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的针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9α-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0β-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10-去乙酰基紫杉宁,Ⅰ)、2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9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9-去乙酰基紫杉宁,Ⅱ)、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13-去乙酰基紫杉宁E,紫杉佐匹定,Ⅲ)、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taxezopidine J,Ⅳ)、2α,7β,9α,10β,13-五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α-羟基-紫杉烷-4(20),12-二烯(紫杉平,taxuspine D,Ⅴ)、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taxagifine,Ⅵ)、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Ⅶ)、2α,5β,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7β,9α,10β-三去乙酰基-1β-羟基-巴卡亭Ⅰ,南方红豆杉醇,taxumairol C,Ⅷ)、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Ⅸ)、4α,13α-二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7β,9α,10β,15-四羟基-5,20-环氧-11(15→1)重排紫杉烷-11-烯(7,9,10-三去乙酰基重排巴卡亭Ⅵ,Ⅹ)。结论 化合物Ⅷ、Ⅹ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红豆杉针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两个罕见的双重排紫杉烷内酯类化合物wallifoliol()和tasumatrolH()。结论此两种化合物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在氘代氯仿溶液中化合物在室温下可以转化成5α-乙酰基-2α-苯甲酰氧基-4α,7β,9α,13α,20-五羟基-11(15→1),11(10→9)双重排紫杉烷-11-烯-10,15-内酯()。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西藏红豆杉 Taxus wallichinanaZucc.针叶中分得一新的紫杉碱类成分5α-O-(3′-二甲氨基-3′-苯丙酰基)红豆杉素 M[5α-O-(3′-dimethylamino-3′-phenylpropi-onyl)taxinine M](1),还分得2个已知成分7-O-乙酰紫杉碱 A(2)和2α-acetoxy-2′β-deacetylaustrospicatine(3)。将风干的该植物针叶用乙醇在室温下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美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了11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1)、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2)、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3)、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4)、5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羟基-13α-(Z)-桂皮酰氧基-紫杉烷-4(20),11(12)-二烯(5)、2α,5α,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南方红豆杉醇C,6)、2α,5α,10β,13α-四乙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12)-烯(10-乙酰基南方红豆杉醇C,7)、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紫杉佐匹定J,8)、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9)、2α-羟基-9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3(11)-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0)、7β-木糖基-10-去乙酰基紫杉醇(11)。结论 化合物1~5、8~10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美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 yunnan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12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9α, 10β-二乙酰基-2α-羟基-5α-桂皮酰基-3, 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2)、2α, 7α, 10β-三乙酰基-9α-羟基-5α-桂皮酰基-3, 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3)、2α-乙酰基-9α, 10β-二羟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 11-二烯-13-酮(4)、2α, 7β, 9α, 10β-四乙酰基-5α-桂皮酰基-11, 12-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5)、7β, 9α, 10β-三乙酰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 11-烯-13α-醇(6)、9-去乙酰基紫杉宁A(7)、5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8)、2α, 5α, 10β, 13α-四乙酰基-1β, 7β, 9α-三羟基-4, 20-环氧紫杉烷-11-烯(9)、7β, 9α, 10β-三乙酰基-2α, 5α, 13α-三羟基紫杉烷-4(20), 11-二烯(10)、7, 9, 10, 13-tetra-O-deacetylabeobaccatin VI(11)、taxacustin(12)。结论 化合物23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两种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提取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结果和结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紫杉烷类二萜化俣物,经鉴定为14β-(2-甲基丁酰氧)-2α,5α,10β-三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1)和5α-肉桂酰氧砸碎β,9α,10β,13α-四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2)。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了解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云南红豆杉心木的乙醇提取物,经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从其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得18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这18个化合物分别为12个紫杉烷:2α,5α,7β,9α,10β,13α-六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Ⅰ)、紫杉素(Ⅱ)、紫杉-4(20),11-二烯-2A,5A,10β-三乙酰氧基-14β,2-甲基丁基(Ⅲ)、10B-羟基-2A,5A,14β-三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Ⅳ)、1-去羟基巴卡亭Ⅳ(Ⅴ)、巴卡亭Ⅳ(Ⅵ)、巴卡亭Ⅵ(Ⅶ)、7,9-去乙酰基巴卡亭Ⅵ(Ⅷ)、10-去乙酰基云南红豆杉素(Ⅸ)、1B-乙酰氧-5-去乙酰基巴卡亭Ⅰ(Ⅹ)、巴卡亭Ⅰ(Ⅺ)、taxuchinA(ⅩⅡ);4个木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素(ⅩⅢ)、A-conidendrin(ⅩⅣ)、异紫杉脂素(ⅩⅤ)、落叶松脂醇(ⅩⅥ);2个其它化合物:肌醇甲醚(ⅩⅦ)、β-谷甾醇(ⅩⅧ)。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Ⅺ、ⅩⅡ、ⅩⅥ为心木部位首次分得的成分。结论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同云南红豆杉其他部位有一定的差异,但就红豆杉属而言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紫杉烷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液-固萃取以及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的干燥树皮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紫杉醇(taxol,Ⅰ)、三尖杉宁碱(cephaolman-nine,Ⅱ)、7-表-紫杉醇(7-epi-taxol,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Ⅳ)、7-木糖基-紫杉醇(7-xylose-taxol,Ⅴ)、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结论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 axusm a 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 lbrev ifo lio l(Ⅰ)、taxayun tin E(Ⅱ)、acety ltax in ine B(Ⅲ)、5-ep 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 innam oy loxy-taxa-4(5),11(12)-d iene(Ⅴ)、taxach 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axus ma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lbrevifoliol(Ⅰ)、taxayuntin E(Ⅱ)、acetyltaxinine B(Ⅲ)、5-ep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innamoyloxy-taxa-4(5),11(12)-diene(Ⅴ)、taxach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从东北紫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的干燥茎皮中分得6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desacetoxyaustrospicatine(Ⅰ),紫杉醇(Ⅱ).cephalomannine(Ⅲ),2-去乙酰氧基红豆杉素丁(Ⅳ),紫杉宁B(Ⅴ),10-去乙酰-7-O-β-D-木糖基紫杉醇(Ⅵ),其中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又名紫杉、赤皮松、紫柏松,《本草推陈》记载有利尿、通经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含有二萜类化合物,如紫杉宁(taxinine)、紫杉宁A、紫杉宁H、紫杉宁K、紫杉宁L等[1],另外还含有包括紫杉醇在内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  相似文献   

13.
从美丽红豆杉Taxus mairei Lemee et Levl S.Y.Hu树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taxumairol B(Ⅰ),7,2‘-二去乙酰氧基-austropicatine(Ⅱ),taxine Ⅱ、taxinine A(Ⅳ)、taxinine M(Ⅴ)和taxezopidineG(Ⅵ)。除Ⅰ以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的特有植物,在我国自然生长的5种红豆杉中分布最广,蕴藏量也最大,其化学成分研究在我国展开得最早,研究的时间最长也最彻底,到目前为止已经从我国南方红豆杉的根、茎、叶、皮、种子等不同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47种化合物,包括二环紫杉烷类、各种三环紫杉烷类、松香烷类、9(10→20)重排的松香烷类和海松烷类二萜,以及木脂素类、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现总结过去20年南方红豆杉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从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nana Zucc.树皮中分得2个新的重排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粉碎的该植物干树皮用甲醇浸泡1周(分3次)。甲醇提取物过滤并真空回收溶剂,所得残渣于水和正己烷中分配。水层用氯仿提取,氯仿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甲醇洗脱得3个主要部位,它们再经制备TLC分离,以氯仿-甲醇和  相似文献   

16.
取1~3年生南方红豆杉中各部位(包括树根、树皮、叶片、枝条、主干木质部)进行分离,分析其在全株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定量分析其各部位中紫杉醇、10DABⅢ、7-木糖紫杉醇的含量;发现南方红豆杉中各部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对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分类加工,从而达到最好的提取分离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Bai  J  杨韵若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8-29
作者曾通过优选培养条件,获得了可快速、稳定生长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愈伤组织(CR-5)。在该项研究中,作者检测了在光辐射下及在含有β-环糊精的培养液中培养的CR-5中的化学成分。东北红豆杉在含有0.5或1.0mg/L NAA的改良Gamborg's B5培养基中培养后,从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的种子千金子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结构类型多样的22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戟因子L1[euphobia L1,3-O-苯乙酰基-5,15-O-二乙酰基-6(17)-环氧续随子醇,1]、3,7-O-二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2)、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3)、3-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4)、20-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5)、3-O-肉桂酰基-15,17-O-二乙酰基-17-羟基交京大戟醇(6)、3-O-苯甲酰基-5,15,17-O-三乙酰基-17-羟基异续随子醇(7)、3-O-烟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8)、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O-烟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9)、巨大戟醇(10)、续随子醇(11)、七叶树内酯(12)、β-谷甾醇(13)、棕榈酸(14)、1,2,3-三羟基苯(15)、2,3二羟丙基十九碳酸酯(16)、2,3-二羟丙基-9-烯-十八碳酸酯(17)、2,3,4-三羟基丁基-十五碳-3-烯碳酸酯(18)、金色酰胺醇脂(19)、苯甲酸(20)、对羟基苯甲酸(21)、油酸(22)。结论 其中化合物10、11、14~19是首次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其主要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从大戟科小狼毒Euphorbiaprolifera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二萜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为3,5,8-三乙酰基-5α-苯甲酰基-14-丙酰基曼西醇类二萜(3,5,8-triacetyl-5α-benzoyl-14-propanoylmyrsinoltypediterpenewithC9~C10cyclizedtoformanadditionallactonering,Ⅰ),3-乙酰基-5β,8α-二苯甲酰基-14-丙酰基曼西醇类二萜(3-acetyl-5β,8α-dibenzoyl-14-propanoylmyrsinoltypediterpenewithC9~C10cyclizedtoformanadditionallactonering,Ⅱ)。其中Ⅱ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条件,获得含紫杉醇量高的红豆杉愈伤组织,明确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紫杉醇量的关系。方法 探讨了适合南方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激素组成及浓度。比较了南方红豆杉 (种胚、幼茎、幼芽)、曼地亚红豆杉 (种胚) 和太平洋红豆杉 (种胚) 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的生长特点和紫杉醇的量,分析了不同愈伤组织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添加 3.0 mg/L 2,4-D 的 Murashige & Skoog (MS) 培养基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诱导,诱导率高于 92%。添加 2.0 mg/L 2,4-D 与 1.0 mg/L 6-苄基腺嘌呤 (6-BA) 的继代培养基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的紫杉醇积累。同一培养条件下,南方红豆杉种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紫杉醇量最高,达到干质量的 0.027%。含紫杉醇量高的愈伤组织,其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 (GGPPS)、紫杉二烯合成酶 (TASY)、紫杉烷-10β-羟化酶 (T10βH)、10-去乙酰巴卡亭Ⅲ-β-O-乙酰转移酶 (DBAT)、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基因 (PAM)、去苯甲酰紫杉-N-苯甲酰转移酶 (DBTNBT) 等酶基因的表达水平高。结论 从南方红豆杉的种胚为外植体源获得了含紫杉醇量高的愈伤组织,提高 GGPPS、TASY、T10βH、DBAT、PAM、DBTNBT 的表达水平将促进紫杉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