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单击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ing cycle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24例肝癌患者的146个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行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法经皮穿刺RFA治疗,在局部或硬膜外麻醉后,将射频电极穿刺肿瘤至肿瘤底部,根据肿瘤大小由深至浅进行消融治疗,每点治疗5~12min,当肿瘤完全被强回声覆盖超出正常肝组织0.5cm时停止治疗,封闭针道。治疗后15min行超声造影(CEUS),判断肿瘤是否完全灭活,如果造影显示灭活不完全,可重复以上治疗;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CECT)或CEU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疗后1个月CECT复查146个肿瘤,肿瘤内无强化者为125例(85.62%),其中〈3cm者125例,-5cm者34例(85.00%),~6cm者34例(80.95%),-10cm者13例(81.25%)。CEUS复查126个肿瘤,肿瘤内无增强者106例(84.13%),其中〈3.0cm者31例(86.11%),-5cm者31例(85.29%),-6cm者35例(83.33%),-10cm者3例(78.57%)。CECT与CEU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超声引导单极冷循环RFA治疗肝癌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创伤小、提高了较大肝癌灭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ARFI)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 VTI)在肝癌射频消融( RFA)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 RFA的73例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RFA后采用常规超声、VTI、超声造影( CEUS)和增强CT( CECT),测量消融灶最大长径及其垂直径,并对4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VTI、CEUS和CECT测得消融灶面积分别为(5.4±3.26)、(14.21±7.35)、(14.31±7.04)和(13.18±7.24)cm2。 VTI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与CEUS、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VTI获取的消融灶面积与CEUS、CECT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987,r=0.959,P<0.05)。结论 VTI能清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较准确地判断肝消融灶的大小,对评价肝癌RFA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8例,比较传统超声与CEUS检查对肿瘤病灶诊断结果及评价RFA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一般超声示肿瘤病灶为12个,CEUS示病灶为16个,病灶发现率提高33.3%(4/12);RFA治疗后,14个病灶消融完全(14/16),2个病灶重新消融(2/16)。结论CEUS能灵敏、清楚的显示肿瘤大小、数目及微小病灶,在肝癌行RFA治疗后能早期显示凝固样坏死与残留的肿瘤组织,是评估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观察射频治疗肝肿瘤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常规超声对肝肿瘤射频治疗后疗效评估较困难,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灭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43例肝癌患者69个病灶,RFA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和CEUS对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91.0%、94.4%、92.7%和47.8%、59.3%、53.6%。结论 CEUS能准确判断RFA对肿瘤消融的范围及程度,是一种判定射频治疗后疗效并能及时指导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学文  杨森  赖钊  何晓非 《西部医学》2011,23(9):1671-16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T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肿瘤消融率),第1、2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肿瘤消融率RFA组为93.8%;PEIT为组77.5%;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T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1.8%;PEIT组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7.5%;RFA组1,2年生存率高于PRIT组(P〈0.05)。结论对于SHC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T;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SHCC,以PEIT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较大肝癌冷循环微波凝固治疗(PMCT)后残存病灶再次行PMC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8月165例肝癌患者经PMCT治疗后,残存病灶不同方式引导进行PMCT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灶经CEUS后超声引导下行PMCT治疗后,残存病灶〈3 cm及残存病灶≥3 cm的肝癌完全消融率分别达到100%(68/68)、81.63%(40/49),总消融率92.31%(108/117);复习增强CT/MRI后在灰阶超声引导下行PMCT治疗后残存病灶〈3 cm及残存病灶≥3 cm的肝癌完全消融率分别达到100%(33/33)、60.87%(28/46),总消融率77.22%(61/79)。〈3 cm残存病灶两组完全消融率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cm残存病灶两组完全消融率及两组总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09;χ2=9.04,P=0.003)。所有病例消融术后无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肝脏CEUS判断肿瘤残留,准确性为96.9%,与增强CT/MRI评估相当(P〉0.05)。结论:肝脏CEUS能够精准指导肝癌残存病灶行PMCT,并可用于消融术后疗效评价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或微波消融(MW)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14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或MW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CEUS对部分病灶进行检查。结果消融治疗前:有73例109个病灶行CEUS,其中106(97.2%)个病灶CEUS可清晰显示边界;CEUS测量病灶平均最大直径、面积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过程中:1枚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病灶在CEUS引导下完成RFA治疗;5枚病灶消融后即刻CEUS证实完全灭活。消融治疗后,有19例31个病灶行CEUS检查,肿瘤灭活诊断准确率为96.8%,与CECT检查结果一致,CEU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指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宜外科手术或外科术后复发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后,RFA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7例,共计27例,28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3~5.2 cm。结果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内行增强影像学检查,除1例提示肿瘤残存外,27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灭活率达96%。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少量胸水,未给予特殊处理。结论 CEUS指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116例患者共15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24h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对发现残留及消融安全范围不足的病灶及时补充治疗,随访4~19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152个病灶中3个病灶初次治疗后CEUS显示有残留,补充治疗后达消融安全范围充足。最终9个病灶(5.9%)显示消融安全范围不足,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两个病灶有残留,7个病灶治疗完全;另外143个(94.1%)治疗后CEUS显示消融安全范围充足的病灶,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治疗完全。随访4-19个月,152个病灶有10个病灶证实有局部复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安全范围、肿瘤生长方式是射频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行RFA治疗需重视术前对病灶的生长方式,术后病灶的消融安全范围等的评估,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提高RFA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及术中导航超声造影在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患者共42个CT/MR提示但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将超声与CT/MR图像融合后,在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并于术中使用导航超声造影即时评价消融效果?消融术后1个月行CT/MR评价消融是否完全?【结果】 42个病灶的超声-CT/MR图像融合成功率100%(42/42),图像融合用时 5 ~ 20 min,平均8.5 min?6个病灶(6/42, 14.3%)按计划消融后导航超声造影提示消融范围不足,分别再次穿刺1 ~ 2针消融?术后1个月CT/MR提示42个病灶均消融完全?【结论】 导航能引导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并可辅助超声造影术中即时评价消融效果,达到完全消融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于浅表淋巴结射频消融术(RFA)中,采用不同方法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兔皮肤免受热损伤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 21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7 只):A组为对照组,未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制造隔离带;B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行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5 mL制造隔离带,C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先行注射生理盐水1 mL,术中接注射泵按1 mL/min持续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均在腘窝淋巴结内行RFA术,术后行超声造影(CEUS)测量消融灶范围,并于术后1 h及1周观察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B组与C组消融灶较小,A组较大(P < 0.01)。RFA术后1 h及术后1周, A组皮肤损伤较严重(P < 0.01),B组可出现轻度皮肤损伤,C组未出现明显皮肤损伤。【结论】 对浅表淋巴结行RFA术前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皮肤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采用持续性注水的方式保护作用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患者的119个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或增强CT(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9个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明确性质的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中,确定87个占位性病变,其中39个病灶CEUS考虑恶性病变,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或CECT、CEMRI等确诊恶性病灶36个,临床最终诊断恶性病灶37个;CEUS诊断48个良性病灶,误诊1例,临床最终诊断良性病灶50个;CEUS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32个,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9个,再生结节13个.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2.2%、97.0%、0.892、97.9%、90.2%.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术后取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宜时间。【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在本院门诊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用负压吸引吸出瘤核内的变性坏死组织,并设对照组,对取瘤组的取瘤时机、时间的选择、对两组患者取瘤后的阴道排液流血、腹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瘤组于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第26~66天时机成熟行取瘤术,手术顺利取出变性坏死组织,无1例子宫穿孔或大出血发生。取瘤组和对照组的阴道排液、腹痛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够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术后适宜时间取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能力。最佳取瘤时间为射频消融治疗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不会影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戚爱清  吕海  陆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17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骨折治疗的方法。方法入选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32例尿毒症合并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围治疗期间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以及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经过18个月随访,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满意度较高,满意率为58.82%(10/1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20.0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良率为88.24%(15/1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尿毒症合并骨折患者,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霉素与不同pH值葡萄糖液体配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71例,治疗组采用红霉素与加入碳酸氢钠的葡萄糖液体配伍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对照组采用红霉素与单纯葡萄糖配伍。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退热、减轻咳嗽及肺部阴影减轻等方面有明显效果,P均〈0.05。在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中,治疗组患儿的血管疼痛及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亦明显减轻或减少,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红霉素与弱碱性葡萄糖液体配伍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