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瓜蒌,石斛,白芍,川芎,生地,元参,牛膝,五味子,兔丝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母草,泽兰,麦冬,当归组成的中药复方,其水提剂11.27、5.64,2.82g/kg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给大鼠ig,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纠正雷公藤多苷所致的大鼠动情周期异常、子宫重量减轻及子宫肌层变薄,光镜下各试验组卵巢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瓜菱、石斛、白芍、川芎、生地、元参、牛膝、五味子、菟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母草、泽兰、麦冬、当归组成的中药复方,其水提剂11.27,5.64,2.82g/kg与等量雷公藤多苷组成复方制剂级动物ig。小剂量复方中药+雷公藤多苷组对小鼠急性、慢必琰症及大鼠急性和免疫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优于等剂量的雷公藤多苷。中药复方剂量过大可拮抗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外源性雌激素和二仙汤对雷公藤多苷诱导的卵巢早衰的防治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二仙汤组。应用雷公藤多苷制备卵巢早衰大鼠病理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组和二仙汤组分别灌胃给予雌激素和二仙汤。干预21d后,检测大鼠子宫、卵巢和肾上腺脏器系数,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结果:外源性雌激素能够显著增加子宫、卵巢和肾上腺脏器系数(P〈0.05,P〈0.01),能够恢复卵巢早衰大鼠E2水平(P〈0.05),而LH和FSH无明显变化;二仙汤组大鼠卵巢和肾上腺脏器系数显著增加(P〈0.05,P〈0.01),子宫脏器系数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外源性雌激素能够改善雷公藤多苷片诱导的卵巢早衰,疗效优于二仙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BSA肾炎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组、雷公藤多苷15、7.5、3.75 mg/kg剂量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炎大鼠的尿蛋白、血清中BUN、Cr、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 雷公藤多苷能够有效地降低尿蛋白、血清中BUN、Cr、TNF-α、IL-1、IL-6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雷公藤多苷对慢性肾炎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形态学、凝血酶原时间、趋化因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泼尼松组、空白组,造模次日起每天给药,28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肺形态学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观察在使用雷公藤多苷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损伤的情况,从"时-效"、"量-效"角度研究其对肾毒性的作用,并探讨雷公藤多苷的肾毒性毒理机制方法:SD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连续给药5周,动态处死大鼠,检测大鼠体重变化、肾功、肾病理,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肾的毒性作用;并检测肾凋亡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归注射液关元穴给药对雷公藤多苷所致小鼠生殖系统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雷公藤口服给药造成小鼠卵巢早衰模型,通过观察各组小鼠外观、体重、血清E2、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子宫、卵巢指数,判断当归注射液关元穴给药和口服给药对雷公藤多苷所致生殖系统毒性拮抗作用差别.[结果] 单剂量当归注射液穴位给药与单剂量雷公藤多苷口服灌胃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雷公藤多苷单独给药所致大鼠食欲减退、腹泻、体重下降及动情周期紊乱等现象.体重,E2,子宫指数,卵巢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单剂量当归注射液口服给药与单剂量雷公藤多苷口服给药联合应用则无明显改善雷公藤所致的卵巢早衰现象,体重,E2,子宫指数,卵巢指数与模型组相比虽有提高,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当归注射液口服给药相比,当归注射液关元穴给药在等效剂量的条件下可显著对抗雷公藤多苷所致小鼠生殖系统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l晦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经临床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和对照组(米非司酮)两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B超测定用药3个月前后子宫、瘤体缩小情况以及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E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FSH和LH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能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观察在使用雷公藤多苷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损伤的情况,从"时-效"、"量-效"角度研究其对肾毒性的作用,并探讨雷公藤多苷的肾毒性毒理机制方法:SD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苷,连续给药5周,动态处死大鼠,检测大鼠体重变化、肾功、肾病理,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肾的毒性作用;并检测肾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p53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细胞凋亡百分率:Western Blot检测NF-KB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肾的免疫毒理机制.结果:雷公藤多苷对大鼠体重、脏器指数、肾功和肾病理形态学结果表明,雷公藤具有确定的肾毒性作用,且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肾细胞表面膜分子Fas、p53、NF-kB蛋白表达;下调bcl-2表达;并可使肾细胞凋亡数增多.结论:雷公藤多苷给药剂量在6.25 mg/kg~56.25 mg/kg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给药剂量越高,其肾毒性越大,雷公藤多苷可诱导肾细胞凋亡,且*诱导肾细胞凋亡与NF-kB蛋白表达有关,通过NF-kB这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细胞凋亡是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雷公藤组)、泼尼松治疗组(泼尼松组)4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8天、第12天、第16天、第20天、第24天测量大鼠左后踝关节周径,计算关节炎指数;第28天取血,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大鼠左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SOD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雷公藤多苷片除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军建  胡锐  毛云英  周南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19-1122,F000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G)对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通过对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建立阿霉素肾病(AIN)模型;雷公藤多苷治疗组每天给予雷公藤多苷50mg/kg灌胃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在第2、5、8周末收集大鼠尿标本,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8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肾脏标本,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病变和足突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和CD2AP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1尿蛋白:用雷公藤多苷治疗3周后,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即可显著降低,至6周后,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尿蛋白进一步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足细胞病变:经雷公藤多苷治疗6周后,可见足细胞的足突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足突融合显著改善,大部分足细胞的足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3足细胞裂孔膜蛋白的变化:经雷公藤多苷治疗6周后,足细胞Nephrin和CD2AP的表达比AIN大鼠有明显增加(P<0.01),分布上的异常得到纠正,基本恢复成连续的线样分布。结论:雷公藤多苷可以保护和修复AI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减少足突的融合,增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CD2AP的表达,减少尿蛋白,从而缓解肾组织慢性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雌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卵巢病理变化,卵巢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 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各自治疗和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雷公藤多苷组卵巢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NOS表达减弱;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 益肾饮通过影响卵巢NOS活性来改善雷公藤多苷对卵巢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雷公藤多苷造成小鼠卵巢早衰停药后能否自然修复及修复周期。[方法]取健康小鼠2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取出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作为模型对照组,实验小鼠灌胃给雷公藤多苷15 d后,通过外观观察;血清E2、P检测;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子宫、卵巢指数测定等,判断雷公藤多苷对小鼠卵巢的影响及停药后的自然修复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片40 mg.kg-1/d灌胃,连续15 d能造成确切的雌性小鼠生殖功能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情周期出现紊乱,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孕酮P较正常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停药10 d后,模型组小鼠生殖功能呈自行恢复趋势,动情周期、性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多苷口服连续灌胃15 d后可造成小鼠卵巢早衰,停药10 d后,卵巢功能即可自然修复。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多甙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脾细胞GCR的影响。方法 :用雷公藤多甙处理ADI和ADX大鼠以及体外培养的大鼠脾细胞 ,检测大鼠脾细胞GCR、cAMP、对PHA的增殖反应和血浆CS。结果 :雷公藤多甙能升高脾细胞GCR数量、cAMP浓度、降低PHA的增殖反应和升高血浆CS浓度。结论 :雷公藤多甙降低大鼠脾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可能与升高GCR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输尿管梗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雷公藤多甙组、假手术组,雷公藤多甙与贝那普利组以药物10 mg· kg^-1· d^-1溶于5 mL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及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4 d分别处死各组8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 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雷公藤多甙组大鼠肾小管间质CTGF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雷公藤多甙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的CT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1),亦低于贝那普利组(P <0.05)。结论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雷公藤多甙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相关。雷公藤多甙可以下调 CTGF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可作为梗阻性肾病的辅助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去皮根部提取的总苷,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对近年来雷公藤多苷的抗炎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发现其在炎症过程的早期及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发挥着重要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转运体角度探究甘草酸拮抗雷公藤多苷所致肾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多苷和甘草酸作用于肾毒性的靶点,从中选出与肾脏转运体有关的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验证.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BUN和Scr含量,通过HE染色判断大鼠肾脏病理情况,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运体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足量雷公藤多苷组(常规组)、半量雷公藤多苷组(半量组)、对照组各15例.常规组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雷公藤多苷1 mg/(kg·d)治疗.半量组在应用免疫制剂基础上用雷公藤多苷0.5 mg/(kg·d)治疗,对照组应用免疫抑制剂.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环孢素用量及副作用.结果 常规组、半量组均能明显减少蛋白尿,24h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半量组患者环孢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半量组副作用低于常规组.结论 雷公藤多苷能明显减少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的蛋白尿.达到保护移植肾肾功能及减少环孢素用量.长期应用半量雷公藤多苷能达到常规雷公藤多苷相同治疗效果,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紫外谱线组进行分析,为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95%乙醇、氯仿和石油醚4种溶剂对3个厂家8个批号的雷公藤多苷片进行超声提取,并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对以水和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的雷公藤多苷片残渣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8个批号的雷公藤多苷片均在300 nm附近有一个吸收峰;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雷公藤多苷片吸光度值相差较小,但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吸光度差值较大。雷公藤多苷片中的有效成分易溶于95%乙醇和氯仿,而不易溶于水和石油醚。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成分含量不同,同一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成分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P物质(SP)的干预作用.方法:以AA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造模成功后,予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治疗30天,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滑膜中的TNF-α、IL-1β、SP以及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以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后各组织S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和滑膜中的SP、TNF-α、IL-1β和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30天后,给药组大鼠的右足趾肿胀较模型组减轻(P<0.05),给药组大鼠血液、滑膜中TNF-α、SP及滑膜中IL一1β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而脊髓后角中SP水平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和滑膜中的TNF-α、IL一1β水平外,还可能与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的SP水平有关,但对中枢SP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