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掌握2013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20.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1.3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536.19/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40%,标化死亡率为356.17/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标化死亡率411.37/10万)。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五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数的91.99%。结论西平县居民的病伤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2008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昆明市居民2008年死因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结果] 2008年昆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16.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00/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98.86/10万(标化率为131.43/10万),占总死亡的32.29%,居于死因谱的第1位.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中的两种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病(死亡率110.38/10万)占55.51%、心脏病(死亡率86.92/10万)占43.71%.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20.61/10万)是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91.45/10万)的1.15倍.男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15.87/10万)是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81.12/10万)的1.19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占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84.48%.[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是昆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成胁居民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应积极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1年睢县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按照国际(ICD-10)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睢县居民死亡率为599.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3.67/10万,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是导致睢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4.
江莉  王彦平  吕全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9-4060
[目的]了解辉县市居民的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全死因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分析方法对辉县市疾病监测点2006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辉县市总死亡率为5.86%,标化死亡率为6.32%,各年龄组死亡专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主要死因居前5位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6.37%.经PYLL分析,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位居前两位,可见是导致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结论]辉县市监测人群的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谱、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江西省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就诊就医信息。结果 2012-2013年,江西省监测地区居民死亡率为519.0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9.04/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居民前四位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构成的85.04%,伤害占9.12%。与1997-1998年比较,慢性病死亡率升高且上升幅度较大。不同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及其死亡水平、死因顺位不同。死亡人群中未就诊比例城市为3.45%,农村为5.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监测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应针对不同人群及其主要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濉溪县居民的死因特点,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对濉溪县2013年死亡居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濉溪县共网络报告死亡5 557人,总死亡率为517.66/10万,标化死亡率505.02/10万,男女死亡率分别为591.22/10万、435.38/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6.40%。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占94.76%。男女居民前5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潜在寿命损失(PYLL)前5位分别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标化平均潜在寿命损失(S·AYLL)分别为32.25年、16.78年、12.31年、10.49年、20.91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濉溪县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平罗县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平罗县居民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死因构成顺位:男性前5位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女性前5位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男性平均死亡率(713.47/10万)高于女性(469.71/10万).[结论]平罗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并且应将男性病人放在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台山市居民死亡谱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台山市死因监测点收集的2013年死亡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信息,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对台山市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台山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7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0.61/10万,男性粗死亡率(868.77/10万)高于女性(686.56/10万,P0.01)。婴儿粗死亡率为539.27/10万,0岁组期望寿命为78.62岁。各大类死因构成:慢性病91.71%,伤害3.54%,感染性、围产期及营养缺乏性疾病3.19%,不明原因疾病1.55%。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235.88/10万)、心脏病(233.24/10万)、恶性肿瘤(141.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65.49/10万)和伤害(27.6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台山市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开平市居民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为制定卫生服务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平市2010—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AS 9.0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死亡总例数为9 886例,男性5 182例,女性4 704例,粗死亡率为718.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69/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483.4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362.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心血管疾病是开平市居民的首位死因,死亡率达302.79/10万,占居民总死因的42.13%(4 165/9 886),第2~4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 905例)、恶性肿瘤(1 433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21例),前4位死因合占居民总死因的80.15%(7 924/9 886)。0~19岁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15例)、先天性疾病(14例)、围生期疾病(12例)和心血管疾病(9例);20~59岁中青年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637例,占38.47%)和心血管疾病(312例,占18.84%);≥60岁老年人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3 844例,占47.36%)、脑血管疾病(1 701例,占20.96%)、恶性肿瘤(781例,占9.62%)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98例,占4.9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开平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提示政府部门应适时调整卫生服务规划,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8~2010年当地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59.14/10万、482.04/10万和58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99/10万、465.26/10万和562.75/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78%,主要病种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陆艳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12):585-587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2007年,苏州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656.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69/10万。5种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12.79/10万)、脑血管疾病(65.54/10万)、呼吸系统疾病(47.19/10万)、心脏病(39.41/10万)、损伤和中毒(35.34/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是苏州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年肥城市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死因构成,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计算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和死因顺位。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 2010年监测人口数为983 503人,居民各因素共死亡5 815人,粗死亡率为591.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0.18/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76.2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04.96/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总死亡率93.21%的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肥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05—2008年射阳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8年射阳县居民主要死因。方法利用射阳县2005—2008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射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该县平均粗死亡率为621.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06/10万,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5.44%,处于死因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222.15/10万)、脑血管疾病(129.31/10万)、呼吸系统疾病(82.23/10万)、心脏病(61.61/10万)、损伤与中毒(60.60/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其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仪征市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使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2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仪征市2007-2009年粗死亡率为58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90.85%;各年龄组的死因变化较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仪征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死亡对寿命损失影响较大,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力度,重视意外死亡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对2010—2013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10—2013年江门市累计报告居民死亡110 408例,各年粗死亡率分别为701.16/10万、695.25/10万、700.51/10万和704.7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700.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56/10万;男性死亡61 268例,女性死亡49 140例,男女死亡性别比为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前10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的93.67%。在前10位死因中,不同性别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不同,0~4岁(幼儿组)以围生期疾病为首位死因,占39.13%;5~14岁(少儿组)以伤害为首位死因,占38.89%;15~44岁(青年组)和45~64岁(中年组)均以肿瘤为首位死因,分别占33.79%和43.23%;≥65岁(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因,占62.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昆明市居民2008年死因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昆明市死因监测数据转换成DeathReg系统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结果]2008年昆明市居民总死亡率为616.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00/10万)。COPD死亡率为95.54/10万(标化率为57.92/10万),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77.69%,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居于死因谱的第2位。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与农村居民COP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OPD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47倍(P0.001)。居民COPD的死亡率从5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现明显升高趋势,65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大,80岁达高峰,且男性死亡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女性。[结论]慢阻肺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昆明市居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应早期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贵阳市2015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以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贵阳市4个监测点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采用SPSS19.0和Excel2010软件对2015年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潜在减寿年数等进行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贵阳市2015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51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3.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11.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4.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20.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0.26/10万。男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1,P<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6%,伤害占10.03%,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共占2.71%。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死因中损伤和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大,其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威胁贵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18 561人,死亡率为733.67/10万,男性为805.68/10万,女性为661.08/10万(P<0.01);0~14岁为46.62/10万,15~34岁为66.44/10万,35~64岁为409.34/10万,≥65岁为3 869.22/10万(P<0.01);环翠区为479.11/10万,荣成市为839.30/10万,乳山市为878.59/10万,文登市为825.78/10万(P<0.0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8.69%。[结论]威海市居民死亡率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海市合浦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等指标。结果 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9.40/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7.65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最主要减损居民寿命的原因,导致的YPLL占总死亡YPLL的58%~69%,;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合浦县居民死亡原因构成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合浦县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