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焦虑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药枕外用,结合中医辨证取穴按摩的方法给予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陈仿英 《北京中医药》2009,28(3):214-215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患者根据其中医分型,选择相应中药由院药剂科制成贴敷膏剂,选取相应腧穴贴敷治疗.每日敷药2次,每次2~4 h,2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评分.结果 经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96例患者的PSQ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中老年患者的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仿英 《北京中医》2009,(3):214-2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中老年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患者根据其中医分型,选择相应中药由院药剂科制成贴敷膏剂,选取相应腧穴贴敷治疗。每日敷药2次,每次2~4h,2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评分。结果经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96例患者的PSQ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中老年患者的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施护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焦虑伴睡眠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总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颈性失眠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经确诊的颈性失眠患者在接受中药穴位按摩治疗的同时,给予辨证施护的方案,与未进行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进行比较,最后根据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患者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在给予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中,无睡眠障碍39例(78%),可疑失眠8例(16%),失眠3例(6%),颈性失眠患者睡眠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颈性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足部熏洗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1例0级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足浴器行中药足部熏洗及足底穴位按摩;10~14d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积分及踝肱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症状改善,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延缓糖尿病足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劲  施兴艳 《西部中医药》2013,(10):115-1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药足浴、耳穴按压及中医辨证护理。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降压效果、睡眠障碍状改善情况。结果:中医护理干预组在临床症状及睡眠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压疗效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胡金霞  杨帆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45-1446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自制新疆地产中药穴位贴敷63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医证候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PSQI积分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积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睡眠质量及入睡时间方面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产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缩短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改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浴足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和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浴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脑血流和血清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HAMD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1个疗程,治疗第2个疗程的PSQI各项内容评分(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的脑血流相关指标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浴足能够显著缓解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失眠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脑血流和血清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02-50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治及中药外敷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服用对证汤药,并结合外治针刺及中药外敷,每周1次。对照组58例,仅给予中药内服。分别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并配合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早期肝硬变伴有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1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早期肝硬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干预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治疗2周,对睡眠质量、肝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及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正确穴位按摩能够显著改善早期肝硬变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失眠情况,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给予系统糖尿病健康宣教,同时予降糖、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10d为1个疗程。结果: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等干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加穴位按摩护理方法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调畅情志,提高满意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PSQI指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困倦、心悸易惊、神疲倦怠、健忘、烦躁易怒、易汗出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耳穴压丸结合足底按摩/穴位贴敷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和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以10~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0%。结论:采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护理结合穴位按摩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结合穴位按摩护理,2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RPF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结果 干预4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RPF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结合穴位按摩护理能显著减轻腹膜透析患者症状,缓解疲乏程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春菊  常丽  孙艳华 《河南中医》2015,35(1):210-21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予躯体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睡前服用镇静安眠药,治疗组配合中药足浴及足底穴位按摩,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QI总积分变化;入睡预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入睡预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3项睡眠质量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治疗老年失眠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女性颈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饮食、用药、心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后给予头部及背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穴位按摩每日1次,刮痧以消痧后再行下一次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PSQI指数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刮痧在治疗女性颈性失眠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不同外治法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不同的方剂采用各种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擦、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60例均用甘肃省中医院中药洗剂(协定方)外敷、熏洗、离子导入进行治疗,1次/d,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多种治疗方法协同作用,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6例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采取中医护理,从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中医辨证调理、中医外治如耳穴埋豆、中药足浴、艾灸等中医护理操作方面,提出针对性改善和解决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按摩与中医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中医治疗,用药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外治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慢性单纯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