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探讨了壳聚糖降解过程中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金属离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酶促反应进行到5 h左右时,即可得到聚合度小于10的壳寡糖。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5.5;最适底物浓度为0.02 g/mL;金属离子Ca2+和Mg2+对酶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Zn2+、Cu2+对酶降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酶促反应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米氏常数Km=7.80 g/L,最大反应速率Vmax=7.72 g/(min.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性质。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结果: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70℃,最适反应pH值为7.5,酶活回收率可达61.5%。结论:固定化酶催化的活性与游离酶相比不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乙二胺羟丙基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酰反应动力学性能,分别考察了固定化酶耐胃蛋白酶性能,保存条件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以及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间歇催化底物和连续催化底物的反应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间歇和连续反应条件下,固定化酶均具有良好的水解天门冬酰胺性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甲壳胺为载体固定乙酰胆碱酯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甲壳胺为载体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最佳条件及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方法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甲壳胺上,并分别测定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的活力.结果 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的最适温度相同,均为37℃;固定化酶与溶液酶最适pH分别为8.2、8.0;固定化酶在50℃仍有较高热稳定性,而溶液酶活力明显下降;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0.84 mmol/L,溶液酶的Km=1.16 mmol/L;固定化酶活力回收为44.66%,在重复使用8次后仍能保持原有活力的50%.结论 该固定化酶与溶液酶相比,其热稳定性提高,与底物的亲和能力增大,且重复使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肖玲  杜予民 《医学教育探索》1991,(3):218-222217
本文对我国特产资源生漆液中漆树酶的固定化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各种无机盐溶液处理不同无机载体,活化反应及漆树酶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漆树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ZrCl_4处理后的多孔硅胶作载体的固定化漆树酶活力回收高、稳定性好、重复使用20次其保留活力仍有75%。同时对固定化漆树酶和自由态漆树酶的反应pH、温度、K_m值作了比较。对漆树酶通过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固定在无机载体土的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虾蛄壳提取壳聚糖,将胰蛋白酶固定在该壳体聚糖上,方法以自制壳聚糖为载体,一氯醋酸为交联剂,将胰蛋白酶固定化,结果,固相酶的最适温度为50℃,原酶为45℃固相酶最适pH值为7.0,原酶为8.0,固相酶的表面米氏常数Km=12mmol/L,原酶Km=23mmol/L,结论该固定化酶活力较高,抗酸能力强,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好,是良好的检验试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新药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蒜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结果:蒜酶以蒜氮酸为底物,最大反应速度Vmax=27.9 μnml·min-1·mg-1,米氏常数Km=3.6 mmol/L,其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5℃。结论: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蒜酶寻求有利的反应条件、更大限度地提高酶反应的效率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异构化酶在固定床中研究了D-葡萄糖与D-果糖异构化反应动力学。利用米氏方程测定了60~75℃下正、逆异构化反应的米氏常数、最大反应速度与各机理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以及相对的速度常数等实效动力学参数与酶中间物的离解常数。利用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与预测反应初期产物浓度对测求的实效动力学参数给以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取得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9.
张晓影  辛毅 《西部医学》2008,20(5):919-921
目的确定源于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ose sp.)的聚阿拉伯糖内切酶的性质。方法SDS—PAGE和凝胶层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离子交换层析估计等电点,TLC法测定酶活力,Lineweare—Burk双倒数做图法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45kD,等电点约为6.0,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规律,在37℃反应条件下,米氏常数Km为2.5mg/m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083μmol/L·min,最适pH为8.0,pH6.0~9.0时较稳定。最适温度为40℃,在40℃以下较稳定,超过50℃时酶活力开始下降。结论确定了一种聚阿拉伯糖内切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一种源于蜗牛的壳聚糖水解酶的性质.[方法]PAHBAH法测定酶活性,电泳法测定分子量,Linewear-Burk双倒数做图法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测定等电点.[结果]纯化后的酶分子中外切酶的活性已经被除去,分子量为100kD,酶的反应动力学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规律,在25℃反应条件下,米氏常数Kmn为0.154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305 μmoL/L. h,等电点为5.45.[结论]确定了一种壳聚糖水解酶的性质,壳聚糖水解酶水解的壳聚糖产物壳寡糖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甲基磺酸(MSA)掺杂聚苯胺(PANI),并以MSA为溶剂,将其与聚(2,6-亚吡啶基)苯并二噁唑(PBOPy)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 了不同PANI质量分数的PANI-PBOPy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WXRD、UV-Vis、TGA以及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NI 的质量分数、温度、频率等因素对PANI-PBOPy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ANI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复合材料的电 导率增大了10个数量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则随着PANI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频率的升高先迅速降低而 后趋于稳定,并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 °C时PANI质量分数为15%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约为2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Li2O SiO2系微晶玻璃低温共烧陶瓷。通过热膨胀系数、DTA、XRD、影像式烧结点试验仪、SEM、体积电阻率等方法,研究了K2O含量对玻璃热力学性质、析晶行为、烧结性能、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K2O取代Li2O,可降低玻璃转变温度,减弱析晶倾向,提高热膨胀系数和析晶活化能;K2O有助于玻璃粉体烧结致密,可以控制微晶玻璃晶相组成和含量。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K2O可显著提高微晶玻璃的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单细胞层 ,并测定凝血酶引起的血管内皮单细胞层电阻变化。结果 :凝血酶能够迅速降低血管内皮单细胞层的电阻 ;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抑制剂 ML- 7能够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管内皮单细胞层电阻变化。结论 :凝血酶可以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水平 ,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谿谷是《黄帝内经》中一个重要的人体结构概念,被用于阐发几乎各种骨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谿谷的结构特征可以总结为:谿谷肉会、毗邻孙络、连属于骨3方面。但是谿谷及其结构特征在后世文献中鲜被提及,由此现代中医研究者对此术语的解读多含糊其辞。1987年澳大利亚学者Taylor基于解剖学发现提出了"血管区"理论,在其论文中提到类似谿谷的结构。两者结构特征惊人的相似,如皮穿支血管在深筋膜紧系于骨的部位穿出其外层,这一特征在肌肉交汇的部位更易于发现,表现为肌肉周缘的沟和谷。中西医学在谿谷结构上的相互印证是偶然也是必然。血管区理论的相关启示有益于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深入理解并进一步探索谿谷结构,从而更好地运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卢红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70-1072,1075
通过总结膜原学说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在膜原概念、生理、病理、病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概念方面有膜原有名无实说和有名有实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膜原有其名无其位、无其实,解剖学上无相关解剖位置;后者认为膜原或为膜状组织、或为筋膜组织、或为各种结缔组织,参与体液循环与气化,防御病邪。在病证方面,多认为膜原证以湿热之邪居多,且湿重于热,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凡邪气均可留伏膜原。目前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今后研究要从正确理解”膜原”的构词结构、深化膜原病证的性质认识、加强膜原理论临床运用研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膜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XiaokeGranule(XKG,消渴冲剂),aChi neseherbalpreparationforsupplementingQi,replenishingYin,activatingbloodcirculation,andremovingblood  相似文献   

17.
以锆钛酸铅压电陶瓷(PZT)和聚(偏氟乙烯-三氯乙烯)(P(VDF-TrFE))共聚物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PZT/P(VDF-TrFE)纤维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精密阻抗测试仪和拉力试验机对纤维膜的形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当地提升PZT的质量分数能有效提升纤维膜中纤维丝的均匀性。当PZT质量分数为4%时,纤维丝的均匀性最佳;静电纺丝方法能够得到低介电常数的PZT/P(VDF-TrFE)纤维膜,并且通过调节PZT的质量分数,可以保证纤维膜的介电常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PZT颗粒的加入能够有效调节PZT/P(VDF-TrFE)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PZT质量分数为4%时,纤维膜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可穿戴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无须假设分解反应级数,得到热分解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常数。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树脂“使用寿命”的概念,可以半定量地评价树脂的热稳定性,其定性结果和O zaw a-F lynn-W all方法作了对比。由O zaw a-F lynn-W all方法得到PUA的活化能-转化率关系曲线表明,推导该方法的相关假设合理,所选取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温度范围可行。算法用M atlab6.5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9.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无须假设分解反应级数,得到热分解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常数。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树脂“使用寿命”的概念,可以半定量地评价树脂的热稳定性,其定性结果和O zaw a-F lynn-W all方法作了对比。由O zaw a-F lynn-W all方法得到PUA的活化能-转化率关系曲线表明,推导该方法的相关假设合理,所选取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温度范围可行。算法用M atlab6.5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