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在周围神经损伤手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探讨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5例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实施松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3例、对照组22例。在肌电图仪的持续监测下,电刺激组进行超强电刺激,术后两组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运动疗法,术后随访损伤神经电学变化及其支配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电刺激组中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变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中臂丛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改变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运动功能、运动单位恢复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超强电刺激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促丝裂原,具有较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能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血流恢复,进而保护缺血性损伤神经组织。另有研究表明VEGF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其功能恢复。VEGF及其受体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并可能对周围神经损伤发挥双重作用。有关VEGF的生物学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周围神经损伤后表达与调节及VEGF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展现了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物理疗法治疗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34例何予工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理疗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低频电针;肌力周围性神经损伤一般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闭合性损伤一般多系外力牵拉与压迫所致。其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周围神经损伤后,...  相似文献   

4.
今将近几年关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机能恢复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结合我们的临床、实验工作综述如下:神握捐伤后及再生时的形态组搬化学变化一、周围神经损伤后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宗雷  吴建贤 《安徽医学》2008,29(5):496-498
汶川大地震是一个让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地震导致灾区出现大量各种创伤的患者(包括躯体和心理的)。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例如①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②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③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④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⑤髋关节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⑥腓骨小头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每延误6天就丧失1%的功能且神经再生速度依然停留在1mm/d的范围内。周围神经损伤不能只是单独的手术治疗,术后及某些闭合性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损伤后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损伤神经支配区肌肉必将萎缩,造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给后续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周围神经损伤是当今临床医疗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因此,如何促进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591-1595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比较脑损伤后联合他克莫司干预骨神经损伤的愈合情况,推测脑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后应用他克莫司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180只,采用颅脑损伤模型和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进行动物实验造模。实验组为颅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对照组为单纯坐骨神经损伤,将其分为四组,造模后第4、8、12周,进行测定坐骨神经指数、腓肠肌恢复率、神经组织Masson染色,造模后8周、12周观察脊髓神经元辣根过氧化物(HRP)的逆行示踪标记。结果:通过动物模型实验比较,颅脑损伤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干预诱导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坐骨神经指数、腓肠肌恢复率、神经组织Masson染色、脊髓神经元辣根过氧化物的逆行示踪标记优于其它单独因素的作用。结论:脑损伤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干预可促进神经损伤修复,颅脑损伤与他克莫司作用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人参茎叶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甙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捻挫为动物模型,用人参茎叶皂甙给大鼠灌胃,于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图像分析.③结果周围神经损伤后2周SCV、SFI及有髓纤维的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人参茎叶皂甙对促进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后有髓纤维的再生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周围神经损伤病人187例230条肌肉的肌电图,并与手术治疗后结果对照。结果共误判16例19条神经,EMG结果与手术结果不符合,占8.26%。结论正确掌握EMG检查误判原因对正确诊断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损伤在生活中很常见,意外伤害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中多伴有神经损伤,Eser等[1,2]调查显示创伤中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占1.3%,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生在前臂的尺神经损伤,其次是坐骨神经损伤,锐器伤和交通意外伤占据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有效再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如自体神经移植[3]、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神经导管[5])、基因工程[6]等,因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有效性已在20世纪末期被临床所证实[7,8],并因其安全有效、简便可行、价格低廉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不但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轴突的生长和重建、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继发损伤的作用,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周围神经轴索、髓鞘传导功能,改善肢体的功能状态.然而其机理尚不明确,为探究电针治疗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学者着手于电针干预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7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钳夹、横断、缺损损伤动物模型免疫抑制治疗组以及各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损伤免疫抑制治疗组大鼠术后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电生理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状况.结果:神经损伤后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指数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观察显示免疫抑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免疫抑制治疗使神经损伤局部免疫球蛋白沉积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治疗可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改善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促进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车祸、外伤所致四肢损伤患者越来越多,这类患者常合并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手术常采用神经阻滞进行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然而,局部麻醉药本身及神经阻滞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影响尚存争议。因此,对伴有急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患者能否使用神经阻滞成为麻醉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现就神经阻滞在急性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中应用对神经再生的具体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由医源性因素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并非罕见.本科自1990年至2003年共收治23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现就其损伤原因及预防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MIF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核酸印迹杂交的方法了解MIF在神经后表达的变化,并对损伤后4d的神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表达部位的改变。结果:①MIF在神经损伤后出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动脉变化。在神经损伤后4d,其MIF表达的部位与正常坐骨神经表达的部位不同。在神经损伤的远端,MIF存在于吞饮髓鞘碎片的雪旺细胞中。而在损伤神经的近端,MIF不仅存在于雪旺细胞中,同时在轴突内也有较高水平。②对神经损伤后AIFmRNA的杂交定量分析显示,在损伤后的12h内,MIF的mRNA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24h的骤然上升至高水平并在1周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回落至正常水平。结论:MIF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2年,Gery等[1]在人的周围血巨噬细胞(M少)培养上清中发现了一个能促进鼠胸腺细胞增殖的因子,命名为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thphcytsetly。tingfactor,LAF),1979年改称白细胞介素1(Int。rleukinl,IL-1)。在中枢神经系统,IL-1表现有神经递l调质和生长因子的作用,参与脑损伤的修复,Lindhol。等人’“’研究发现,几一1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现就IL-1在周围神经系统的研究综述如下。1周围神经损伤后几一1的表达几一1在生理状态下含量很低,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分泌增多。大鼠单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术后1~2天血清中IL-1有一次急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方法 :用 MTT法检测了坐骨神经损伤 1 ,2 ,5,7和 1 4d的大鼠脾细胞 NK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并用 PEG沉淀法检测了大鼠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损伤后 7和 1 4d大鼠脾细胞的自发转化率较对照组 (同样手术应激但无坐骨神经损伤 )略有增高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术后 7d明显增高 ,1 4d时增加明显 ;而 NK活性则无明显变化 ,后期变化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 ,机体发生了免疫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256例287条周围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对二年以上随访记录者210例,做一小结。周围神经损伤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诸多,笔者就年龄因素、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等三方面加以分析,借以探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肢周围神经修复后手部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后 ,常常比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损伤所造成的残疾重。例如 ,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呈“内收”畸形 ;正中、尺神经同时损伤 ,呈“猿手”畸形 ;尺神经损伤呈“爪指”畸形 ;桡神经损伤 ,呈“垂腕、垂指”畸形等。对于神经损伤的治疗 ,以往临床更注重于手术修复而忽视了术后的护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部的功能恢复。 1996年以来 ,我们对上肢神经修复后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促进功能康复的各种护理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44例 ,男 33例 ,女 11例 ;年龄 7岁~ 5 9岁 ,平均 33岁。 44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欠佳的原因。方法记录10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的就诊时间,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10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功能检查7例M1,S1;3例M2,S2。结论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欠佳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20.
陈香葵  何瑛 《新疆医学》2009,39(1):70-71
周围神经损伤是生活中常见一种损伤,特别支配四肢的神经,一般位置表浅、极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神经损伤后恢复速度缓慢,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行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检查的5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