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孕前18.5≤BMI≤23.9的150例孕妇,根据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为增重过多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 增重过多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发生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孕妇应合理控制孕期饮食,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幅度,防止孕期体重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罗红玲 《广西医学》2012,34(3):309-311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分析4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不同孕前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前BMI增加及孕期体重增加值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均会影响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卡产检的孕妇,排除内、外科合并症和代谢异常性疾病,测量身高、记录孕期体重、回顾的孕前体重和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结果.跟踪分娩时体重和分娩结局.随访登记完善并且单胎分娩的孕妇共1930例.结果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发生有明确影响,孕前BMI≥24 kg/m2时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10.48%,明显高于孕前BMI< 18.5和18.5 ~23.9的孕妇(P<0.01或P<0.05).孕期体重增加≥15 kg组与<15 kg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明确影响,未发现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蓓 《当代医学》2012,(28):42-43
目的谈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前体重指数以及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妇产科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50例,详细记录其孕前体重、身高和产前体重值,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分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前BMI对孕妇终止妊娠周有显著影响;孕期肥胖组和超重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危险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低体重儿和低血糖的概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湿肺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M孕妇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均可增加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此应控制GDM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1 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 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m2);根据孕期体 重增加(GWG)情况分为GWG不足组、GWG正常组及GWG过度组3组。比较各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妊娠结局。结果 消瘦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 <0.05),GWG高于正常组(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组(P <0.05),GWG 低于正常组(P < 0.05)。GWG不足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GWG正常组(P <0.05);而GWG过度组 孕前体重、分娩体重、GWG均高于GWG正常组(P <0.05),新生儿体重低于GWG正常组(P <0.05)。与正常 组比较,消瘦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 0.05);而超重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 高于正常组(P <0.05),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正常组(P <0.05)。与GWG正常组比较,GWG不足组胎膜早 破、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发生率高(P <0.05);GWG过度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 早破、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高于GWG正常组(P <0.05)。结论 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可导致妊娠 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孕妇营养评价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7.
吕霞 《海南医学》2013,24(16):2391-2393
目的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值、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并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关联性。结果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期增重15.1~20kg则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组新生儿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怀孕前的体重增长过大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具有潜在风险,但孕期妇女体重增加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孕期异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彩红 《广西医学》2005,27(9):1343-1345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异常体重指数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析112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孕前异常体重指数(BMI)、整个妊娠期体重指数异常增长幅度(A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BMI组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当ABMI〉6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巨大胎儿、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当ΔBMI〈4时出生小于胎龄儿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异常的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变化是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赵明  李光辉 《北京医学》2015,37(7):629-632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孕期总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记录年龄、分娩孕周、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监测数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资料.对资料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68±0.26) kg/周]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0.52±0.25)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增重速度与孕期总增重(r=0.446,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r=0.123,P< 0.01)皆呈正相关;而妊娠晚期增重速度只与孕期总增重呈正相关(r=0.560,P< 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05);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孕妇的孕前BMI[(22.3±2.9) kg/m2 vs.(20.8±2.8) kg/m2]、孕期总增重[(18.5±4.3)kg vs.(16.6±4.6)kg]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74±0.26)kg/周vs.(0.67±0.26)kg/周]相比,巨大儿组皆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值均<0.01;而2组的妊娠晚期增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不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150例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编号法分为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试验组,正常妊娠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妊娠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普遍比正常妊娠者偏高;并且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即试验组的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妊娠者易患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蒋秀  李彩霞 《中原医刊》2011,(21):18-20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58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对其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应用实物交换份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口头指导饮食,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包括母婴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死胎、巨大儿等。结果15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干预组的母婴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适时终止妊娠,能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母儿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妊娠期糖尿病 (GDM)和孕期糖耐量受损 (GIGT)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 74 3例孕妇于孕 2 4~ 2 8周进行口服 5 0g葡萄糖筛查 (5 0gGCT) ,血糖≥ 7 8mmol L者进一步行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对 5 0gGCT正常者具有高危因素者于 32~ 34周重复 5 0gGCT。结果  5 0gGCT阳性率为 6 73% ,GDM及GIGT检出率分别为 3 90 %和 3 2 3%。GDM及GIGT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巨大胎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 对所有孕妇进行 5 0g葡萄糖筛查 ,及早确诊GDM及GIGT ,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 ;同时提供了一次检出Ⅱ型糖尿病 (NIDDM)高危人群的良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分布情况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保健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产妇100例为病例组,以糖代谢正常及孕周相同的孕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遗传史( OR=2.398,95%, CI:1.042~5.012)、年龄>28岁( OR=1.413,95%,CI:1.322~4.352)、体质指数>24( OR=6.543,95%, CI:0.782~2.320)、流产史( OR=0.212,95%,CI:0.025~2.256)、吸烟史( OR=0.246,95%,CI:0.045~3.452)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8岁、体质指数>24、糖尿病遗传史、流产史、吸烟史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相似文献   

16.
董小娥  朱丹 《北京医学》2008,30(7):408-4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CT)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 对101例GIGT孕妇(GIGT组),8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GDM组),同期10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GIGT组胎膜早破(13/101)、巨大儿(20/101)、胎儿窘迫(9/101)、羊水过多(10/101)及手术产率(57/10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与GDM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结论 GIGT与GDM均是影响孕妇及围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妊娠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的监测和管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药流清宫术的360例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时期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要求终止妊娠行药流清宫术的120例正常早孕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再次妊娠,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以及相关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异位妊娠、胎儿畸形引产、早产、过期妊娠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17.22% 比 7.50%),足月产率低于对照组(72.50% 比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妊娠期阴道流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61% 比 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亢、亚临床甲减及甲减是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稽留流产后再次妊娠的自然流产率增高,足月产率降低,再次妊娠时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吕春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7):57-59+6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26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是否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在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比较三组不同妊娠时期FT4水平、TSH水平以及妊娠期三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组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及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组及妊高征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妊高征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T4血症、TPOAb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甲状腺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杜仲颗粒为主的中药加减的妊高征1号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妊高征1号组(A组)32例,常规治疗组(B组)30例,观察保守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含量、血清中尿酸含量、保守治疗时间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①A组从尿蛋白(一)发展到尿蛋白(+++)平均需要(14.3±3.5)d,而B组需要(6.5±1.8)d。终止妊娠时A组尿蛋白以轻中度为主,孕周已达到(35.6±3.4)周,继续妊娠会增加孕妇肾脏功能损害;B组以重度为主,孕周为(33.7±2.8)周,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保守治疗的时间平均为(26±4)d,B组保守治疗平均时间(14±3)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相比,新生儿的存活率增加。结论妊高征1号能延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蛋白加重的病程,减轻肾脏功能损害,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陈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58-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的孕妇,葡萄糖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9例,选择同期住院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GIGT、GDM和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GIGT组和GDM组孕妇中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产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低血糖、巨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与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似.结论 GIGT和GDM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孕妇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治疗,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