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CTA)联合颅脑CT灌注成像(CTP)技术,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中药通脑饮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23年9月治疗的240例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通脑饮组(141例)。基于指南对照组采用抗聚、抗凝、降脂稳斑、脑保护及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案;通脑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通脑饮200 mL,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CTA联合CTP检查,并于6个月时复查CTA和CTP。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法判断颅内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对治疗前后病变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不良结局。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脑饮组患者血管狭窄不同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5.369,P<0.01);对照组患者血管狭窄减轻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通脑饮组患者血管狭窄好转率更高(χ2=84.179,P<0.01),疗效更好(好转率86.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脑饮组患者rCBV与rCBF均显著升高(P<0.01),MTT、TTP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rCBV、rCBF、MT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通脑饮组患者rCBV、rCBF均显著升高,MTT、TTP均显著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通脑饮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Z=15.097,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NIHSS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通脑饮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患者预后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6,P<0.05)。出院6个月后通脑饮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协定方通脑饮有较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作用,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的有效补充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采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 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70 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划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 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采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联合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的影响,探究自拟骨痹方中药熏蒸治疗早中期KOA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要求的72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及外用脉冲磁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骨痹方中药熏蒸,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自拟骨痹方中药熏蒸能降低早中期KOA患者的关节评分,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英红  姚庆萍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35-1240
[目的] 评估天降血栓通丸口服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1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根据是否给予天降血栓通丸口服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老年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存在差异,排除其干扰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R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组mRS评分和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老年患者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天降血栓通丸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但对青中年患者的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3种中药注射液对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疗效差异,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模型的中医证型,从代谢角度揭示方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大鼠进行TAC术,造模成功将其后分为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6.0 mL·kg-1)、参麦注射液组(6.0 mL·kg-1)、参附注射液组(6.0 mL·kg-1)和曲美他嗪组(10 mg·kg-1),另设立假手术组作对照。药物干预15 d后,对各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组织病理染色检测,对比疗效以遴选有效注射液;运用比色法检测有效注射液干预后的血清糖脂代谢指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观察心肌组织代谢产物与关联代谢通路。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和NT-proBNP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组LVEF和FS显著上升(P<0.01),LVIDd、LVIDs、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参附注射液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参麦注射液组的LVIDd明显上升(P<0.05),NT-proBNP水平显著上升(P<0.01);曲美他嗪组LVEF和FS显著上升(P<0.01),LVIDs和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丹红注射液组与曲美他嗪组的血清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回调(P<0.05,P<0.01);丹红注射液组的9种心肌产物回调,涉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曲美他嗪组的10种心肌产物回调,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TAC致心力衰竭模型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参附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推测该模型与心血瘀阻证密切关联;丹红注射液干预模型的生物学机制涉及调节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丁酸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85例CI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1剂/d,疗程2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记录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lα(6-Keto-PGFl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小板功能。 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WF,TXB2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缩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2021 年 3 月 至 2022 年 5 月取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1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方法分组,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55 例,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方案,观察组为支架取栓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 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相比,观察组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9.09 %,较对照组的 23.64 % 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者以支架取栓术方案治疗,相比于静脉溶栓方案,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以及能更好地改善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加减治疗肾虚血瘀证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84例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肾虚血瘀证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予地屈孕酮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加减口服,疗程2 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激素水平、治疗后胚胎情况、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胚胎符合孕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足月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加减配合地屈孕酮口服治疗肾虚血瘀证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地屈孕酮口服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牛黄承气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肠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疾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胃肠动力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牛黄承气汤鼻饲给药,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 d及治疗7 d,记录患者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腹腔压力(IAP),检测血清MTL、DAO及NSE水平;记录患者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86例患者在治疗观察过程中有4例脱落,最终入组8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49%(33/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10%(23/4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 GIF、IAP均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GIF、IA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血清MTL、DAO及NSE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 MTL、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MTL、DAO及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8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无牛黄承气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牛黄承气汤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胃肠功能,调节血清MTL、DAO、NSE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连口服液对轻型及中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炎症免疫指标及病情转归的影响,综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取轻型/中型确诊患者12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最终观察组55例,对照组56例。根据新版诊疗方案,给予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重连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疗效、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炎症免疫指标、影像学疗效改善情况、转归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咳嗽、咽干、咽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55/5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1%(55/5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3.707,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退热及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CD4+)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影像学疗效评价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重连口服液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缩短退热和核酸转阴时间,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集100例参加体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英国库尔特公司T~540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两组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H、MCHC、PLT均有明显差异;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测要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12.
宋景龄 《河南中医》2012,32(8):956-960
瘀病可因部位差别、量的多少、时间新久而产生诸如疼痛、肿、积聚、出血、发热、口渴、咳喘、心悸怔忡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瘀血致病具有阻滞气机、瘀阻心脉、影响新血形成、生风、生热等特点。单纯瘀血所致病证,治以活血化瘀即可;除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以及虚实夹杂,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者,则需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如活血养血、补气益气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活血组、凉血组,每组各8只。活血组及凉血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内毒素血症并分别给以桃红四物汤及加味犀角地黄汤灌胃。治疗中注射脂多糖后分别于3 h、24 h、7 d时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记录球结膜微循环图像。结果:凉血组、活血组及模型对照组在注射脂多糖后3 h兔血清ET-1、vWF、TNF-α、CD62P水平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注射后3 h及24 h时,凉血组所有观察指标及活血组除TNF-α外的其他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凉血组各指标下降较活血组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在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治内皮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味犀角地黄汤具有更强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过敏性紫癜分为风热伤络、血热妄行、阴虚火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型辨证,治宜凉血活血、养血活瘀为主,酌加紫草、薏苡仁以防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无心、肺、肝、肾及其它脏器系统严重病变的脑血管硬化性痴呆症(VD)患者65例,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痴呆(VD1)组和重度痴呆(VD2)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瘀评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比较。结果:(1)VD患者血瘀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VD2组血瘀评分高于VD1组(P<0.01);(2)VD组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NO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D2组ET高于VD1组,CGRP、NO低于VD1组(P<0.01);(3)VD患者的ET与CGRP、NO呈负相关性,CGRP与NO呈正相关性(P<0.01);血瘀评分与ET呈正相关,与CGRP、NO呈负相关(P<0.01)。表明VD患者存在血瘀标实的病理改变,ET、CGRP、NO之间平衡制约机制的破坏在VD的发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就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探讨痰饮、瘀血致病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显示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痰证及痰瘀相兼证多见于男性 ,而瘀证则以女性多见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均与增龄有关 ,且多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及微循环障碍 ,尤以痰瘀相兼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血脂、血粘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葛根素组三组进行喂养与给药,30天后测定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含量明显增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与高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葛根素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hair‘s changes with blood deficiency and testify the clinic significant of the theory of “bair being surplus of blood“. Methods: Observe patients with blood deficiency and their abnormal hair, and statistic data with regress analysis, x2 analysis and T test. Results: The degree of hair‘s abnormity correlate directly with blood deficiency;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hair‘s abnormity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the degree of the hair‘s abnormity also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theory of hair “being surplus of blood“ is r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