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椎畸形矫形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脊椎畸形患者接受了后路矫形固定术,在手术矫形过程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采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复查X线片和CT,记录穿出骨皮质螺钉数目及距离。结果 采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29枚,术后复查CT见129枚螺钉中2枚穿透椎弓根内侧壁,3枚螺钉穿破外侧壁;1枚螺钉穿透椎体前壁。Heary分级,其置钉准确性达96.12%。结论 在脊椎畸形矫形术中,应用“漏斗技术结合探针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方法是实用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CT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记录螺钉穿透骨壁的位置、数目和距离。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405枚胸椎椎弓根螺钉,124枚螺钉(30.61%)穿透骨壁,其中76枚(18.77%)穿透椎弓根外侧壁,32枚(7.90%)穿透椎弓根内侧壁,16枚(3.95%)穿透椎体前壁。66枚(16.30%)穿透距离<2mm,37枚(9.14%)穿透距离在2mm~4mm之间,21枚(5.9%)穿透距离>4mm。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骨壁穿透率较高,应严格按照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仔细操作,避免出现因螺钉置入不当造成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椎弓根-横突通道植钉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拟行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用椎弓根-横突通道植钉技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植钉技术),每组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节段、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植钉时间;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植钉情况,计算螺钉植入可接受率及椎弓根壁穿透率。结果试验组植钉时间为(5.08±1.7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92±1.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8,P=0.02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5年。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术后1周,试验组螺钉植入Ⅰ级54枚、Ⅱ级3枚、Ⅲ级2枚,螺钉植入可接受率为93.61%;对照组螺钉植入Ⅰ级40枚、Ⅱ级10枚、Ⅲ级8枚、Ⅳ级1枚,螺钉植入可接受率为84.75%。两组螺钉植入可接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5,P=0.037)。试验组椎弓根壁穿透率为8.47%(5/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0%(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21)。结论与传统植钉技术相比,胸椎术中采用椎弓根-横突通道植钉技术获得的钉道位置更理想,植钉准确性高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评价其在上胸椎和颈椎置钉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12例需要行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前通过Mimics三维重建图像设计进钉通道并获取相关参数,术中辅助植入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共50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植入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通过Mimics三维重建植入的50枚椎弓根螺钉,47枚完全在椎弓根内,3枚穿破椎弓根壁,椎弓根穿破率为6%,植钉准确率为94%,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 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一例出现螺钉植入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置钉准确性高、安全,且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技术或(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28例。结果共置入颈椎椎弓根钉72枚,胸椎椎弓根钉34枚,所有螺钉位置合适,未见神经、血管受损表现。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技术结合侧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椎间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术后4~6个月,无置入物断裂、脱落等。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9个级别。结论采用该技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疗效好,但应熟知脊柱脊髓的解剖、熟练手术操作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并用于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根据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的皮质壁来判断置钉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91枚,胸椎417枚,腰椎174枚,术后530枚螺钉的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准确率为89.7%, 其中胸椎置钉准确率为86.8%(362,417).61枚螺钉的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胸椎55枚,腰椎6枚.55枚偏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中52枚螺钉的实际进钉点与术前设计一致,其中19枚钉尖位于椎体内;3枚螺钉为术中实际进钉点选择失误,螺钉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的距离均不超过4mm.无脊髓、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选择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提高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术中进钉点选择失误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对需要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2例下颈椎患者术前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采用Mimics 16.0和Imageware 12.0软件,制作颈椎三维模型,并设计出个体化的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复查颈椎CT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按照Lee et al的评定方法将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0级和1级认为置钉满意,2级和3级认为螺钉误置。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改为侧块螺钉固定3枚。术后复查CT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107枚为0级,4枚为1级,2枚为2级。仅2例发生误置,置钉准确率达98.2%。其中1级和2级共6枚椎弓根螺钉均穿破椎弓根外侧壁,无椎弓根内侧壁及上、下壁穿破情况。对螺钉穿破外侧壁的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螺钉误置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新型单椎单侧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准确性高,相关并发症少,为下颈椎椎弓根的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创二三叠转盘卡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基于国人颈椎解剖生理及影像学数据,自创三叠转盘卡。采用转盘卡定位对6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2节段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实行颈椎侧块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19—77岁,平均45岁。均行颈椎CT、MRI检查,颈髓损伤2节段36例,颈髓损伤2节段以上30例。损伤类型:32例一侧关节突骨折伴脱位,16例双侧关节突骨折伴脱位,18例椎板骨折脱位。脊髓功能评价: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A级19例,B级16例,C级16例,D级15例;人院平均JOA评分5.92分。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颈椎完全复位65例,复位不完全1例。依据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改善率平均为62%;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以上;椎弓根螺钉植人准确度为97.2%。结论颈椎椎弓根三叠转盘卡,在术中应用准确、安全、便捷,置钉准确率高,有利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35例,术前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使用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46.3%±11.2%)恢复至术后的(89.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7例Frankel A级患者未见明显改善,B级12例患者中,有8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到D级;C级8例患者中,有5例恢复到D级,有3例恢复到E级;D级3例患者均恢复到E级。末次随访时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临床疗效肯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在保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上胸椎严重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18例上胸椎严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34.3岁。按Denis分型:爆裂骨折15例,骨折伴脱位3例。损伤节段:T1-T22例,T32例,T3-T42例,T4-T58例,T5-T62例。Wolter外伤性椎管狭窄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2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2例,D级4例,E级3例。均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通过影像观察Cobb角及椎管狭窄度,通过Frankel分级的变化评估神经症状,通过CT复查术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的位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年,平均2.3年。Cobb角由术前的(26.50±5.62)°改善为术后的(21.20±3.54)°(P〈0.05);椎管内占位改善率61%。术后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CT复查示椎弓根螺钉88.5%(69/78)位于椎弓根内。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是坚强、安全、有效的胸椎严重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9例,D级6例。骨折3例,爆裂骨折18例,骨折脱位8例,爆裂脱位6例。均进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使伤椎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颈椎损伤节段:C22例,C33例,C410例,C513例,C68例,C72例。术后行椎弓根螺钉CT检查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38例患者C2-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8枚,其中152枚(96.2%)完全置入椎弓根皮质骨内,6枚(3.8%)置入位置不准确,包括进钉位置偏内经椎板进入椎管2枚,偏外挤穿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6.8个月;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类:A级7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3例,A级的7例患者中5例感觉下降,恢复至B级;2例感觉完全恢复,上肢肌力有改善,但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分别恢复至C、D级。其余均有1-3级的功能恢复。无1例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早期行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以保持颈椎损伤阶段的稳定性,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edicle screw implantation for fracture‐dislocation injuries of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C6–T2). Methods: Pedicle screws were implanted into 26 patients (17 male and 9 female) with cervicothoracic fracture‐dislocations from May 2001 to January 2008.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lacement of the pedicle screws three days after surgery. Complications and state of neurological recovery were also recorded after the procedures.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our pedicle screws were implanted successfully in our group. Seventy‐four 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into cervical vertebrae, 16 at C5, 16 at C6, and 42 at C7, while thirty were implanted in the upper thoracic vertebrae, 22 at T1 and 8 at T2. Injury to the spinal cord, nerve roots or vertebral artery did not occur during surgery. Eleven screws (14.9%) perforated pedicl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Three screws (10%) perforated the pedicle wall in the upper thoracic spine.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and no 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 was found, except for one screw which broke at C5.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all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score except for eight who suffered from complete paralysis.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increased from 7.5 ± 2.0 to 14.5 ± 2.3 (t= 6.34, P < 0.05). Conclusion: Implantation of pedicle screws is a saf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reating fracture‐dislocation injuries at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末次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角术前为20~35(28.3±5.8),°末次随访时为5~15(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C级4例均恢复至D级;D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无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SF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8例。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Ⅱa型5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7例。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针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针方向,向头侧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钉长度,一般为24~30mm。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4~48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所有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愈合,颈椎活动范围接近正常,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单节段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且较少干扰上颈椎的生理功能。其适应证应限于骨折可复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骨折脱位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固定术。结果2组获得6-38个月,平均19.7个月的随访。2组ASI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第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实验组的ASI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要优于传统椎弓根固定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固定、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多节段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A nderson方法固定颈椎侧块,结合C2、C7椎弓根螺钉的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多节段脊髓损伤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8~64岁,平均41岁。按F ranke l分级标准评价,A级5例,B级20例,C级9例,入院时JOA评分平均6.8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颈椎完全复位33例,复位不完全1例。依据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改善率平均为62%;术后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颈椎侧块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使受损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