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碱性或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或aFGF)是两种关系密切、作用于共同受体的生长因子。两者对众多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功能,起形态发生因子和促有丝分裂素的作用。另外,bFGF可作为一种腹植化因子(ventovegetalizing factor),后者能在中囊胚期诱导原本形成外胚层的动物极细胞(pole cells)形成中胚层结构。这一作用可解释为何在胚胎后期、新生儿期乃至成年期,机体有众多组织细胞包括中枢、周围神经系统与血管系统等均受FGF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学效应 bFGF和其他细胞因子一样,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正常而极其微量的物质,是一种广谱的有丝分裂原,具有广泛的细胞增殖效应.bFGF对广泛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靶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肾上腺皮质及其髓质细胞、颗粒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骨细胞等.bFGF是一个形态发生因子,能使许多培养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bFGF促进细胞分化,参与调控体内血管新生的整个过程,包括的内皮细胞迁移、侵入、纤溶酶原的产生.bFGF具有趋化和促进细胞迁移运动的作用,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bFGF能明显延迟细胞的老化,并可逆转衰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8例、增生性瘢痕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两种生长因子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bFGF和TGF-β在正常皮肤中有少量表达,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此外,bFGF还见于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溃疡组织bFGF与 TGF -β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bFGF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而TG F-β则仅见于炎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TGF-β的表达为阴性,而bFGF则仍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量.结论在高浓度生长因子环境下创面修复延迟可能和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障碍有关.研究结果还提示bFGF参与了瘢痕发生的全过程,TGF-β则主要作用于瘢痕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皮肤,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EGF和bFGF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 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及成年三个发育阶段大鼠皮肤,主要位于表皮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bFGF在新生和成年大鼠表皮及真皮呈强阳性表达,但在胎鼠皮肤则为弱阳性乃至阴性,结论 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呈强阳性表达,表明其对上皮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而大鼠胚胎皮肤bFGF低表达或缺乏的结果表明它可能是动物胚胎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FGF的生物学特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最初从牛脑垂体提取液中分离获得,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FGF与同源FGF特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直到最近10~15年才被确认犤1犦,不过FGF对中胚层细胞、神经外胚层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及促血管生成活性已经证实。FGF由酸性FGF(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m,aFGF)及碱性FGF(basicfi-brodlastgrowthfactor,bFGF)两种蛋白质组成,aFGF由140个氨基酸、bFGF由154个氨基酸组成,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犤2犦。bFGF是FGF家族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生物活性极高,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理功能。它们与皮肤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增殖和迁移有关,可以有效地与皮肤细胞发生作用,发挥突出的美容护肤功效。本文介绍了EGF(表皮生长因子)、a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K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各自在美容化妆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皮肤的构成     
皮肤(skin,cutis)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人也主张包括皮下组织),表皮由覆盖于胚胎表面的外胚层分化而来,真皮主要由中胚层形成,皮肤附性(entaneous appendages)包括汗腺,毛发,皮脂腺及指(趾)甲,均由表皮分化共同完成皮肤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衰老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应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衰老皮肤与小儿皮肤表皮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生长周期各期细胞比例等特点,动态观察衰老细胞生长动力学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衰老皮肤的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较低,合成期细胞仅占5~6%,而小儿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G0-G1期细胞约占6%,合成期细胞占13~14%。这说明DNA合成障碍是皮肤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胎儿、成人正常皮肤EGFR与FGFR-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胎儿与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皮细胞因子受体(EGFR)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在细胞膜上表达的差异,探讨胎儿无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妇产科意外流产的不同妊娠期胎儿和整形外科手术过程中作为供皮区的成人正常皮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GFR与FGFR-2的变化。结果:妊娠台儿的皮肤内EGFR和FGFR-2染色阳性的表皮细胞较多,贯穿于全层上皮,而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呈阳性标记的极少,随胎龄的增加,两受体的表达增加,成年人正常皮肤中EGFR多集中在表皮细胞的基底层,两种生长因子受体抗体阳性染色的细胞明显多于胎儿皮肤,结论:胎儿和成年人的皮肤中,EGFR染色与FGFR-2表达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胎儿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复合皮构建及移植实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在构建复合皮中的作用,并观察复合皮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构建复合皮,观察种植成纤维细胞对表皮细胞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间粘附性的影响。然后将复合皮移植于裸鼠(16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存活率及新生皮肤组织结构。结果 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可形成复合皮,当种植少量成纤维细胞修饰无细胞真皮表皮面后,表皮细胞与真皮基质粘附紧密,在移植等操作过程中,表皮细胞膜片不易脱落。复合皮移植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完全存活者最高达10只(62.5%),新生皮肤基底膜结构完整,可见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形成。结论 以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为载体的复合皮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种植成纤维细胞可增强表皮细胞的粘附性,有利于移植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组蛋白质结构相关的超家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其2个主要成员.目前认为,所有源于内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均经aFGF或bFGF的刺激而分化,由于aFGF在胚胎发生、发育、血管发生和创伤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备受关注.为明确a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笔者选择32例患者进行同体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促进真皮替代物血管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促进真皮替代物移植后血管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培养,形成活性真皮替代物,采用置U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白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RT—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mRNA的表达量。将含成纤维细胞的真皮替代物植入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转归。结果 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生长良好,可形成单层细脑膜片,并分泌IL—8(192.3土15.9)pg/m1和TGF—β1(1.105土0.051)pg/m1,表达aFGF、bFGF。植入创面后3周,成纤维细胞仍成活并生长、增殖。结论 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与血管形成有关的活性肽,移植后继续生长、增殖,可能对真皮替代物的血管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由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的炎症细胞分泌,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同时诱导血管的生成,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bFGF,bFGF受体,bFGF mRNA均在膀胱肿瘤组织里表达,也能够在膀胱肿瘤患者血和尿中测到,与bFGF相关的治疗目前尚在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14.
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中胚层间质细胞,是构成体内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往认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机体发育过程中是分化完全的终末细胞,不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只能作为真皮组织的种子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真皮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骨、脂肪、软骨、肌腱、神经以及胰岛等多胚层组织器官分化,可能成为组织器官构建的种子细胞来源.现将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细胞表达 10种以上的生长因子 ,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对细胞自身和邻近细胞进行多种调节[1] 。皮肤组织的基本细胞成员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是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靶细胞 ,提示 :表皮组织、真皮和皮肤血管的微循环系统都要受到EGF的调控。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的分子组成、理化状态和代谢功能 ,也都要受到EGF直接或间接通过细胞进行的调节。ECM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也担负着细胞信号转导功能 ,直接关系到细胞增殖、生长和功能活动[2 ] 。生长因子是基因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Tenascin-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enascin-C基因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成人皮肤组织RNA,构建正义、反义Tenascin-C(Tn-C)mRNA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10例瘢痕疙瘩、10例增生性瘢痕和5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Tn-C mRNA的表达。结果 Tn-C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中无表达,真皮中表达稀少,局限于乳头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和皮肤附属器;10例瘢痕疙瘩表皮均有表达,真皮分布较广,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和皮肤附属器;Tn-C mRNA在3例增生性瘢痕表皮表达,7例无表达,真皮中表达与瘢痕疙瘩相同但较弱,比正常皮肤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enascin-C mRNA在瘢痕疙瘩表皮和真皮中有高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指有机体分离出来的表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在一种三维生长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形成再生的表皮或真皮等同物。组织工程化皮肤作为一种皮肤创伤修复材料和损伤皮肤的替代品,不仅被覆在创伤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8.
自体组织工程化全层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谊林  蔡霞等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4-26,T001
目的 为制成含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双层皮肤替代物,直接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方法 选用长枫杂交仔猪10只,酶消化法获取皮肤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将原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与30%氧化异丙烯F-127混匀成细胞悬液后,种植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用于修复自体动物背部直径4cm全层皮肤缺损,以单纯生物材料(PGA+氧化异丙烯)充填的创面作为对照组。修复术后1,2,4,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和基底膜特殊染色等方法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第1周新生组织即出现表皮与真皮2层结构,特殊染色观察到连续的基底膜。第2周表皮与真皮均较前增厚。修复后第8周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形态结构均与正常皮肤相似。对照组则无皮肤形成,仅见大量肉芽组织。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PGA 氧化层丙烯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载体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有一部分慢性胰腺炎(CP)病人具有胰头肿大,其纵径可超过4cm,明显的甚至引起十二指肠、门静脉、主胰管和胆总管梗阻而需要手木切除。已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于(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过度表达与胰腺的纤维化有关。已知C-erbB-2原癌基因是EGF受体的同系物,编码是185kD透膜生长因子受体p185,后者可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Ⅲ度创面早期切痴治疗的广泛开展,严重烧伤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Ⅱ度烧伤创面能否尽快愈合,成为影响严重烧伤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最近国内已成功研制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我科自1999年4月-2000年7月,应用rb-bFGF(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 90例患者共 111个 Ⅱ度烧伤创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1. 病例选择: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