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谈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循证医学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的引入,也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辨证论治和循证医学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并比较二者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在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源于临床研究群体证据未必适用于个体患者的问题。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领域超过20年,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基于循证医学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水平不高,制定的中医诊疗指南认受度普遍较低。分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存在结构性矛盾,尚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追求“证据”开展的中医药RCT,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方随证转、三因制宜的长处,导致牺牲部分中医药临床疗效。该文参考循证医学理念,提出以最佳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适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临证医学”;临证医学的关键是最佳临床经验,最佳临床经验核心要素是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为获得最佳临床经验推荐参考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开展。临证医学结合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同时吸收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医学中医化的产物,与循证医学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先小乐  赵刃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98-1799
从循证医学角度系统评价与探讨中医药防治IgA肾病的疗效,使得中医中药防治IgA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尿、蛋白尿、肾功能等指标作为切入点,通过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报道,依据中医药分型和辨证论治进行组内对照,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10月17日讯:2018年10月11~13日,第十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在天津召开,首次将循证医学、中医药学和人工智能三个领域跨界融合在同一个学术平台。第三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暨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论坛同期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对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他表示,应加强循证中医药学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适应中医药特点和辨证论治模式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挖掘和发挥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优势,推动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它是国际上近十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当今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循证医学虽滥觞于西医,但并不排斥每一个国家的传统医学[1].中医药中有大量行之有效的临床实践经验有待挖掘,名老中医个性化的诊治经验极需继承与总结,如何与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获得的直接证据有机结合?如何将中医症状、体征等"软指标"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所得的"硬指标"相结合?如何从现有大量的中医药的临床研究资料中获取循证医学所需的最佳证据?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借用循证医学方法,使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化、标准化,从而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同,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6.
秉着从疗效出发,为中医药说话的宗旨,对302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提出中医药也要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疾病制订出基本用药和基本方,从而减少辨证论治与随症加减的经验性与机会性。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中医临床和科研中运用循证医学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必将促进制约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加快循证中医药学发展步伐和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本文试就循证医学概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的同时,着重对目前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关键.辨证论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临床思维和肯定的临床疗效[1],最能体现中医诊疗特色与优势.随着循证中医药的创立和发展,丰富高质量的中医疗效评价证据成为中医学界的重要任务,如何处理好辨证论治的复杂性成为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关键.本文探讨了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研究情况,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改变了国际上主流医学从业者对待补充医学的态度,循证医学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循证医学方法的引入将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医学研究不应照搬循证医学方法学,借鉴循证医学应不失中医特色,同时,认识循证医学自身缺陷,才能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作为新生事物,一经引入到中医学,便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批中医界人士“欢呼雀跃”,将“循证医学”和中医学作了较多联系,以此来说明中医“循证”思想自古有之。有文献指出,中医学和循证医学有较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重视证据,都以人为本,都重视整体观。一时间,“循证医学”一词便“炒”得满城风雨。教授、学者,了解“循证医学”的,不了解的,每谈中医研究,必讲“EBM”,似乎它成了一种时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结果,循证医学便被某些学者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划起了等号,似乎辨证论治本身就是循证。事实上,中医的辨证论治和循证医学完全是两码事,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定性研究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定性研究源于人种学和社会医学,引入医学评价领域只有十几年时间。由于医学的社会人文属性,其研究方法仅仅限于传统的因果关联定量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定性研究的优越性体现在针对那些定量研究所无法解释和回答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循证医学研究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并阐述了定性研究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各类中医药专业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学生们对循证医学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有限,现代软件工具的使用操作性差,这极大程度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人才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此文浅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类专业的教育现状,根据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试图通过具体的循证实践方法,剖析循证教育所遇到的瓶颈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给西方医学带来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医领域。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讨论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但是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与古代社会的差异,中医学循证已成大趋势。回顾这些年来中医循证之路,群策群力,却收效甚微。中医学本身就存在着“循证基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基因的作用发挥出来。中医循证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循证理念,而临床实践则应该侧重于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为中医药带来了机遇,但是,还存在着中医诊断技术难以掌握,缺少适合于中医本身的临床研究技术及最佳证据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界对循证医学认识的不足等问题。建议发展中医诊断之客观化指标,开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医药研究,广泛开展循证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千怀  王杰  武峻艳 《中医药学刊》2010,(11):2420-2422
循证医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医学临床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灸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其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一直是中医药学者努力的目标。针灸学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而是脱胎于经验医学,是经验医学的发展。针灸临床研究要把循证医学的方法和针灸疗法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开创针灸临床研究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进展.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近年来结合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拟定了7个艾滋病基本证候辨证标准量表.证候诊断量表的制定对艾滋病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及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波动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类症候群。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而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灵活且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着手,从激素内分泌、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规范中医药在高血压中的运用,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尤其是近30年来高血压文献的回顾分析,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先后开展数次专家咨询,对高血压的关键病机、证候特点、经典名方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并制定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范畴,而血瘀证为其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在3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冠心病血瘀证"为研究对象,在"标准规范-分子机制-循证评价"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创新了中医证候定量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方向,还从宏观表征到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冠心病的防治中,提升了中医诊断准确率及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