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45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16.3%,其中CD13为14.6%,CD33为8.4%,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的CR率明显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分别为35.2%和69.7%)。2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23.8%,其中CD7为12.4%,CD19为9.7%;AML淋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分别为41.6%和62.1%)。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使诊断更精细、确切,对判断预后、鉴别诊断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Ly+AML型和My+ALL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Ly+AML(表达淋巴系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y+ALL(表达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AL(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预后,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AL(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EGIL(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积分系统,将患者分为5组ALL 43例,AML 53例,Ly+AML 39例,My+ALL 53例,BAL 9例.结果表明Ly+AML(淋系抗原以CD7表达最常见,占53.8%)与My+ALL(髓系抗原以CD13表达最常见,占47.2%)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完全缓解(CR)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y+ALL的例数相对更多.ALL与My+ALL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CR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与Ly+AML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及CD34阳性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的CR率相对更高.BAL与Ly+AML和My+ALL相比,虽然BAL患者的CR率(仅37.5%)明显低于前两者(分别低了16.8%和27.8%),但是由于BAL的例数太少,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y+AML的临床化疗可能应兼顾AML+ALL的两方面,因为它的预后因淋系抗原的表达而更差;而对于My+ALL来说,它的预后并没有因髓系抗原的表达而与ALL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与ALL相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周格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01-1002,100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情况和意义。方法分析120例AML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伴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AML总数的30.0%,其完全缓解率较不伴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的AML(LY-AML)低,CD56阳性的AML易发生髓外浸润。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表达个别淋巴系分化抗原,细胞免疫组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正确诊断,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CD45/SSC双参数方案对135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1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较高的抗原依次是MPO(94.8%)、CD33(94.8%)、CD13(90.4%)、HLA-DR(74.1%)、CD117(65.2%)和CD34(61.5%)。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L伴淋系抗原表达以CD7(32.6%)最为多见,其次为CD56(26.7%)和CD19(10.4%)。共发现4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ABL),同时具有髓系和淋系抗原表达。结论 MPO、CD33、CD13是诊断AML最敏感的抗原。CD7、CD56、CD19在AML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AML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淋系分化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淋系和髓系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2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11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尚有淋系抗原表达(Ly^ AML)。Ly^ AML初诊时肝脾结肿及血像特点与Ly^ AML组无显著差异,用标准诱导化疗仅有1例获长期缓解。结论:Ly^ AML对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选择兼顾ALL ANL的方案可望提高治疗效果:Ly^ AML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可能与CD34^ 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白血病,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用特异性抗体将急性淋巴系白血病分为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②用特异性抗体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分型更明确。③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Ly AML)和混合型白血病。结论免疫学分型能反映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形态学酷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骨髓细胞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骨髓细胞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该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为淋巴系统疾病,但免疫表型分析亦为髓系抗原表达,细胞遗传学分析该例患者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对化疗反应性差。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可表现淋巴细胞样特点,结合免疫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别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比对研究。方法对1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11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 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88例(占46.3%),急性淋系白血病88例(占46.3%),未分化白血病3例(占1.6%),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1例(占5.8%),其中髓系与B系共表达的抗原7例(占3.7%),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和CD10表达量较高;髓系与T系共表达的抗原3例(占1.6%),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抗原CD5和CD7表达量较高;髓系、B系与T系均表达的抗原1例(占0.5%)。此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高表达CD34胞膜抗原(占8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发病率较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有特异性,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陈琳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51-1153
目的:分析表达CD7抗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38例初发AML住院患者,采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免疫表型,用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CD7+AML与CD7-AML进行对比。结果:CD7+AML的髓外白血病发生率高于CD7-AML(P<0.05),其他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CD7抗原表达与AML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区分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方法。方法选择正常骨髓标本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髓系原始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并将标记抗原用于分析初发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以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模式和确定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抗体组合,更好地提示患者复发情况。并将流式细胞术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和PCR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20例非恶性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标本中髓系原始细胞的免疫表型,CD117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2.51%±0.84%,CD34阳性髓系原始细胞占1.21%±0.83%,均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检测346例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异常免疫表型有314例,占90.80%,其中跨系表达抗原主要包括CD7(31.21%)、CD56(23.70%)、CD19(13.87%),跨阶段共表达的抗原包括CD34/CD64(2.89%)、CD14/CD117(1.16%),抗原表达强度变化或抗原缺失主要包括原始粒细胞不表达HLA-DR(4.62%)、CD13(7.51%)或CD33(12.14%),以及单核细胞不表达CD14(5.20%)。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1例,有异常免疫表型的仅占16.7%,低于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根据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模式,与PCR结果符合度高,能很好地提示白血病进展。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不同于正常来源原始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特征,适合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并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和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淋巴系标志的意义。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38例AML的24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其中21例同时作核型分析。结果:30例患者仅表达髓系标志(Ly-AML),8例患者同时表达髓系及淋巴系标志(Ly-AML).Ly AML作核型分析6例,其中5例核型异常。治疗4例,仅1例完全缓解。结论:Ly AML异常核型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1(AMLM1)免疫学特征及其预后,同时探讨其与AMLM2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学鉴别的要点。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7例M1的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17例进行核型分析;另外,选择同期51例M2的初诊患者及58例ALL初诊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M1患者的CD33阳性率达到100%,且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p〈0.05);Ly+AML的M1患者的T系抗原阳性率高于Ly+AMLM2患者(p〈0.05);与ALLPro-B相比,AMLM1患者高表达HLA-DR,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7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ALLPre-B相比,M1患者高表达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T系抗原CD4、CD5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T-ALL相比,M1患者早期抗原HLA-DR、CD34,髓系抗原CD13、CD15、CD33、CD117、MPO均显著高表达(p〈0.05);M1患者中CD7+患者CR率和CD7-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4+患者CR率和CD34-患者CR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1患者CR率低于M2患者(p〈0.05),其达到CR的时间长,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高(p〈0.05),高白细胞白血病的CR率低(p〈0.05)。结论:M1患者的髓系抗原CD33、CD13均高表达,早期抗原HLA-DR也高表达,但髓系抗原CD11b、CD15、MPO、CD117表达不高,T系抗原CD4、CD7高表达;M1和M2免疫学方面没有明确的、特征性的标志可用来鉴别,但M1患者的CD11b、CD15、MPO、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M2患者,在鉴别M1与M2时可作为参考指标之一;形态学上不易分辨的AMLM1和ALLPro-B,ALLPre-B,T-ALL可以通过免疫学特征的分析得到鉴别;CD117主要表达于AML,对于AML和ALL的鉴别诊断有意义;M1患者的预后比M2患者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FAB亚型将交叉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分组,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分析的淋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2、CD7、CD19、CD56以及其他多个同时表达的淋系抗原,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分析的髓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13及同时表达的CD13/CD33。以同期无交叉抗原表达的AML和ALL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有无差别。结果表明:161例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1例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分为仅伴CD7表达的AML即CD7(+)AML24例,仅伴CD19表达的AML即CD19(+)AML14例,伴CD2表达的AML即CD2(+)AML(包括CD2与CD19共表达病例)8例,伴CD56表达的AML即CD56(+)AML(包括CD56与CD2或CD19共表达病例)10例,表达2个及2个以上淋系相关抗原的AML即Ly≥2(+)AML16例,仅伴CD13表达的ALL即CD13(+)ALL9例,伴CD13、CD33同时表达的ALL即CD13/CD33(+)ALL10例。无淋系抗原表达的AML即Ly(-)AML和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即My(-)ALL分别为41例、29例。与Ly(-)AML相比,Ly≥2(+)AMLCR率、RFS均明显偏低;CD56(+)AML的RFS较低,但CR率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与Ly(-)AML相比CR率、RFS均无明显差别。CD13(+)ALL组、CD13/CD33(+)ALL组与My(-)ALL组相比CR率、RFS亦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各抗原标志物的交叉表达对预后的意义应区别对待。AML伴CD56表达或多个抗原交叉表达时预后较差,而其他交叉表达的髓系或淋系抗原标志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巨核细胞系抗原(MK)表达与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成人初治AML患者211例进行检测。结果27例(128%)表达MK;AML亚型中以杂合急性白血病(HA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表达最高,分别为45.5%和24.1%。MK表达与CD34抗原、外周血高白细胞数、多药耐药糖蛋白(Pgp)高度相关(P<0.05),与染色体核型无关。MK+AML的完全缓解(CR)率为33.3%,明显低于MKAML的719%。结论巨核细胞系抗原表达可能起源于较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化,可作为临床判断疗效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及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多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并观察了给予标准化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4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33(82.9%)、CD13(81.5%)和CD117(78.O%)。30.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体表达,最常见为CD7(19.2%),其次是CD19(6.8%),共发现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 AML)化疗后cR率显著低于未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患者(P〈0.05)。CD7+患者cR率低于CD7-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CD7+的AML化疗后CR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淋系抗原(LyLAML)表达者在预后及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86例AML进行免疫分型,并以CD7、CD56、CD19为标志进行MRD检测。结果交叉表达现象在M5中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M2;CD7表达在Ly^+AML中最常见;首次化疗形态学完全缓解(cR)率Ly^+-AML病例低于L)r—AML病例;2年死亡率LytAML病例高于Ly^--AML病例;在MRD阳性检出率方面,CD7+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AML组与Ly^-A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Ly^+AML与LY—AML有不同的临床特点,CD7’AML和CD56^+AML预后差;CD7、CD56可以作为MRD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0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与诊断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根据抗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显示,三染色标记法检测180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有49.4%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除均表达髓系抗原外,同时有43.2%伴淋系抗原(CD4,CD7)表达。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能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