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滞留性喷洒(Residualspray)也称表面喷洒,是通过将杀虫剂直接喷洒在需处理的表面,用于防制在已处理表面上的害虫,包括在已处理过的表面上爬行的爬虫和栖息在表面上的飞虫。表面喷洒既可以在直接喷洒时对害虫起作用,也可以在喷洒后某一时间内,昆虫与这些杀虫剂接触而间接地产生作用,这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杀虫剂的持久活性(滞留作用)。影响滞留性喷洒控制效果的因素有杀虫剂的种类和剂量、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以及药物剂型与处理表面的性质,此外环境条件(日晒、雨淋、潮湿、温度)等对杀虫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处理表面的吸水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蚊媒的防治方法,为指导灭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实验研究。结果在南通地区使用大功达10%杀虫悬浮剂进行滞留喷洒对蚊虫具有速杀作用和一定的持效。处理后1h和24h蚊虫密度下降率为92.7%和82%,3d后仍能达到38.8%。结论氯氰菊酯滞留喷洒对蚊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滞留性喷洒技术在蝇类防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滞留性喷洒灭蝇技术的灭蝇效果、一年中不同时期采取滞留性喷洒灭蝇的效果和滞留性喷洒与空间喷洒效果及成本比较。方法:在中小饭店、居民区垃圾箱和饲养场彩滞留性喷洒方法灭蝇,以粘蝇纸、捕蝇笼和目测法观察灭蝇效果。结果:在中小饭店、居民区垃圾箱和饲养场采用滞留性喷洒技术灭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试验现场的苍蝇密度,灭蝇效果至少可维持1.5个月,而且垃圾箱灭蝇还可以降低周围居民室内的苍蝇数量;在苍蝇繁殖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现代农贸市场使用韩国胶饵和滞留喷酒技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的效果。方法采用胶饵灭蟑螂法和滞留喷洒法。结果胶饵法杀灭率65.79%;滞留喷洒法杀灭率62.01%;毒饵与滞留喷洒联合使用(联合法)杀灭率81.16%,联合用药、加强宣传灭蟑螂文化知识效果更好。结论使用滞留喷洒与胶饵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蟑螂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旅客列车蜚蠊危害越来越受到铁路各部门的重视 ,作者使用热烟雾与滞留喷洒两种方法联合灭蟑 ,效果显著。1 材料和方法 烟雾发生剂 (主要成分为氯氰菊酯 )与柴油按1∶2 0比例配成灭蟑烟雾剂 ;滞留喷洒使用 1%家虫净 (广州恒利卫生用品厂生产 )水溶液。选择两列车的 3 0个车厢为试验车厢 ,另选条件相似的两列车 3 0个车厢为对照车厢。试验车厢首先进行滞留喷洒 ,主要是车厢地面的封闭式喷洒 ,然后进行热烟雾灭蟑 ;对照车厢只进行同样浓度的热烟雾灭蟑。灭蟑前进行高峰期药激法密度测定 ,实施烟雾灭蟑后 2 4h内及 1个月进行蜚蠊密度测定 ,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灭蝇灵室内选择性滞留喷洒防制蚊蝇现场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蚊蝇有较好的速杀效果,并对苍蝇具有良好的持效,持效期可达60天左右,选择性滞留喷洒效果与全面滞留喷洒相当,但前者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试高效滞留喷洒剂对蚊虫的药效.方法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试虫在接触药膜5 min后开始有死亡,在9~11min半数以上试虫死亡,到15 min时试虫均全部死亡.现场室内滞留喷洒后,试验组蚊虫密度为0,并持效75 d之久.结论高效滞留喷洒剂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我国口岸卫生处理消毒杀虫分步实施,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快速通关的要求,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应用AST8650远程网络视频控制喷洒系统喷洒消毒杀虫混配药剂,对出入境大批量传送带散货实施快速卫生处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高效、环保和符合卫生处理标准的前提下,应用网络视频控制喷洒系统在装卸过程中完成对各类货物表面的快速喷洒处理,提高卫生处理单位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实现了现场不需要人工操作,即可一次性完成消毒、杀虫的喷洒处理工作。〔结论〕该研究可广泛应用于国境口岸消毒,杀虫工作,以提高口岸卫生处理的整体水平和拓宽口岸消毒、杀虫的用药范围。  相似文献   

9.
某部食堂蟑螂现场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基层部队蟑螂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A食堂使用滞留喷洒处理,B食堂使用烟雾弹处理,C食堂使用滞留喷洒加烟雾弹处理。结果处理后1、2、4周,A食堂的蟑螂平均杀灭率为98.29%;B食堂的蟑螂平均杀灭率为96.53%;C食堂的蟑螂平均杀灭率为99.30%。结论滞留喷洒加烟雾弹的处理措施.灭蟑效果可靠,优于单独使用滞留喷洒或烟雾弹;同时防治成本低,适于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滞留喷洒是将有持效性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喷洒到病媒生物栖息、停留或藏匿场所,通过病媒生物栖息、停留或藏匿时的主动接触靶表面的杀虫剂而起到杀灭作用。滞留喷洒广泛应用于抗疟中的媒介蚊虫的防治,195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消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吉林洮南草原蚊虫种群,开展现场蚊虫防治试验研究。方法采用人诱、人帐诱收集蚊虫,以滞留喷洒和热烟雾法进行灭蚊试验。结果在吉林洮南草原采获蚊虫2属5种,其中背点伊蚊(60.0%)和刺扰伊蚊(37.8%)为优势种群。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1h热烟雾法蚊虫密度下降率可达100%,但到24h则完全失效;滞留喷洒后1h蚊虫密度下降率为97%,48h仍能达70%,滞留喷洒具有一定的持效效果。结论该草原蚊虫优势种群为背点伊蚊和刺扰伊蚊,热烟雾和滞留喷洒法对蚊虫均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喷洒剂或气雾剂的药效,显然与各自所含杀虫成份的药效及含量多少有直接关系,亦即在一定范围内,所含杀虫剂的药效越高、含量越多,杀虫效力越好。但在同样情况下,特别对飞翔昆虫,与喷出药液的颗粒大小及药液内所含辅助剂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蜚蠊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蜚蠊效果比较.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17917.7-2009和GB/T17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的毒效观察;采用目测法,在现场先后滞留喷洒和施用胶饵观察蜚蠊下降率,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施药后2d德国小蠊全部死亡,现场实验施药前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69.25只/15 min,10%顺式氯氰菊酯悬乳剂+80%敌敌畏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60%和6.29%;之后采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剂和20%残杀威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3周和第4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63%和5.51%;最后采用硼酸胶饵杀灭蜚蠊,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4.10%和100%,1个月后进行密度调查,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38只/15 min.结论 对抗药性极高的德国小蠊采用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明显,而10%硼酸胶饵对蜚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多采用胶饵杀灭蜚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5%卫得悬浮剂防治德国小蠊效果.方法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雾化滞留喷洒.结果施药后1周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在88.4%~98.4%之间,1个月后下降率在84.8%~97.3%,3个月后下降率在68.8%~85.7%.结论 2.5%卫得悬浮剂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滞留喷洒,使用方便,杀灭率高,防治效果长,适用于防治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采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蟑螂密度,用蟑螂密度下降率来评价灭蟑螂效果。结果第1次灭蟑后蟑螂密度能得到迅速控制,密度下降率在50.00%~92.11%;第2次灭蟑后密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密度下降率在98.79%~100.00%。结论通过现场灭蟑观察,证明采用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4种方法对餐馆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1号餐馆选用滞留喷洒加杀虫热烟雾剂处理;2号餐馆选用滞留喷洒加烟雾弹处理;3号餐馆选用烟雾弹加胶饵处理;4号餐馆选用胶饵加毒饵处理。结果1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6.56%,20 d后为93.30%,30 d后为84.13%。2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2.99%,20 d后为91.75%,30 d后为83.30%。3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84.89%,20 d后为95.68%,30 d后为97.94%。4号餐馆10 d后杀灭率为93.18%,20 d后为95.16%,30 d后为97.06%。结论4种灭蟑方法中,烟雾弹加胶饵处理法、胶饵加毒饵处理法灭蟑效果较好,具有长效杀灭功效,既能取得良好的灭蟑效果,又能降低灭蟑成本,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在杀灭蚊虫中搭配使用的效果。方法应用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烟雾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普通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不同灭蚊方式单独或综合运用,在喷药前后对蚊虫密度采用动物帐诱法、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进行监测,确定不同喷药方法的灭蚊效果。结果滞留喷洒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对室外蚊虫活动无明显影响;超低容量喷雾也可降低室内蚊虫密度,但室外诱蚊灯法监测的蚊虫密度通常会增高,动物帐诱法监测的蚊密度会降低。结论同时使用滞留喷洒和超低容量喷雾,可以提高蚊虫控制效果;羊帐诱法是评价超低容量喷雾现场灭蚊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检验国产滞留喷洒药剂的杀虫效果,我们对新研制的2种卫生杀虫剂,在实验室进行了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有害生物控制是一项专业技术,从事有害生物控制的人员需要有相应的职业资质。其所开展的控制服务如滞留喷洒、超低容量喷洒也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对于这两项技术的实施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规范的做法。本文着重就这两个技术操作的用药量、流程和作业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首次提出了量化控虫技术的概念,希望对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提高技术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现场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抗性状态,研究其滞留喷洒的杀蟑效果,以及耐受个体kdr抗性基因型.方法 根据相关国标用药膜法检测试虫对溴氰菊酯抗性,用强迫接触法测定在玻璃、清漆木板及水泥3种代表性表面滞留喷洒药效,用钠离子通道基因DNA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 随着表面吸水性增强,对试虫击倒速度降低,持效期缩短;不同种群的抗性状态影响药效,3种表面对敏感及低抗(2.05倍)种群均有较好效果,对中抗(5.17倍)种群效果较差.对杀虫剂耐受的个体均携带kdr抗性基因型,中抗种群中抗性纯合(RR)基因型频率较高,而低抗种群中抗性杂合(RS)基因型频率较高.结论 滞留喷洒防治中,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抗性表型与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型密切相关,不恰当的防治反而增加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因此要根据环境类型、靶标抗性状态与用药史,调整施药次数与剂量,并将滞留喷洒与胶、毒饵等手段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