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海省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平安县死因网络报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11年平安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1.21岁,其中男性为68.87岁、女性为74.29岁;居民粗死亡率为489.85/10万,其中男性为542.60/10万、女性为43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6.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单病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胃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交通事故和肝疾患。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龙口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龙口市居民死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龙口市居民粗死亡率832.4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949.52/10万,女性死亡率为718.54/10万,男性高于女性;龙口市2016年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9.21岁.其中,男性76.51岁,女性82.06岁.全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1.61%.结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基本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全国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对宁夏两个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死亡病例3919例,总死亡率为370.8/10万(标化死亡率361.7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沙坡头区死亡率高于兴庆区(P<0.05)。平均期望寿命75.85岁(男性73.65岁,女性78.58岁),沙坡头区73.03岁,兴庆区77.95岁。死因以慢病为主,占全部报告死亡80.67%。两监测点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1%。结论宁夏2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不高,死因以慢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7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5个疾病监测点死亡率595.40/10万,男性死亡率742.09/10万,女性死亡率442.29/10万;居民主要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73.97/10万)、肿瘤(147.01/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7.79/10万)、呼吸系统疾病(55.23/10万)、消化系统疾病(13.55/10万)。结论: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5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柳州市柳北区居民人口学特征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死因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分类,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准化,对柳州市柳北区居民死因进行剖析。结果柳州市柳北区居民男女性别比为1.11∶1;全区劳动力人口占78.00%,负担系数为28.20%;粗死亡率为559.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5.26/10万。男性死亡率为658.38/10万,女性死亡率为450.38/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73,P<0.01)。前5位死因顺次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占死亡总数的77.79%。结论柳州市柳北区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人口负担尚可。当前危害柳北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应就该区居民死因特征拟定防治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8年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规律,为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6年至2018年石林县居民死亡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结果 2016年至2018年石林县共报告死亡例数5 166例,粗死亡率为682.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7.44/10万,男性死亡率为791.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72.1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0~55岁人群的死亡率低于55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三大类死因中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有4 465例,占总死亡的86.43%,死亡率为589.6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石林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伤害是青少年的主要死因,应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监测地区死亡情况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3年贵州省死因监测点总死亡率503.34/10万,男性死亡率644.80/10万,女性死亡率370.94/10万。居民期望寿命为79.11岁,其中男性为76.01岁,女性82.67岁。前5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意外伤害。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邵永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8-1370
目的 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趋势,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来源于2003-2007年温州市卫生监测区上报的常住人口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以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分析.结果 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7/10~52.65/10万,平均(50.66/10±2.83/10)万,占死亡总数的9.41%,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伤害居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9.41‰,平均减寿年数为18.58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男性为62.68/10万,女性为37.86/10万.伤害是1~34岁的主要死亡原因.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合计占72.83%.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聊城市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市2011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聊城市2011年报告粗死亡率为449.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9.87%。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已成为聊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琴  刘毅 《重庆医学》2016,(18):2528-253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重庆市万盛经开区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为650.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3.35/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3.21%。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3.76‰、10.19‰、8.35‰、4.84‰和2.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4-2011年艾滋病监测结果,探索青海省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青海省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血样1 169 578份,检出HIV阳性共497例,检出率为42.49/10万。男男同性性接触人群(men have sex with men,MSM)、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门诊就诊者、自愿咨询检测人员(voluntary counseling testing personnel,VCT)人群中阳性检出率较高;阳性病例中MSM传播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在继续开展一般人群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对MSM、STD门诊就诊者、VCT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满洲里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 2012年满洲里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3.12%.5年间伤害导致死亡440例,居5年间总死因顺位的第3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2.00/10万,标化率51.00/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39.68/10万,标化率90.7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12.60/10万,标化率27.70/10万,男性高于女性,是女性的3.15倍.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为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故意自害、意外中毒、加害.各年龄组均以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且60岁以上组最为明显,占该年龄组伤害死因的61.39%.结论:伤害已经成为满洲里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运输事故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2000~2004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0~2004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0~2004年两个疾病监测点年均死亡率309.07/l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174.38/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34.69/10万,城市年均死亡率223.45/10万,农村年均死亡率514.85/10万.居民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血管病(420.00/10万)、肿瘤(335.70/10万)、脑血管病(197.69/10万)、意外死亡(135.77/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999.96/10万).结论2000~200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甘州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7.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6.96/10万,男性为757.37/10万,女性为550.19/10万。城区标化死亡率为444.43/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为725.0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河南省两社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随机整群抽取郑州市二七区和洛阳市西工区居民,分析1989至2008年期间脑血管病死亡资料。结果显示,1989至2008年两区居民脑血管病年均粗死产率为69.51/10万。1989至1993年男性年均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18.67/10万,2004至2008年下降为44.23/10万;女性相应年龄调整死亡率由68.21/10万下降到30.20/10万。两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与城市社区开展以脑帆管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构成及主要死因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去除主要死因后期望寿命的增加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滨海新区塘沽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利用SAS统计软件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DeathReg 2005软件及预期寿命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滨海新区塘沽居民粗死亡率为664.4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730.05/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93.91/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滨海新区塘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91.47%。多数疾病的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死亡80%以上都发生在65岁以上。肿瘤所导致的死亡约2/3发生在65岁以上,约1/3发生在15~64岁。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最多的前3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分别增加5.52岁、4.04岁、2.72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滨海新区塘沽居民健康,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进入21世纪,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给社会及个人带来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因此,做好恶性肿瘤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目的 对2013-2018年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为营口市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中的人口死亡信息系统,从系统中导出2013-01-01至2018-12-31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全部死亡数据,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整理出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采用Excel 2007、DeathReg 2005、SPSS 17.0、Joinpoint 4.7.0.0分析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和造成的寿命损失,并建立GM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营口市2019-2021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结果 2013-2018年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共计5 638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1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47/10万。其中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26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9.76/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159.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23/10万。16~50岁粗死亡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APC=16.42%,P<0.01),50岁之后粗死亡率上升趋势有所减慢(APC=8.03%,P<0.01)。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6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和肛门癌、胃癌、食管癌和乳腺癌。2013-2018年,结直肠和肛门癌粗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APC=8.27%,P<0.01)。居民因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造成的PYLL和AYLL分别为21 948人年和10.79年。肺癌造成的PYLL最大(8 327人年),乳腺癌(1 773人年)对于女性寿命的影响仅次于肺癌(2 533人年)。GM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19年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223.86/10万,2020年为227.63/10万,2021年为231.46/10万。结论 营口市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位列死因顺位的第2位。除女性乳腺癌外,其他主要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肝癌和乳腺癌呈现年轻化趋势。预测2019-2021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往年。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营口市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相关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