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主治太阳病表郁轻症之方。《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讲义》)第25条方义中有“本方(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2比1用量的合方,较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力更微”之说,果真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汗力小吗?  相似文献   

2.
从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计算,发现桂枝二麻黄一汤的一次服用量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用量要大,再从原文的证侯与病机分析,桂枝二麻黄一汤的表郁程度较桂枝麻黄各半汤为重,两方的关系与主流认识基本相反.两方的病机均是正虚而微邪在表,因此治法上需要小发汗以防过汗伤正,而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则比较接近桂枝汤.  相似文献   

3.
麻黄桂枝剂量配比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12-513
量变导致质变,在组方用药定量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仲景选药制方时用相同的药物,因剂量配比不同,其主治病证也不尽相同,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用完全相同的药物,因其剂量调配不一样,而决定桂枝麻黄各半汤主太阳伤寒轻证即表实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主太阳中风轻证即表虚证。因此理解仲景组方所设麻黄与桂枝配伍关系必须从用量上加以研究和认识。现试将麻黄与桂枝剂量配比关系与主治病证例举于次。1发汗解表 麻黄与桂技相伍,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的代表方是麻黄汤,其主治病证是太阳伤寒证。自从柯韵伯提出麻黄汤是…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论治表证,除兼变证及合病三阴外,纯以表证论者,主要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等,虽统称治表,但具体病位、证治机理、证候表现均有不同,仲景随证选用不同汤方充分体现了分经论治的精神。《伤寒论》认为三阳病皆有表证,非太阳专属,故从太阳、阳明、少阳分经论治表证。太阳表证在皮毛,主方麻黄汤,主药麻黄;阳明表证在肌肉,主方葛根汤,主药葛根;少阳表证在腠理,主方是小柴胡汤,主药是柴胡。  相似文献   

5.
王金成  刘莎 《河南中医》2014,34(2):193-194
仲景汗剂一般只煎煮一次,分三次服用,少数微汗轻剂分两次服用,遵"少量多次,覆取微汗,不拘次数,中病即止"之原则。桂枝麻黄各半汤虽然按1/3剂量比配方,但是,通过改变服药次数,可以实现全量比、半量比、1/3剂量比之不同方剂,使桂枝麻黄各半汤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各半汤"方。桂枝二麻黄一汤通过改变服药次数,能够形成桂枝二麻黄一1/3剂量配方和1/9剂量配方两个方剂。说明医圣仲景不仅深谙医理,同时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在数学运算能力方面亦有很深造诣。  相似文献   

6.
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抗过敏关系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在抗过敏作用方面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方法:通过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的抗过敏药效学观察,揭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结果:桂麻合方中各方对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昆明种小鼠皮肤瘙痒反应及SD大鼠PCA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与桂枝汤及麻黄汤比较,桂枝麻黄各半先煎后合组、桂枝麻黄各半先合后煎组、桂枝二麻黄一先煎后合组、桂枝二麻黄一先合后煎组,从趋势上看为协同作用。结论:桂麻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或拮抗关系的存在。其存在原因和两方的相合方法与相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
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镇痛关系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方法:通过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的镇痛药效学观察,揭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结果:桂麻合方中各方对小鼠及日本大耳白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桂枝汤及麻黄汤比较,从镇痛趋势上比较,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中,桂枝麻黄各半先合后煎组、桂枝二麻黄一先煎后合组、桂枝二麻黄一先合后煎组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疼痛效果较明显,从趋势上看为协同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组的镇痛效果介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从趋势上看为相加作用.在K 皮下透入致家兔疼痛反应实验中,桂麻各半先合后煎汤剂在镇痛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桂二麻一先合后煎为相加作用;桂麻各半先煎后合及桂二麻一先煎后合为拮抗关系.结论:桂麻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或拮抗关系存在,其存在原因和两方的相合方法与相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桂麻合方解热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两首合方,分别见于宋本<伤寒论>的23条、25条,此二方所用药味完全相同,仅取桂枝汤、麻黄汤的比例不同,但证治攸分,足见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方之严谨,实寓遣药组方中之量效原理.非但如此,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相合方法又存在着"先合后煎"与"先煎后合"两种形式,内寓剂效关系,为方剂相合方法指明了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的辛温解表三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体内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用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建立小鼠流感动物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病毒唑组、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观察上述三方对小鼠病毒性肺炎及其生存的影响。结果以肺指数为评价指标,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方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三方各组和病毒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组间死亡数和存活时间除麻黄汤组与病毒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方在体内均有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小鼠肺炎的作用,但三方的疗效并无差异性。麻黄汤与病毒唑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三方对小鼠感染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死亡保护作用和延长生命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麻黄各半汤系《伤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1/3量的小剂量组合,用以治疗既当发汗,又不可发汗太过的太阳病表郁日久之轻证。该方治疗风寒邪遏在表的身痒能取良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可变通使用,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桂麻舍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方法:通过灌服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之家兔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观察,揭示桂麻合方中方与方间存在着功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结果:桂麻合方中对各组日本大耳白兔血浆中的CAMP、PGE2浓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桂枝汤及麻黄汤比较,从趋势上比较,桂麻各半先合后煎汤剂在镇痛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桂二麻一先合后煎为相加作用;桂麻各半先煎后合及桂二麻一先煎后合为拮抗关系。结论:桂麻方中方与方间有协同或拮抗关系的存在,其存在原因和两方的相合方法与相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的"类七情"关系。方法: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麻黄汤对1%醋酸致小鼠腹痛的扭体反应数及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为观察对象,结合促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阐明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着的功效"相须"或"相恶"关系。结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在镇痛方面存在着"相恶"关系,且此"相恶"关系随着合方制法的不同有出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势。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有"相恶"关系的存在,而非仅为功效"相须"。  相似文献   

13.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虹 《光明中医》2008,23(1):12-13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原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表邪势减未解,营卫不和之证,具有调和营卫,开表发汗之功。笔者认为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桂枝各半汤更弱;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小寒闭表而兼有轻微的郁热烦躁,其治疗为辛温微汗,兼清郁热。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太阳腑证,都有少腹的症状。太阳蓄血证病在血分,无关乎气化的问题,所以小便利,而太阳蓄水证是病在气分,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蓄血证有如狂或者发狂之证,蓄水证有口渴,消渴之证。那么对于一类既有蓄水又有蓄血证的病证,可以把五苓散和抵当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于难以潜药用方的证型,可以考虑经方的联合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本云"可探究经方用量。麻黄桂枝各半汤中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服用量约为各自原方的1/3;"分"是一种计量单位,把一两四等分,一份为一分;桂枝二越婢一汤各药用量较小,"不可发汗",为去实轻剂。《伤寒论》"本云"揭示仲景用药思旨,奔豚气从表里并治,灸患处阻隔外寒侵袭,桂枝加桂汤温助心肾,平冲降逆。《伤寒论》"本云"可明了经方组方思路。桂枝汤见于太阳篇、阳明篇、太阴篇、厥阴篇。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桂枝汤可调治出入之机。小柴胡汤善行升降之气,全方以人参为中轴,佐以大枣、甘草,诸药配伍,调升降之气;生姜泻心汤的作用是扶脾土、弱肝用、泻其子,脾虚肝乘不能用泻实治法,所以仲景称为"并泻肝法"。《伤寒论》"本云"可探求古今用量服法。汉代的一升折今约200 mL。  相似文献   

16.
<正>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仲景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大枣、杏仁组成,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张志聪对《伤寒论》的注解中说到:"夫诸阳之会在面,面色反有热色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27-29
通过文献源流及应用梳理,对桂枝麻黄各半汤古今应用思路进行总结,提出以宗《伤寒论》将本方仅用于皮肤病者为旧论;依据张仲景用方思路,结合今人临床实践,揭示该方适应证为:病位在表与肌肉间或偏向于表,病况处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的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8.
安然  杨洪涛 《河南中医》2016,(4):578-580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津液代谢异常,致使水湿浊毒内聚,不能从水道排出,脾肾阴阳衰惫,湿浊毒邪浸淫肌肤则致皮肤瘙痒。治疗宜发汗散邪,调和营卫,治当小发其汗,桂枝麻黄各半汤由麻黄汤与桂枝汤各取三分之一合并而成,旨在使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留邪,麻黄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9.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方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等7味药组成.此方可视为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之桂枝去芍药汤与主治"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功能温阳散寒、顺接太阳与少阴,尤对假热真寒、表热本寒之证有效.此类证型在肿瘤患者中并不鲜见,现结合病例将我们运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