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阳合病中散太阳之邪,但仲景并未提及太阴病某个方药与桂枝汤连用,以散太阴之湿邪,实则以桂枝汤统太阴兼太阳二病。又如厥阴病篇提到下利,腹满痛,身体疼痛者,其治法为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  相似文献   

2.
桂枝加大黄汤出自《伤寒论》第 2 79条 :“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究竟何谓大实痛 ?大实痛是属太阴还是属阳明 ?古今诸多医家俱认为该方“大实”是实在阳明。桂枝加大黄汤是为表解太阳里泻阳明而设。笔者认为桂枝加大黄汤证病机为阳明大实之说于理欠妥 ,兹析如下。1 在仲景诸方中 ,不要一见大黄就认为是苦寒通大便。温习大黄的性味不难看出 ,大黄味苦性寒 ,除独行气分 ,更善走血分。《神农本草经》中大黄“味苦主下瘀血 ,血闭寒热 ,破瘕积聚……”《日华子本草》…  相似文献   

3.
林家坤 《河南中医》2001,21(6):31-32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载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 79条 )对此两方的作用 ,历代医家甚少提出异议 ,多认为桂枝加芍药汤是解表和脾之剂 ,桂枝加大黄汤为解表攻下之方。在此 ,笔者试就两方作用问题 ,略陈管见 ,以就正于同道。1 桂枝加芍药汤能否解表的问题桂枝加芍药汤是由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衍变而来 ,据此 ,有的医学家认为本方有解表调中之用。如《医宗金鉴》云 :“本太阳中风 ,医以桂枝汤发之而反下之 ,因而邪陷入…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2 79条云 :“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由于本证中有“大实痛”,方中又有大黄一药 ,因而许多注家多把本条释为太阳误下 ,邪陷太阴 ,外搏阳明。笔者通过《伤寒论》的学习 ,感到此说与原文精神不符 ,因不揣浅陋 ,试析如次。1 伤寒注家的几种见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腹满时痛 ,与桂枝汤以解表 ,加芍药以和里”;“大实大满 ,自可除下之 ,故加大黄 ,以下大实。”喻昌《尚论篇》:“误下而腹满时痛 ,则其邪已入阴位 ,所以属在太阴也 ,仍用桂枝解肌之法”;“…  相似文献   

5.
一、表里双解大黄不具解表功用,仲景将大黄伍入解表或和解剂中,表里双解,使邪从表里同去。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是其代表。《伤寒·太阴病》篇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乃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而成,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而邪陷阳明。方中桂枝汤解未解之表,“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柯韵伯)。仲景虽将其列入太阴病篇,实属太阳阳明同病。大柴胡汤见于《伤寒·太阳病》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相似文献   

6.
正桂枝加芍药汤载于《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曰:"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历代医家多认为此方外解太阳之表,内调太阴之虚,治疗太阴腹满时痛,伴呕吐、下利之脾虚寒湿证。笔者随傅元谋老师门诊时,常见傅老师用此方治疗脾病失运,腐秽不下之证,究其原因,总结如下。1据《神农本草经》载芍药之功用,分析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由桂枝汤原方倍用芍药组成。芍药入药首  相似文献   

7.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阴病篇》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河北中医》1980年4期13页谌桂娥同志“对《太阴病证治》的初步认识”一文,论及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的“表里双解”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1]共载方剂(除厥方)计115首,其中用桂者就有41首;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而以桂枝为首命名的方剂就有21首。从太阳到厥阴篇,都有桂枝的轨迹。可见仲景认识桂枝的深刻及其应用之广泛和巧妙,兹试析之。1 为君药制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表虚)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脉浮弱或浮缓,是太阳表虚,营卫不和的表现,即桂枝汤的主证,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若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而数者,为余邪未尽。或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其小便…  相似文献   

9.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芍药汤药用:“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此方再加大黄二两,则为桂枝加大黄汤。  相似文献   

10.
目前,祖国医学对《伤寒论》少阳位置的认识,尚未统一,因此对少阳病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寒热往来的解释亦有争议,故笔者不揣荒陋,陈以拙见,请教于同道。一、从阴阳消长看少阳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洽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在《素问·经脉别篇》文中亦提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下法治疗阳明腑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辉  侯舒 《新中医》1994,26(1):62-62
浅谈下法治疗阳明腑实的体会罗建辉,侯舒,李潮芳仲景《伤寒论》的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六经虽然与《素问·热论》有源流的关系。但二者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伤寒论》的六经,是以脏腑经络受邪所出现的症状作为辨证纲领,既论实热...  相似文献   

12.
谢红东  蔡力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22-1424
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经方临床大家,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正本清源,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执简奴繁的作用。笔者有幸跟随胡老高足冯世纶教授学习,得以了解和掌握胡老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本文笔者分别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破格救心汤加逆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桂枝汤加附子黄芪治疗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白虎桂枝加人参汤治疗阳明厥阴合病。通过5例不同临床病案,笔者探讨运用先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六经,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之八纲,再辨方证的方法,即应用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治疗杂病畏寒怕冷体悟。  相似文献   

13.
李若萍  李慧云 《河南中医》1994,14(4):202-204
桂枝在《伤寒论》中组方达42首,仅次于甘草,用桂名方23首,诸药难及!凡注《伤寒论》无不解桂,但对桂枝误解之处尚有不少:如桂去皮,《医宗金鉴》按云“桂枝汤方,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云“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临证指南》方中每用桂枝末(是桂枝木)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张廷模云:“凡用桂枝之方均强调去皮使用……所去之皮又谓之粗皮、上皮、皮上甲错等”。叶因朴解功能曰“仲景用桂去皮是取其气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本为和解表里之剂,少阳枢机之方,然因少阳介于太阳、阳明之间,且少阳胆腑与厥阴肝木相表里,故在仲景之《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不仅存在于少阳病篇中,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篇中皆有论述,可见其运用之广泛.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279条曰:“本太阳病,医反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部分医家因为本证中有“大实痛”,在治疗上又用大黄一药,遂将“大实痛”看作是太阴病转出阳明腑实  相似文献   

16.
柯琴是清代著名的《伤寒论》注疏家 ,他所著《伤寒来苏集》,对后世《伤寒论》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就柯氏的“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这一论点 ,来探求柯氏对六经表证的认识。柯氏认为六经皆有表证 ,不唯三阳有表证 ,三阴亦有。其在《制方大法篇》中云 :“麻黄桂枝 ,太阳阳明之表药 ;瓜蒂栀豉 ,阳明里之表药 ;小柴胡 ,少阳半表半里之表药 ;太阴表药桂枝汤 ;少阴表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厥阴表药当归四逆汤。”这段条文明示了六经均有表证 ,而且具有相应方药。下面就六经之表分别加以讨论。1 太阳表证太阳主表 ,故六经虽有表证…  相似文献   

17.
叶新翠  李宏 《光明中医》2016,(19):2873-2875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一方,源于仲景《伤寒论》太阳篇。仲景立方凡200余首,其用桂枝者60余方,以桂枝为主药者30方。仲景又将此方冠于群方之首,可见此方比其它诸方疗效宏而变化多。桂枝汤,原是仲景用来治疗伤寒太阳表虚证的主方,以其能解肌表之邪,调和营卫。桂枝汤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19.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承气汤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效方,也是泻热通腑法的代表方剂。其用药相近,主治相仿,皆具清腑泻热之效。在《伤寒论》阳明实证病篇中论述颇多,太阳、少阴、厥阴病篇亦有提及,是仲景"下法"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