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80例胰腺炎患者常规磁共振(MRI)及MRCP图像,分析胰腺炎相关病变的异常影像表现,以评价MRCP在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0例中,MRCP发现胰腺炎相关病变者149例(占82.7%),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者31例(占17.3%)。其相关病变包括胆系结石103例,胆管炎症或狭窄12例,胰头、壶腹周围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8例,胰腺分裂3例,胆胰管合流异常6例,胆管或者胰管变异25例,胰腺囊性病变8例,胆管癌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胰管结石同时伴扩张5例。结论 MRCP对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望取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为胆胰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胆胰管疾病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炎症及其它但胰管病变的MRCP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胆胰管结石的MRCP表现为胆胰管高信号胆法、胰液内大小、形态不同的低信号改变,肝内胆管结石可见胆总和下段突然变窄或移位;胆管炎除见肝外胆管轻度扩张表现外,胆总管下端形态基本正常;胰腺炎可显示为串珠状胰管扩张、假性囊肿,本组MRCP定性诊断率为88.1%。结论 MRCP在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CP对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胰头癌与30例胰头炎性肿块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胰头癌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83.3%),病灶处截断(86.7%),远端胰管呈光滑均匀扩张(70%);胆管扩张(83.3%),胰头处截断(70%);肝内胆管扩张(80%),软藤征(36.7%);不相交征(83.3%);双管征(46.7%),四管征(36.7%)。胰头部炎性肿块组的MRCP特征包括:胰管扩张(60%),病灶处胰管穿通(86.7%),远端胰管串珠样扩张(56.7%);胆管扩张(40%),病灶处逐渐变细或正常;肝内胆管扩张(36.7%),枯树枝征(36.7%);胰管结石(46.7%)及假囊肿(30%)。结论胰头癌与胰头部炎性肿块的MRCP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MRCP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中,良性梗阻23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肝外胆管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改变;恶性梗阻14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截断,胆胰管扩张,出现"双管征",肝内外胆管扩张一致。恶性梗阻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者。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场强胆胰管水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尤其是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 0.5T中场磁共振对42例临床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所有病例均一次检查成功.观察MRCP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 中场强MRCP可清晰显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胆胰管扩张程度和范围,对胆管癌、胰腺癌、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硬化性胆管炎及胰腺炎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中场强MRCP检查图像清晰、无创伤性,MRCP结合MR平扫,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管扩张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检查、手术证实的45例胆管扩张患者的MRCP影像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胆管扩张患者中胆总管结石24例,胆管癌10例(肝门部7例,胆总管3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MRCP对胆管扩张、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100.00%,扩张病因诊断符合率93.33%(42/45).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手段,诊断胆管扩张部位和病因的准确性高,应作为胆管扩张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海南医学》2010,21(20):99-101
目的探讨"双管征"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对壶腹周围病变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捅理证实27例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对MRCP的影像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Ⅰ型18例,占66.7%,Ⅳ型9侈0,占33.3%。扩张的胆总管直径均在2cm以上,3.1cm-4.0cm最多见(11例),占40.7%。肝内胆管扩张1.0~4.0cm。扩张胆总管以囊状扩张为主(21例),占77.8%。受累位置在胆总管中段及上中段最常见(17例),占63.0%。MRCP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CP为小儿提供了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术前诊断准确率高,能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诊断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 MR/I Echo plus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相关软件和水成像技术,检查了18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确诊后16例Ⅰ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Ⅳ型患者施行了囊肿切除肝门部狭窄胆管整形,胆肠Roux-Y吻合术。结果:18例CCC患儿术前行MRCP检查,可充分清晰显示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1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直径1.3-20cm,按Todani分型Ⅰ型16例,Ⅳ型2例,术中所见与MRCP影像相符合。结论:MRCP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出CCC患儿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系统及部份胰管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本病的确诊及分型,并可指导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胰胆管扩张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胰胆管扩张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和42例慢性胰腺炎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资料.每例均口服钆喷酸葡胺(Gd-DTPA)稀释液后分别行常规MR平扫和MRCP扫描.结果 胰腺癌组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主要特征包括:(1)胰管扩张多呈平滑状,且在肿块区截断(16例,占72.7%);(2)扩张的胆总管多呈突然截断(18例,占90%),部分见肝内外胆管均扩张(12例,占42.8%);(3)"双管征"(19例,占86.5%).慢性胰腺炎组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主要特征:(1)胰管粗细不均的不规则扩张,且贯通病变区(20例,占60.6%);(2)肝内胆管少见扩张,胆总管扩张逐渐变细(8例,占80%);(3)部分可见胰胆管结石(5例,占11.9%)、胰腺假性囊肿(21例,占50%)形成.结论 胰胆管扩张的不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表现对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良、恶性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对4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准确率88.9%;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周围有胆汁包绕或为"杯口状"阻塞,胆管炎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恶性病变表现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性狭窄。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MRCP征象结合血清CA199检测对低位性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低位性胆道梗阻并同时进行血清CA199检测的患者51例。分析比较良恶性梗阻的MRI、MRCP征象及血清CA199水平。结果(1)低位性胆道梗阻恶性组与良性组间的血清CA19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恶性组肝内胆管中重度扩张者占88.9%,良性组轻中度扩张者占87.8%,两组间轻度及重度扩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3)恶性组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者占55.6%,而良性组呈枯枝状者占87.8%,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4)恶性组胆总管下端表现为杵状或菜花状改变者占44.4%;良性组胆总管末端表现逐渐变细者占72.7%,但除菜花状改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种征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胆囊增大及胰管扩张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及MRCP能较清楚的显示低位性胆道梗阻的影像征像,结合血清CA199水平对低位性胆道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可达100%,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MRCP检查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秋华  周萃阶 《当代医学》2010,16(33):18-18
目的研究LC术前MRCP对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而疑似胆总管结石的103例患者的术前MRCP检查结果。结果 MRCP可明显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发现胆道解剖变异。结论 MRCP可以有效降低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及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9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为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且术前已行MRCP的病人。结果 MRCP发现单纯胆囊结石1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6例。术后证实单纯胆囊结石1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MRCP对于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97.2%。结论 3.0 T MRCP准确性较高,是术前诊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肝内外恶性胆管阻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MR I检查采用T1W I和T2W I常规序列,所有病例均做MRCP扫描。结果:15例患者MR 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阻塞性病变中,胆管腺癌9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瘤2例。阻塞部位在肝门部7例,胰腺部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结论:MR 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壶腹部胆管癌的直接肿块征像较少,以间接阻塞征像为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留胆道结石的原因、诊断、预防、处理等.方法:回顾分析LC术230例,LC术后发现残留胆总管结石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于LC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胆汁性腹膜炎等症状;腹痛症状最早于术后第3天出现,最迟为术后90天.31例病人术前无MRCP和ERCP检查,术中也无胆道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探查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两阶段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探查的病例资料:1995年-1999年间的46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扩张或伴有黄疸。2001年-2006年间的30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扩张或伴有黄疸,并经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筛检确认。结果 第一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示无结石28例,占60.8%(28/46)。第二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示无结石7例,占23.3%(7/30)。结论 根据B超显示胆总管扩张及黄疽而行胆总管探查的阴性率高(P〈0.05),胆源性胰腺炎应严格掌握胆总管探查指征,MRCP可无创性地显示胆总管系统,有助于胆源性胰腺炎是否行胆总管探查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腹胀、黄疸等症状而行MRCP检查的病例,观察分析PCS的MRCP表现。结果:132例PCS病人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MRCP图像,其中胆管结石64例(48.5%);胆总管末端狭窄24例(18%);胆囊管残端异常(残端过长或残余胆囊)18例(13.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例(2.3%);肝总管狭窄2例(1.5%);胆总管囊肿2例(1.5%);急性胰腺炎2例(1.5%);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多发结石1例(0.76%);胆管癌1例(0.76%);未发现明显异常21例(15.9%)。结论:MRCP对明确PCS的病因有很大帮助,能指导临床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在PC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