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含量。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AVP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非常显著(t=9.59,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4周时其血浆AVP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37,P<0.05),氯丙嗪治疗前后则变化不明显(t=0.85,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AVP代谢异常的现象;氯氮平等抗精神药物对体内AVP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含量。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AVP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非常显著(t=9.59,P<0.01);给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4周后其血浆AVP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2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AVP含量降低,抗精神药物氯氮平对体内AVP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神经肽Y含量。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非常显著(t=9.49,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氯氮平治疗4周,患者症状好转后,其血浆神经肽Y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2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NPY代谢异常;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体内血浆NPY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例及 PANSS 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t=6.89,7.54,7.82,9.66,6.70,7.33,8.13,9.25,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8.21,P<0.05);观察组患者的 TE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6.74,P<0.05)。结论: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义臣  曹江 《浙江医学》2023,45(9):922-926
目的分析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且使用氯氮平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7例,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组72例和正常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异常组与正常组在是否吸烟、氯氮平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病程、血浆氯氮平浓度以及是否服用碳酸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同时服用碳酸锂治疗是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氯氮平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病程≥10年是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程短、同时服用碳酸锂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异常的发生风险较大,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氮平、氯丙嗪的疗效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6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予以固定剂量的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八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治疗前及结束时检测血清谷氨酸含量各一次,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谷氨酸含量氯氮平组[(114±37)μmol/L]、氯丙嗪组[(111±29)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62)μmol/L],t值分别是3.02、3.23, P<0.01.治疗后氯氮平组血清谷氨酸含量 [(149±36)μmol/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t=5.86,P<0.01),且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含量变化值与SAN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502,P<0.01),氯丙嗪组则不.结论氯氮平能影响谷氨酸能系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氮平、氯丙嗪的疗效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6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予以固定剂量的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八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定.治疗前及结束时检测血清谷氨酸含量各一次,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谷氨酸含量氯氮平组[(114±37)μmol/L]、氯丙嗪组[(111±29)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62)μmol/L],t值分别是3.02、3.23, P<0.01.治疗后氯氮平组血清谷氨酸含量 [(149±36)μmol/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t=5.86,P<0.01),且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含量变化值与SAN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502,P<0.01),氯丙嗪组则不.结论氯氮平能影响谷氨酸能系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测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并测BPRS和TESS.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3、4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t1=2.5857,P1<0.02;t2=3.2804,P2<0.005;t3=3.7658,p3<0.001;t4=3.659,P4<0.001.结论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有显著影响,氯氮平具有明显的拟胆碱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探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硫酸镁治疗4h时内皮素的变化,并以14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同期正常妊娠妇女高(P<0.05),硫酸镁治疗4h后血浆内皮素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轻度妊高征患者硫酸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轻度妊高征患者硫酸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可以通过调节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而起到治疗妊高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4种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入我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91例,分析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前后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浓度。结果:①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后TC(P〈0.05,P〈0.05)与TG(P〈0.01,P〈0.05)均显著升高。②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C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G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和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男性患者TC(P〈0.01,P〈0.05)与TG(P〈0.05,P〈0.05)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舒必利组女性患者TG升高的程度显著大于男性患者(P〈0.01)。结论:氯丙嗪、氯氮平对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A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 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 <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汉族群体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个体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病例组ε3/4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0%比22.38%,x2=9.864,P<0.05);病例组携带ε3/4基因型的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携带ε3/4基因型者[TC:(6.02±0.98) mmol/L比(4.87±0.97) mmol/L,t=6.301,P<0.05;TG:(2.04±0.42) mmol/L比(1.55 ±0.54) mmol/L,t=5.568,P<0.05;LDL-C:(2.81±0.53)mmol/L比(2.36±0.58) mmol/L,t =4.500,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1.16±0.47) mmol/L比(1.69±0.56),t=5.579,P<0.05];病例组中携带ε3/4基因型患者脂代谢异常程度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ε3/4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升高及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VBA)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溶栓时间窗,对62例VBA脑梗死分为两组:<4.5h组和4.5 ~6.0h组,各31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窗及不同年龄组间溶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P<0.05);<4.5h组、4.5~6.0h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BI指数均较溶栓前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90天,<4.5h组BI指数显著高于4.5 ~6.0h组(P<0.05);4.5~6.0h组<60岁患者的有效率47.1%,显著低于<4.5h组有效率77.4% (P <0.05),而4.5 ~6.0h组年龄≥60岁患者与<4.5h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h内溶栓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而4.5 ~6.0h溶栓中,年龄≥60岁患者出血的风险较低.结论 VBA脑梗死发病6h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4.5h内溶栓预后相对更好.对于发病4.5 ~6h的患者内不应轻易放弃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Repose系统舌骨悬吊术结合腭咽成形术与单纯腭咽成形术手术治疗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及糖代谢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26例重度OSAHS合并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手术组(n=14)和单腭咽成形术组(n=12).手术前后监测所有患者FBG、PBG、FINS、GHbA1 c、leptin和HOMA-IR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方面,术后6个月及1年组间比较,联合手术组较单纯腭咽成形术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在PSG监测指标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AHI和LSaO2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血糖及其代谢指标方面,除FINS外,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在其他各指标上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而组间比较表明,联合手术组在FBG、PBG、GHbA1 c、leptin和HOMA-IR等指标上较单手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行Repose系统舌骨悬吊术结合腭咽成形术对重度OSAHS合并T2DM患者有极大获益,推荐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7.
孟春力  周成亮 《医学综述》2014,20(19):3622-3624
目的研究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接受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8±17.4)min vs(148.2±26.9)min,t=5.982、P<0.05]、术中出血量[(42.8±9.3)mL vs(104.9±19.4)mL,t=8.782,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9)d vs(7.3±1.8)d,t=6.985,P<0.01]、住院总时间[(7.5±1.3)d vs(12.4±3.1)d,t=7.227,P<0.05)]及住院总费用[(4.6±0.8)万元vs(12.4±2.8)万元,t=10.85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评分[(8.3±1.1)分vs(8.1±1.5)分,t=0.893,P>0.05]、日本骨科学会腰痛量表评分评分[(4.2±0.8)分vs(4.3±1.0)分,t=0.683,P>0.05]及改善率[(61.3±11.4)%vs(60.9±13.2)%,t=1.42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率及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相比,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筛选出1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瑞波西汀+氯氮平)(n=57)和对照组(安慰剂+氯氮平)(n=57),实验期间,氯氮平剂量不变,瑞波西汀为8mg(装入空胶囊两粒)/日,安慰剂与瑞波西汀等量(淀粉胶囊两粒)/日。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因子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阴性因子中除交流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外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瑞波西汀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5-羟色胺2A受体(HTR2A)及5-羟色胺2c受体(HTR2C)基因在氯氮平诱导代谢综合征(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将199例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选取DRD2、HTR2A及HTR2C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00497、rs6311和rsl414334,采用SNaPshotSNP基因分型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腰围、FPG、TG、HDL、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rsl800497不同基因型携带者F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P=0.036),其中T/T基因型携带者FPG水平显著高于C/T携带者(P=0.011)。结论DRD2基因rsl800497可能不是氯氮平诱导MS的直接作用位点,但可能通过影响DRD2表达,造成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增加M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