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下简称乙肝疫苗)的诞生,保护了乙肝易感人群。目前,我国已具备在一部分人群中进行乙肝免疫预防的必要条件。鉴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相当常见,需接受免疫保护人较多,乙肝疫苗的供应尚难满足要求,人群普种既不合理,也不实际,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方案。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可中和 HBV 的感染力。正常人接受HBsAg 的刺激后,使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出现抗—HBs,获得了对 HBV 感染的免疫力。疫苗接种产生主动免疫的作用,主要适用于乙肝易感者暴露前的免疫保护。重点保护人群的确定:根据对产前检查孕妇的 HBsAg 的测定发现阳性率为11.0%。没有接受乙肝疫苗的 HBsAg 阳性母亲所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坡头区幼儿园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2006年幼儿园儿童3176例,分别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然后给予免疫指导。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79%;3,4,5,6岁分别为0.13%、0.21%、1.44%、1.60%。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32.15%;3,4,5,6岁分别为40.98%、38.36%、26.64%、20、2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及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弱阳性者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指导并实施接种方案。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率与免疫预防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及时对免疫低下者进行再次免疫接种乙肝疫苗,以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连地区儿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其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一步法(ELISA)检测6534份血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共获得62份HBV感染标本,占全部标本的0.95%。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和恢复期,共发现13种模式,感染期模式以5、8、9、10为主。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8.37%。结论:大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乙肝疫苗接种、父母的感染以及母婴传播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月海 《西部医学》2013,25(7):1020-1022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医院进一步预防医患间HBV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281名医务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HBV感染率53.38%,其中HBsAg阳性率11.39%,男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0.92%,女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1.7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临床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5.17%,非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4.8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HBsAg阳性率,五项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者占46.62%,主动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者(包括部份被动免疫者)占31.67%。结论积极改善精神病患者居住条件,加强预防与及时治疗HBV感染的精神病患者,大力宣传和提高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HBV在医患间和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是当前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静宁县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7个乡镇的15岁以下的1260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HBV感染标志物,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15岁以下人群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95%、78.97%、5.16%,HBV感染率为6.98%。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95%,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趋势=60.569,P=0.000)。结论:1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减小而升高;乙肝疫苗接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通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南通市从1992年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探索乙肝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9岁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共采集4 535例血清进行检测,收集4 513份调查表,1~59岁人群HBsAg?抗-HBs?HBV的标化阳性率分别为5.88%?42.34%?11.54%;其中5岁以下HBsAg标化阳性率为0.91%?HBV阳性率在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的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均低于无免疫史者?结论:南通市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1~59岁人群HBsAg和HBV阳性率均已经达到控制目标,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抗-HBs阳性率也低于全国水平,表明南通市在实践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人乙肝控制方面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于洪区1-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进行检测。结果: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50%,接种疫苗1年的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0.36%,随接种年数的增长抗-HBs阳性率下降趋势明显。在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有28.93%的儿童的阳转率处于微弱阳性状况。结论:应根据抗-HBs检测结果,及时给予乙肝疫苗补种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27-1129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阴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抽取1~59岁人群3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安康市汉阴县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4.9%,抗-HBs阳性率为57.2%,抗-HBc阳性率为32.7%,HBV感染率为50.7%。免疫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HBV感染率15~59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4岁组高于1~4岁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患者,再次进行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仍然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患者,检测其乙肝5项、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以及谷丙转氨酶(Au)水平。结果:30例患者2次接种乙肝疫苗,其中15例抗-HBs阳性、5例抗-HBs(±)、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ALT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形成乙肝表面抗体可能与免疫应答迟缓、HBV的隐匿性感染、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灵山县2~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病毒(HBV)高流行区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按照横断面调查研究原理,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灵山县2~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5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 调查了1 594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覆盖率为100%;5岁以下儿童HBsAg标准化阳性率为0.17%(3/832,95%CI:-0.11~0.45);抗-HBs标准化阳性率为68.98%(95%CI:66.71~71.25);HBeAg 和抗-HBe 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0.16%(95%CI:-0.04~0.36)和0.38%(95%CI:0.08~0.68);抗-HBc 标准化阳性率为43.97%(95%CI:41.53~46.41)。不同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P<0.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乡分布、低出生体重和分娩医院级别与抗-HBs阳性率有关,加强免疫与低龄儿童抗-HBs阳性率无关。3名HBsAg持续阳性儿童的母亲产检检测HBsAg阳性。结论 广西灵山县达到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目标 (<1%);已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学龄前儿童没必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理州农村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和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2 063例。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 结果 2 063例农村育龄期妇女中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 45例(2.18%),表面抗体(HbsAb)阳性734例(35.58%),核心抗体(HBcAb)阳性243例(11.78%)。HBV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共7种,以易感模式为主(59.38%)。山区育龄期妇女HBcAb阳性率高于非山区,少数民族育龄期妇女HBcAb阳性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调查地和民族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sA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cAb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育龄期妇女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史育龄期妇女HBsAg和HBcAb阳性率低于无免疫史者,HBsAb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理州农村育龄期妇女HBsAg阳性率接近于低流行水平,约60%人群处于HBV易感状态,应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促进育龄期妇女在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潘捷云  王军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40-1142
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岁常住儿童及青少年,对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66名调查对象中感染HBV70例,感染率为19.12%;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密接者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降低HBV感染率的工作重点在于发现HBsAg阳性孕妇并建议其到较好的医院分娩,同时改善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目前长沙市乙肝的流行状况,了解长沙市乙肝分型模式及阳性率,为临床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长沙市中心医院体检标本838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其含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23.04%,单抗-HBs阳性率为28.07%.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31~40岁组(26.69%),最低为0~10岁组(6.26%).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单抗-HBs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8389例样本共检出26种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其中发现6种特殊的乙肝标志物模式.结论:长沙市人群HBsAg携带率较高,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本研究中发现的几种特殊的乙肝标志物模式出现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封秀红  殷毅峥 《河南医学研究》1999,8(3):270-271,277
目的: 探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持久性。方法:应用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RPHA) 法从1500 名孕妇中筛查出82 名HBsAg ≥1∶64 的滴度阳性携带者的新生儿,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人数比例为3∶1) 。疫苗组在新生儿出生24 h 内注射第1 针,1 月、6 月龄分别注射第2 针、3 针乙肝疫苗,对照组按同样程序注射安慰剂。结果: 在第13 年时疫苗组抗 HBs 阳性率仍高达5932 % (35/59) ;对照组13 年中有2353 % (4/17) 受到自然感染后变为抗 HBs 阳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疫苗组的抗 HBs阳性者中,抗 HBsGMT 峰值也在第12 个月,S/N 值为6884 ,到13 年时已下降到1782 ,相当于高峰的1/4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出生时疫苗组与对照组HBsAg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外,疫苗组HBsAg 阳性率一直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第13 年时疫苗组和对照组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677 % 、470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3 年时,大部分仍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hepatitis B virus (HBV) serological markers, and the demographic factors related to HBV infection.
Methods We enrolled all patients tested for HBV serological markers, such as 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V surface antibody (HBsAb),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hepatitis B e antibody (HBeAb), HBV core antibody (HBcAb), and HBV-DNA from July 2008 to July 2009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The positive rate of each HBV serological marker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gender, age, and de- partment,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V-DNA among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BsAg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Among 27 409 samples included, 2681 (9.8%) were HBsAg positive. Whe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9 age groups, the age-specific positive rate of HBsAg was 1.2%, 9.6%, 12.3%, 10.9%, 10.3%, 9.7%, 8.0%, 5.8%, and 4.3%,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in non-surgical department, surgical department, and 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 was 16.2%,5.8%,and 4.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of males (13.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7.3%,P=0.000). Among the 2681 HBsAg (+) patients, 1230 (45.9%) had HBV-DNA test, of whom 564 (45.9%) were positive. Patients with HBsAg (+), HBeAg (+), and HBcAg (+) result usually had high positive rate of HBV-DNA results (71.8%,P=0.000).
Conclusions Among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was relatively high. Age group of 20-29, males, and patients in non-surgical departments wer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gh positive rate of HBs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