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了解凌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凌云县2008。2012年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凌云县年平均报告死亡率595.17/10万。其中男性746.12/10万,女性433.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心脏疾病,该5种疾病占总死因的82.30%。结论凌云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加强该病的防治;意外损伤以青壮年为主,而自杀、儿童溺水在意外伤害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潘恩春  王婷  何源  武鸣  周金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483-3485
目的了解淮安市居民人口死因构成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资料分析运用SPSS13.0软件,对2009年淮安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淮安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1.2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07.28/10万,标化率为501.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33.49/10万,标化率为437.1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和心脏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从居民总减寿年数上看,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排在前4位,从居民平均减寿数上看,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排在前列。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威胁该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建议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重点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疾病监测点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总死亡率535.71/10万,男性635.81/10万,女性433.70/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81.49/10万)、肿瘤(117.80/10万)、损伤和中毒(83.36/10万)、呼吸系统疾病(58.72/10万)、消化系统疾病(14.91/10万),合计占全部死亡的85.1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401.12/10万,占总死亡的74.8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辉县市居民的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对2010年"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辉县市死亡率为605.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83.74/10万,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平定县近几年居民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定县2004~2006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定县2004~2006年居民年均死亡率为720.72/10万,男性为784.43/10万,女性为651.72/10万(P<0.01)。累计死亡的6 844例中,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的2 262例,心脏病1445例,恶性肿瘤1 351例,损伤和中毒494例,呼吸系统疾病434例,消化系统疾病212例。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男性分别为173.37/10万、80.41/10万、39.50/10万,女性分别为129.20/10万、21.28/10万、52.43/10万(P<0.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平定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振洪  陈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56-1758
目的分析天津市汉沽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汉沽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结果 2009年报告死亡1 301人,死亡率为749.4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804.41/10万,女性693.53/10万。2009年汉沽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14.86/10万、194.70/10万、193.55/10万、43.20/10万、40.3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汉沽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十堰市2009年城区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找出威胁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结果]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总死亡率为5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10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损伤与中毒对寿命的损失影响最大,因此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阳市2015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以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贵阳市4个监测点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采用SPSS19.0和Excel2010软件对2015年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潜在减寿年数等进行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贵阳市2015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51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3.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11.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4.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20.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0.26/10万。男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1,P<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6%,伤害占10.03%,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共占2.71%。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死因中损伤和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大,其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威胁贵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构成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县各医疗机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按国家卫统统计表编码、分类审核统计。结果五华县2008~2010年年均死亡率为636.90/10万,男性死亡率为761.33/10万,女性死亡率为513.33/10万。排列前5位的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占全死因的86.89%。全人群中慢性病死亡所占比例最高,达90.08%,其次是伤害死亡占5.80%。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是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依然较严重,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鹿城区居民死因分布特点、死因谱变化与疾病危害程度,为制订相关性防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06年鹿城区居民死亡原因年报表资料,进行死亡分析。结果2006年鹿城区居民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156.00/10万)、脑血管病(95.92/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0.10/10万)、心血管疾病(54.67/10万)、损伤和中毒(38.94/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鹿城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加强慢病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文圣区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圣区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死亡率、构成比、寿命表及去死因寿命表等指标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圣区2013年报告死亡人数1157人,死亡率为897.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4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8.4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6.4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造成文圣区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2013年文圣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安徽省寿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寿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寿县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2008年寿县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12.62/10万、123.17/10万、70.26/10万、54.61/10万、10.3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恶性肿瘤死亡均以胃癌为最高。减寿分析表明,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寿县居民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志华  郑雪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174-3176,3217
目的了解高唐县居民的死因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等分析方法对高唐县2012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高唐县总死亡率为730.87/10万,标化死亡率359.10/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805.84/10万,标化率为447.71/10万;女性为654.81/10万,标化率为278.55/10万;各年龄组死亡专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主要死因前5位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的92.14%。男性期望寿命为74.47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8.45岁,男女合计预期寿命为76.42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预防和控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8~2010年当地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59.14/10万、482.04/10万和58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99/10万、465.26/10万和562.75/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78%,主要病种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台山市居民死亡谱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台山市死因监测点收集的2013年死亡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信息,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对台山市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台山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7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0.61/10万,男性粗死亡率(868.77/10万)高于女性(686.56/10万,P0.01)。婴儿粗死亡率为539.27/10万,0岁组期望寿命为78.62岁。各大类死因构成:慢性病91.71%,伤害3.54%,感染性、围产期及营养缺乏性疾病3.19%,不明原因疾病1.55%。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235.88/10万)、心脏病(233.24/10万)、恶性肿瘤(141.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65.49/10万)和伤害(27.6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台山市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大东区居民死亡情况和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2013年的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 ICD-10标准进行分类,通过Death Reg居民死亡分析软件进行汇总、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2013年大东区共死亡47,893人,总死亡率为795.61/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各年度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的死亡率(P<0.01);大东区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大东区居民健康的疾病,做好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早死"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交通事故和自杀占50.97%。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和中毒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锡市北塘区2012年居民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恶性肿瘤死亡水平,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北塘区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无锡市北塘区居民死亡率为704.11/10万,标化率为286.9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主要死亡原因不同;1~14岁组、15~34岁组的意外伤害均发生于男性。前10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泌尿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男性肺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本区青壮年男性生命与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本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常住居民的死因资料,了解其死因特点,为该地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卫生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相关资料统一编码归类,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描述成都市青白江区常住居民的死因特点.结果 成都市青白江区2014-2016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653.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9.82/10万,其中男性全死因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30~69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为362.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6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人群死因顺位前5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结论 2014-201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应根据该地区常住居民的死因特点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