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损伤患儿症状改善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定的研究对象为2015-12-2016-12 46例脑损伤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即电疗、水疗、磁疗、按摩、运动、中药熏蒸、作业等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与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患儿应用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不仅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神经行为,还能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快病房床位周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铅血症对4~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4~6岁高铅血症儿童为观察组,选取100例4~6岁正常血铅儿童为对照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对2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神经心理功能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社会退缩、忧郁、攻击性、多动、违纪等行为因子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听觉注意分配正确次数和左右手交叉和左右脚交叉的动作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平均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4~6岁高铅血症儿童具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和神经心理能力下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铅中毒相关知识培训,积极降低儿童高铅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发作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困惑。大多数的癫痫是在儿童时期起病,随着临床实践、临床脑电图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学影像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癫痫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达到控制或者症状缓解,仍有少部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复发,成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案有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神经调控,生酮饮食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目前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与健康领域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铜、锌、铅、汞、砷、镉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种途径侵入人体.进入体内的重金属与体内某些有机成分结合形成金属络合物或金属整合物,对人体多系统及多器官产生影响,其神经毒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方面疾病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01—2016-01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行以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评分(77.25±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25±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儿童颅内肿瘤及其治疗所产生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损伤有关,另与患儿性别和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性质、部位和大小、治疗方式和治疗时间以及特定基因型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现代影像技术和神经心理量表可对认知功能损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减少儿童颅内肿瘤认知功能损害的重点在于预防,治疗方案的改进也有助于减少损害,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使治疗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5周岁~14周岁)接受每日0.02mg~0.06mg/kg利培酮口服液治疗6周,以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估安全性。结果利培酮口服液平均治疗量为1.5mg/d,基本痊愈19.0%(8/42),显效28.6%(12/42),好转35.7%(15/42)和无效16.7%(7/42),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品行问题分量表、冲动多动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常见的副反应为头痛和嗜睡。锥外反应发生率约2%(1/42),多为轻微反应。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可以有效治疗儿童破坏性行为障碍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痴呆通常伴发行为和精神症状,对此的治疗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利培酮口服液由于易于吞咽、无色无味、可以和食物混合服用等特点,在老年期痴呆伴发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治疗上较有优势,受到临床使用的偏爱.本文将对利培酮口服液在老年期痴呆伴发行为和精神症状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剂量等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化与神经生理已证实微量元素可明显地影响脑组织的神经递质代谢。锌、铜、铅、锰和汞都能改变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其活性与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关系探切。行为异常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浓度的临床研究已有大量资料发表,以头发作为标本易于收集(Maugh 1978),且与对照组比较有  相似文献   

10.
铅是一种神经剧毒物质,本文旨在介绍低于能导致明显中毒的铅量对儿童的不良影响。Needlman等(1979)报告,以牙铅水平为标准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两组之间总智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另有资料表明行为问题与体内铅含量直接相关,铅量愈高者,愈有可能被教师评定为有课堂行为障碍。Rutter(1980)的结论则比较谨慎,他认为血铅浓度持续地保持在40μg/100ml以上可引起轻微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较成人癫痫具有明显差异.随着抗癫痫药物的不断创新、扩展及人们对癫痫的深入研究,大多数癫痫患儿可以得到理想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而成为难治性癫痫,是外科干预治疗的潜在目标.近年来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针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用于儿童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切除性手术、毁损性手术、阻断通路手术和神经调控手术等.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多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药物治疗是ADH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儿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本文就非药物治疗的常见方法及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患,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导致癫痫发作的脑电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经合理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发作是可以控制的。癫痫缓解后可以考虑减停药物,但在减停药物的患儿中仍有12%~67%的复发风险。国内外就影响癫痫患儿复发的因素尚未达成共识。文章从可能影响癫痫患儿复发的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儿童神经科医生指导患儿减停药物有所帮助,从而将复发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法 及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手术治疗的21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得到随访的19例临床资料,主要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多数患者有腹部不适等发作先兆和咂嘴等发作时伴随自动动作.MRI扫描15例异常.6例行PET扫描均异常.头皮脑电图示局灶痫性放电7例,多灶痫性放电12例.施行一侧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15例,一侧颞前叶、海马、杏仁核+部分额叶皮层切除术4例.结果 随访12-30个月,癫痫发作结果 ,Engel Ⅰ级13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2例.随访期间对4例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2例明显好于术前.无永久性神经缺损并发症.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 为颞叶皮层发育不良和颞叶内侧硬化等.结论 颞叶切除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多数预后良好.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发作表现、EEG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致痫灶定位相互符合时,预示预后良好.早期手术可能对患儿的神经心理学改善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1间在我院诊疗的9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多巴胺和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DQ值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6、9、12、15个月2组患儿DQ值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儿治疗后6、9、12、15个月DQ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个月后实验组患儿适应性、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语言、大运动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可以促进其神经行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再通口服液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条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再通口服液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神经再通口服液组在基础治疗上用神经再通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同法给药。结果神经再通口服液组:16例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57%;对照组:4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7.39%:两组在疗效上有明显差别。结论神经再通口服液组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75例儿童脊髓纵裂I型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显微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检查、MRI检查以及CT检查,并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综合运用电生理检测、气动磨钻及显微镜等设备.手术前后相应地应用尿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等检查方法.术后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尿动力学和神经电生理等结果进行对比评定.结果 根据程斌等提出的临床疗效:本组75例患儿中,术后疗效优(痊愈)1例,良(显效)30例,可(有效)40例,差(无效)4例,总有效率94.6%.膀胱顺应性降低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脊髓纵裂Ⅰ型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结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动磨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1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给予不同的康复干预措施。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测定行为神经评分。随访1年,采用Gesell初评方法测试患儿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等4个能区的智能发展商。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NBNA评分≥35分的例数多于常规治疗组(P<0.05)。1年后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4个能区的智能发育商得分最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NBNA评分及1年后的智能发育商,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水平与神经等多系统损伤的关系。方法对门诊6个月~3岁儿童进行末梢血铅检测,并做其它相关检查。结果血铅水平高的儿童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生长发育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使我们树立铅越少越好的观念,铅中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治疗价值及物理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采用BT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 ,上肢肌群注射BTA的起始剂量为 1~ 2U/kg ,下肢肌群的BTA注射的起始剂量为 3~ 4U/kg。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Gross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经BTA注射后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 ,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 ,Gross运动功能评分 5个功能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肢体痉挛肌群进行神经阻滞注射及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有缓解肌痉挛、改善站立和行走等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