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技术对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92例临床确诊的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A组;术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颈椎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明显早于A组;手术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技术对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术入路以及髂骨植骨融合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颈髓影像学,计算术后改善率,了解颈髓减压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结果颈椎病经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100%,影像学显示减压彻底,椎管明显扩大.单纯髂骨植骨融合出现植骨块滑脱1例,术后取髂骨处血肿3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纯髂骨植骨融合仍存在植骨块滑脱、取骨处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Kuang LH  Xu D  Sun YW  Cong J  Tian JW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55-2457
目的 探讨自制后纵韧带钩、夹持钳在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全部病例均使用自制器械切除后纵韧带,根据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切除后纵韧带,硬膜囊形态得到良好恢复,术后JOA评分(12.8±3.2),与术前JOA评分(8.3±1.9)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除后纵韧带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减压的彻底性,使用自制器械使手术操作安全、迅捷,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教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央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ZEPHIR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术后随访 3~ 12 (平均 9)个月 ,观察植骨融合率、功能恢复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 ;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者占 88.9%,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0 1) ;植骨融合率为 10 0 %;椎间高度维持良好 ;未发生内置物并发症。结论 :ZEPHIR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减少并发症 ,是颈椎前路固定的良好器械。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已取得满意的效果。我科自1974年开展仰卧位持续性颈椎牵引以来,治疗了各型颈椎病(根型、椎动脉型、髓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均收到很好的疗效。为了阐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及适宜的牵引时间,我科自1980年2月至8月,在我院放射线科帮助下,对27名颈  相似文献   

7.
1 一般资料 适应证为小脑半球和蚓部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及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取侧卧位、俯卧位.枕下开颅,正中直切口.特殊用物:后颅窝牵开器、后颅窝咬骨钳、骨蜡、自动脑牵开器、脑科显微器械.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 适应证为小脑半球和蚓部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及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取侧卧位、俯卧位。枕下开颅,正中直切口。特殊用物:后颅窝牵开器、后颅窝咬骨钳、骨蜡、自动脑牵开器、脑科显微器械。  相似文献   

9.
前路颈髓核摘除并植骨手术后护理体会朱艳霞赵晶(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颈椎病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变窄和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挤压颈髓及神经根或血管而出现的临床症状。需手术者大部分是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有颈前路途径和后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摘除椎间盘和骨刺及植骨固定治疗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性截瘫,在各医院均已采用。本院在进行此项手术时,发现常用的手术方法中所用的骨凿、骨钻或颅骨钻等,在颈椎椎体上开窗时操作不易掌握,椎间盘和骨刺的摘除不完全,需再用小刮匙逐步刮除,费时费力,且有一定危险性。为此,我们改用环锯钻孔法,经动物实验和尸体上试验获得成功后,于1977年7月开始应用于临床,为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今将器械图形、手术操作方法及优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对3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随防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 本组36例中34例获得随防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27例,占79.4%,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融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或出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操作简单,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适用于2或3个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用进口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骨折、脱位及颈椎病患者 1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15例 ,女 2例 ,17~ 6 8岁 ,病程 5h~ 2年。颈椎外伤骨折、脱位 11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 2例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 2例 ,颈椎病 1例 ,脊髓肿瘤颈椎后路手术后明显畸形 1例。 17例术前皆行MRI、CT及X光线摄片。固定节段、单节段 9例 ,双节段 6例 ,三节段 2例。MRI :颈椎体从前面压迫颈髓 9例 ,颈椎及椎间盘共同压迫 6例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压迫颈髓 2例。 11例外伤骨折、脱位中 ,伴完全性截瘫 4例 ,不完…  相似文献   

13.
钢缆式线锯及人工骨间隔物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Q  Tian W  Liu B  Hu L  Li ZY  Xing YG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2-1065
目的 探讨使用钢缆式线锯(T—Saw线锯)及人工骨CHA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31例多节段髓型颈椎病,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前路术后疗效差的患者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和HA人工骨替代髂骨作椎管后壁间隔物,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38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月。肢体麻木,肌力减退及行走不稳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扁平率改善0.23,人工骨间隔物愈合率74%,无一例发生颈髓损伤。平均手术时间2h 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0ml,平均JOA改善率61%。结论 使用T—Saw线锯及HA人工骨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柞管扩大成形术操作快捷安全,减压充分,术后改善率高,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骨移植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全部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完全融合,无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ORION锁定型钢板内固定,能增加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2年以来,在针麻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下行颈椎右前入路减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记录完整的81例小结于下:81例中2例为颈椎脱位,1例颈椎骨折,余为髓型或根型颈椎病。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采取右侧颈前外方横切口,横行切断颈阔肌和肩胛舌骨肌,暴露椎体,X 线定位;局麻下取髂骨,或准备人工关节,切除颈椎病变(包括环钻取骨、凿骨、刮除椎间盘组织),最后植骨或植入人工关节,逐层缝合。81例中10例为人工  相似文献   

16.
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 1995~ 2 0 0 2年 1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症状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采用前、后路颈椎手术 ,部分使用内固定物。结果  18例均有颈椎不稳 ,14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 ,结合前路钢板固定 8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不稳节段门轴、小关节植骨融合 4例 ,配合侧块钢板固定 3例。术后随访 8-70个月 ,平均 3 0个月 ,均获得融合 ,治疗有效率 88.9%。结论 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以稳定和减压为目的前后路颈椎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单通道分体内镜(OSE)与经皮颈椎后路内镜(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反应、短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为临床技术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颈椎CT及颈椎MR,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33例患者入组。15例患者行OSE技术,18例行PPECD技术,术前均于3D-CT根据关节突关节间隙最内侧端垂线与下关节突内下端交点(O点)测量开窗范围,术中镜下寻找“O”点,应用动力钻配合微型椎板咬骨钳开骨窗,实现椎管内减压。比较两者术后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患侧术后骨窗最大横向距离及纵向距离,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术后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33例患者术后均获6月随访。术后MR复查见33例患者减压位置准确。A、B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磨削直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切口长度、CRP、CK及两指标增长幅度比较,P<0.05。术后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改善,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无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PE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药物及中药蜡疗、颈椎牵引、颈椎曲度矫正、等离子髓核溶解术等方法按适应证进行选择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分析病因,观察疗效.结果 根据病因选择方法,4种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与交感神经被激惹、椎动脉供血等均有关系,根据病因选择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撑型器械固定清洗架提高轴节类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300件污染的咬骨钳、鼻镜等闭合式轴节类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件(咬骨钳50件、鼻镜100件)。实验组采用支撑型器械固定清洗架张开轴节类器械进行常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橡胶瓶塞放于轴节类器械的咬合关节中间后进行常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用目测监测及带光源放大镜监测方法评价其清洗消毒后的清洗效果。结果:采用目测监测及带光源放大镜监测方法显示实验组器械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5.3%,对照组器械的合格率分别为82%、78.7%。两组器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型器械固定清洗架能使轴节类器械的关节处清洗消毒更加彻底,既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又能使临床满意度及工作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62例因颈椎病施以颈椎前路扩大性减压术患者的术中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以及100例无颈椎病症状的X线片分析,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将颈椎病分为颈椎病前期、颈椎间盘症期、骨源性颈椎病期和脊髓变性期等四期。其中骨源性颈椎病期按增生的部位不同又分为中央型、侧后型、钩椎型和弥漫型。同时,针对不同期别的患者。提出不同的有效治疗。特别对骨源性患者,采取以切除骨性压迫物为目的的颈椎前路扩大性减压术后,解除直接对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力,有效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