  结果  本研究的最佳参数条件为:W1/O为1∶2,PLGA质量分数5%,PVA质量分数0.2%。BIB-PLGA微球包封率(78.20±1.73)%,载药率(10.58±0.23)%,粒径(2.11±0.08) μm,PDI(0.35±0.18);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包封率(78.87±1.30)%,载药率(15.50±0.25)%,粒径(2.28±0.52) μm,PDI(0.39±0.54)。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均能缓慢释放,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的缓释效果更明显。  结论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都较高,粒径可控,外观分散,对胃肠液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为材料制制成的复合体进行理化性能研究,探讨其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照质量比为0%,0.05%,0.1%,0.2%,0.4%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进行复合制备成五种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径、孔隙率进行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顺铂含量为0%,0.05%,0.1%,0.2%,0.4%的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分别为(均数±标准差)8.83±0.14、8.83±0.14、9.33±0.47、9.5±0.13、9.5±0.13min,压缩强度分别为12.04±0.85、11.66±0.26、11.32±6.28、12.94±1.81、10.67±0.44MPa,孔径约在2~20μm之间,孔隙率分别为41.7%±0.5%、42.8%±0.76%、43.8%±0.76%、45.8%±0.76%、44.5%±1.3%。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中载入含量低于0.4%的顺铂不影响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强度、孔径、孔隙率。  相似文献   

14.
Tissueengineeringstrategieshavebeenpro posedtotreatbonetissueloss.Comparedwithotherbiomaterials,PLGAissatisfactorytoclinicalusebecauseofitsabsorbabilityandsufficientbio compatibility.However,thehighlyhydrophobicsurfaceofPLGAlimitscellsurfaceadhesion[1].Itisimportanttoimprovecellularattachment,sprea dingandgrowthfortheclinicaluseofPLGA.Oneapproachtomakebiomaterialsactivelyinteractwithsurroundingtissuesistoprovidebiologicalcoatingtomimicextracellularmatrix.Apatitecoatingonthesurfaceofbio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按照质量比为1000:2:5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顺铂、氨磷汀复合制备成人工骨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测定和扫描电镜、体外药物缓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观察以及体内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方面同单纯磷酸钙复合体相比没有差别,具有可持续缓释药物的作用,且氨磷汀的加入不影响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兔体内可观察到材料本身的降解和新骨长入材料内部的病理学证据。结论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骨缺损的填充材料对于局部残存肿瘤细胞的消灭和缺损本身的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载艾塞那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凝聚法(W/O/O)制备载艾塞那肽缓释注射微球,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艾塞那肽含量的方法和微球中药物提取方法,考察微球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并对微球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微球球形较圆整,平均粒径为(51.2±1.97)μm,实际载药量为(4.50±0.13)%,包封率在(96.5±2.68)%,首日突释率为(13.19±1.39)%,28 d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88.6±0.73)%。结论以生物可降解的PLGA为载体,用W/O/O法制备的艾塞那肽微球工艺稳定可控,重现性好,可在体外缓释一个月,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荧光缓释亚微米微球,了解微球装载以及释放VEGF的效率,体外观察荧光微球的降解.方法 采用双相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载VEGF亚微球,激光共聚焦及扫描电镜观察荧光微球体外降解,ELISA法观察其载药效率及释药曲线.结果 双相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PLGA荧光载VEGF亚微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正常,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粒径0.5~1.0 μm,分布均匀,定量ELISA检测微球载VEGF率与包封率分别为3.91%和51.42%,荧光显微镜观察其缓慢降解,定量ELISA检测VEGF释放平缓,呈线性零级释放趋势.结论 直径0.5~1.0μm的PLGA载VEGF荧光亚微米微球载药效率较高,呈线性零级释放,荧光能够直接观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考察卡马西平组合微丸溶出特征。方法:采用Single cell-DDASS法,连续、动态地模拟组合微丸从胃移行至肠道崩解、释放,以模拟药物在人体中的溶出过程。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动力学方程拟合药物在体外的释放行为,根据拟合优度判定拟合情况。结果:卡马西平组合微丸累积释放最优拟合方程为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ln(1-0.01Q)= -0.0229t+0.5521(r=0.989 6)。释放机制为溶蚀机制。其释放度曲线拥有两个峰。峰谷波动小,释放时间延长。结论:卡马西平组合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