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计算,发现桂枝二麻黄一汤的一次服用量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用量要大,再从原文的证侯与病机分析,桂枝二麻黄一汤的表郁程度较桂枝麻黄各半汤为重,两方的关系与主流认识基本相反.两方的病机均是正虚而微邪在表,因此治法上需要小发汗以防过汗伤正,而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则比较接近桂枝汤.  相似文献   

2.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主治太阳病表郁轻症之方。《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讲义》)第25条方义中有“本方(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2比1用量的合方,较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力更微”之说,果真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汗力小吗?  相似文献   

3.
麻黄桂枝剂量配比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12-513
量变导致质变,在组方用药定量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仲景选药制方时用相同的药物,因剂量配比不同,其主治病证也不尽相同,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用完全相同的药物,因其剂量调配不一样,而决定桂枝麻黄各半汤主太阳伤寒轻证即表实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主太阳中风轻证即表虚证。因此理解仲景组方所设麻黄与桂枝配伍关系必须从用量上加以研究和认识。现试将麻黄与桂枝剂量配比关系与主治病证例举于次。1发汗解表 麻黄与桂技相伍,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的代表方是麻黄汤,其主治病证是太阳伤寒证。自从柯韵伯提出麻黄汤是…  相似文献   

4.
桂麻合方解热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两首合方,分别见于宋本<伤寒论>的23条、25条,此二方所用药味完全相同,仅取桂枝汤、麻黄汤的比例不同,但证治攸分,足见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方之严谨,实寓遣药组方中之量效原理.非但如此,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相合方法又存在着"先合后煎"与"先煎后合"两种形式,内寓剂效关系,为方剂相合方法指明了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许志强 《陕西中医》1996,17(2):86-86
<正> 麻黄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医家临床必不可少和不可多得之要药。笔者临床运用此药,有些独特心得,认为麻黄发汗逊于桂枝,现陈述于下,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麻黄发汗逊于桂枝 麻黄:苦、辛、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等功用。自《伤寒论》一书中收载麻黄汤方后,历代本草都记述麻黄的发汗作用远较桂枝为强。《伤寒论》各家注释也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至今医家均持麻黄为发汗峻药之观点,且认为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有仅用1剂,不用2剂;有畏麻黄,而速之高阁。唯恐其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的"类七情"关系。方法: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麻黄汤对1%醋酸致小鼠腹痛的扭体反应数及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为观察对象,结合促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阐明桂枝麻黄各半汤中方与方间在镇痛作用方面存在着的功效"相须"或"相恶"关系。结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的桂枝汤与麻黄汤在镇痛方面存在着"相恶"关系,且此"相恶"关系随着合方制法的不同有出现增强或减弱的趋势。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方与方间有"相恶"关系的存在,而非仅为功效"相须"。  相似文献   

7.
<正>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仲景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大枣、杏仁组成,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张志聪对《伤寒论》的注解中说到:"夫诸阳之会在面,面色反有热色  相似文献   

8.
桂麻复方临证析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桂麻复方指《伤寒论》太阳病篇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及桂枝二越婢一汤等三方 ,用治太阳表证介乎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之间 ,而不宜独用桂枝汤或麻黄汤之证候者。三方主治同中有异 ,各有侧重。笔者习用三方治疗多种疾病 ,今举验案 4则 ,浅析其证治如下。1 荨麻疹陈某 ,女 ,4 6岁 ,1990年 9月 2日诊。全身散发风团 ,瘙痒 1月余。曾服西药赛庚啶、息斯敏等无效 ,近日又增脘痛。诊见全身散在红白相兼风团及抓痕 ,六脉细、右浮紧、左沉紧 ,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久羁 ,营卫不调 ,兼中虚寒饮。治宜解表兼和中之法 ,用桂麻各半汤增白芍之量…  相似文献   

9.
寒遏卫阳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获痊例1 姜某,女,37岁。1972年10月14日初诊。诉受风寒后全身起风疹块1周余,痒甚,证兼畏寒,口渴不多饮,苔薄白,脉微  相似文献   

10.
《外台》卷一、卷二载录了部分《伤寒论》方剂。以及在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变通而来的方剂。这些“新方”源于《伤寒论》,但又较之有更大的灵活性。它是晋唐医家治疗经验的结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一、对辛温解表剂的变通《伤寒论》重点记述了以风寒为病因所致的外感热性病。因此辛温解表是一治疗大法。仲景医治表实证,以麻黄汤为发表散邪之峻剂。治风寒表虚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攘外安内。治表郁不解证,又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这一随证施治的原  相似文献   

11.
表郁不解太少并病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挂枝麻黄各半汤证吴某,6O岁,1992年8月初诊。诊前10余日,恶寒,持续发热,头痛,经西药治疗,汗出热不解,面红耳赤,时有头痛,身痒难受,认为此乃药物过敏,服脱敏药无效。近日症状加重,头痛,头晕,发热,微恶寒,时发时止,无汗,胸闷,气喘,四肢酸懒.面潮红.个身刺痒,二便正常,舌首白,脉浮缓。证属汗后邪热未尽,郁于体表。汗后正虚,邪气亦减,不可过汗.只宜做汗而已。取桂技109,麻黄柏,白芍6g,杏(sg,荆芥6g,厚朴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2剂痊愈。2枝枝H麻黄一场证件某,女,20岁,棉厂工人,1993年6月24…  相似文献   

12.
1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吴某,60岁,1992—8初诊。诊前十余日,恶寒,持续发热,头疼,经西药治疗,汗出热不解,面红耳赤,时有头疼,身痒难忍,误为药物过敏,服脱敏药无效。近日症状加重,头疼头晕,发热微恶寒,时发时止,无汗,胸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桂枝各半汤更弱;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小寒闭表而兼有轻微的郁热烦躁,其治疗为辛温微汗,兼清郁热。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太阳腑证,都有少腹的症状。太阳蓄血证病在血分,无关乎气化的问题,所以小便利,而太阳蓄水证是病在气分,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蓄血证有如狂或者发狂之证,蓄水证有口渴,消渴之证。那么对于一类既有蓄水又有蓄血证的病证,可以把五苓散和抵当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于难以潜药用方的证型,可以考虑经方的联合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麻黄属麻黄科植物,药用其茎或根。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功效《本经》中曰:"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祛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可归纳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除痹四大功效。但在不同的方剂中,因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则其作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发汗解表作用类方剂在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为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古人将此规律称之为"麻黄无桂不汗"。说明了麻黄发汗解表功力的大小取决于桂枝的  相似文献   

15.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12,34(3):539-541
对桂枝麻黄各半汤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目前桂枝麻黄各半汤具有解热、镇痛、抗流感、抗炎、平喘、免疫干预、抗过敏等药理学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性及皮肤肌表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麻黄各半汤系《伤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1/3量的小剂量组合,用以治疗既当发汗,又不可发汗太过的太阳病表郁日久之轻证。该方治疗风寒邪遏在表的身痒能取良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可变通使用,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配伍、煎煮时间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40只.根据给药后的观察时间在以上分组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10小组,即空白组分为2组,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条件为室温(25±1)℃,给药温度(35±2)℃.各组给药剂量为3g/200g,空白组给予等量相同温度的生理盐水,其他每组分别灌服煎煮15 min或30 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分别于给药30 min或60 min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 麻黄+桂枝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相同条件的空白组、麻黄组(P<0.05);各煎煮30min组在灌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煎煮15 min组(P<0.05);各灌服30 min组在药物煎煮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灌服60 min组(P<0.05).结论 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min、服药后30 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肺主皮毛"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肺与皮毛主要通过卫气、津液等介质及途径共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皮肤病的发生与肺关系密切。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方主治伤寒表证。陈明岭教授临床谨守病机,针对肺气闭郁、无汗或汗出不畅、营卫失和之皮肤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麻黄桂枝配伍对小鼠行为活动和中枢多巴胺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麻黄组(10 g/kg)、麻黄-桂枝3:2组(10 g/kg+6.67 g/kg)、麻黄-桂枝3:1组(10 g/kg+3.33 g/kg)、桂枝组(6.67 g/kg),灌胃给药7 d,进行旷场实验;灌胃给药12 d,进行避暗实验,24 h后重复试验;灌胃给药14 d,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大脑海马、纹状体、皮层多巴胺(DA)、多巴胺转运体(DAT)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海马、纹状体、皮层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黄组(10 g/kg)小鼠自主活动增加,静止时间降低,运动时间及路程增加,小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和错误只数增加,大脑海马、纹状体、皮层中DA、DAT含量显著降低,病理检测有明显损伤;桂枝组(6.67 g/k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麻黄组(10 g/kg)相比,麻黄-桂枝3:2组(10 g/kg+6.67 g/kg)、麻黄-桂枝3:1组(10 g/kg+3.33 g/kg)小鼠自主活动减少,静止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及路程降低,小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和错误只数减少,小鼠大脑海马、纹状体、皮层中DA、DAT含量增加,其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桂枝能够抑制麻黄所致的中枢的兴奋作用,改善小鼠行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减少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桂枝比例的增加,桂枝拮抗麻黄中枢毒副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麻黄汤解表发汗的研究方法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麻黄汤方由麻黄 (EphedraSinicaStapf.)、桂枝 (CinnamomumCassiaPres1.)、杏仁(PrunusArmenlacaL .)、炙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组成。麻黄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表证 ,但因配伍不同 ,麻黄用量不同 ,体现麻黄发汗、平喘、利水的不同。《伤寒论》太阳篇第 35、5 1、5 2、37、4 6、5 5、36、2 3、2 5、31等条文 ,分别论述了伤寒表证的不同发病时间和病邪轻重程度的不同 ,并开列了不同方剂 :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四方。第 35条“太阳病 ,头疼 ,发热 ,身疼 ,腰痛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