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里攻下法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法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LPS 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通里攻下中药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LPS 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表达增强;肝细胞Fas/FasL阳性  相似文献   

2.
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组用复方中药赤芍 承气汤分别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 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LPS+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阔物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肝细胞Fas/FasL阳性率,模型组为83%:92%,中药组为53%:50%,经统计学分析,P<0.01;其阳性表达率随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肝衰复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抗肝衰复方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照组20只、茵陈蒿汤(YCHT)组20只、抗肝衰复方小剂量组20只、抗肝衰复方大剂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N)800mg/kg和内毒素脂多糖(LPS)0.1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次成模.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于造模后2小时用药,按每次1.5mg/100g,每天2次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分别按1.5ml/100g灌服生理盐水,2次/d,连用3天.造模后72小时取材.观察造模后72小时内大鼠病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HMGB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PCNA蛋白表达.结果:抗肝衰复方大剂量组病死率及血清ALT、AST、TBil含量降低;肝细胞坏死、炎性浸润程度显著改善;HMG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C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0.01或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防护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内毒素血症,促进肝组织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大黄对暴发性肝衰竭(FHF)大鼠肝损伤及肝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对照)组、模型(FHF)组、大黄组、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FHF、大黄组和PHGF组动物模型采用皮下注射(sc)硫代乙酰胺(TAA)600 mg/kg体重,2次,每次间隔24 h,复制FHF动物模型.大黄组和PHGF组动物除予TAA外,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sc大黄注射液1 ml/100 g和PHGF 1 ml/100g,对照组和FHF组同时sc 0.85%氯化钠液1 ml/100g.FHF组、大黄组和PHGF组,于第2次注射TAA后24 h,随机各取8只,腹主动脉取血测肝功能.迅速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检测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大黄具有降低FHF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并能显著提高MI和PCNA(P<0.05,<0.01).[结论]大黄具有改善FHF大鼠肝功能和促进肝细胞增殖及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脂多糖(LPS)加氨基半乳糖(GalN)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实验分三组OM组(100mgkg-1d-1×3,ip),模型组及正常组.注射CaIN/LPS后7.5小时,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Fas及其配体(FasL)的免疫组化检测.OM组小鼠ALT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和0.05).OM组肝损害程度及Fas、FasL表达强度均较模型组减轻(P<0.01).OM可能通过抑制TNF-α活性及Fas、FasL表达,从而阻断LPS所致肝细胞凋亡及坏死.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信号调节蛋白α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30~250g,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犬黄组和PHGF组,每组6只,大黄组和PHGF组动物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时分别于皮下注射大黄注射液1ml/100g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lml/100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皮下注射0.85%氯化钠液1ml/100g。除正常组大鼠仅进行肝叶的牵拉,其余大鼠均进行70%肝叶切除复制模型。48小时后,杀死动物,迅速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检测SIRPα1的表达。结果:大黄可增强大鼠肝再生过程中SIRPα1的表达(P〈0.01)。结论:大黄通过影响SIRPα1而参与肝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异同。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青年与老龄大鼠脑缺血3h及再灌流3、6、12、24、72h后Fas、FasL及caspase-3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FasL的表达早于青年大鼠,表达强度高于青年大鼠。caspase-3的激活与Fas、FasL表达的高峰期重叠或稍晚。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3的激活早于青年大鼠。结论 老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Fas、FasL的表达早,强度高,easpase-3的激活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肝衰复方(KGSFF)对急性肝衰竭大鼠防护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KGSFF对大鼠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阳性对照组20只、茵陈蒿汤(YCHT)组20只、KGSFF小剂量组20只、KGSFF大剂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lN)800mg/kg和内毒素脂多糖(LPS)0.1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次成模,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2小时用药,按每次1.5ml/100g,每天灌胃两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服。造模后72小时取材。观察造模后72小时内大鼠病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TNF-α水平。结果:KGSFF大剂量组大鼠病死率及血清ALT、AST、TBil含量降低,肝细胞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血清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1或P0.05。结论:KGSFF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产生,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s/FasL和肝细胞凋亡表达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探讨Fas/FasL及肝细胞凋亡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79例丁肝患者肝组织HDAg,Fas/FasL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以54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核浆型表达为主,二抗原表达及分布有相关性.FasL主要表达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与HDAg表达及分布不全一致.HDAg,Fas/FasL和肝细胞凋亡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结论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丁型肝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配体(FasL),Fas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8表达或激活在细胞凋亡及NASH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MCD-)建立小鼠进展性NASH模型(实验周期分别为2、5、10d、3周和8周),并以胆碱蛋氨酸充足饮食(MCD )设立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TUNEL分析观察细胞凋亡情况;FasL、Fas及caspase-8 mRNA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caspase-3活性分析采用ApoAlert caspase-3分析试剂盒测定。结果实验组动物,实验5 d可见轻微肝细胞脂肪变性,10 d形成轻度肝脂肪变,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周形成中至重度肝脂肪变及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8周肝脂肪变、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加重并可发生肝纤维化。TUNEL分析显示,实验3周、8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5.59%±4.87%对比5.17%±3.19%;11.29%±3.22%对比5.41%±1.54%,P<0.05)。肝组织FasL mRNA和蛋白质表达于实验10 d及3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实验组Fas mRNA表达于实验3周及8周明显上调(P<0.01),而蛋白质表达以实验8周增强明显(P<0.01)。实验组caspase-8 mRNA表达于实验3周和8周显著增高(P<0.01和P<0.05),而caspase-8活化以8周为著(P<0.05)。除5 d组外,各实验组caspase-3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细胞凋亡存在于NASH模型中,并与疾病的进展,如肝细胞炎症和肝纤维化有关,肝细胞凋亡与FasL/Fas及其下游的caspase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可能为NASH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 D1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对照组仅切开腹腔翻动肝左叶和中叶。大黄组和pHGF组于实验前3 d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大黄1 ml/100g和pHGF 1 ml/100 g,每日1次。术后48 h处死大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显著促进cyclinD1 mR-NA表达,从而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的肝再生。  相似文献   

12.
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大鼠肝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大鼠肝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玄参中苯丙素苷对此模型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玄参中苯丙素苷明显抑制模型肝细胞凋亡,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FasL的表达.结论:玄参中苯丙素苷抗肝损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3.
HDV/HBV感染树鼩肝组织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 探讨HDV感染树鼩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HDV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Fas/FasL在丁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45份HDV感染树鼩肝组织中HDAg,Fas/FasL和Fas/FasL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对HDAg,Fas/FasL的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 结果 45份肝组织中有39份可检出Fas/FasL(阳性率87%),有41份可检出凋亡细胞(阳性率91%),HDAg表达与Fas/FasL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_1~2=29.2,X_2~2=27.9,P<0.05),HDAg表达越强,Fas和FasL表达也越强,凋亡在HDAg阳性和阴性细胞中均可发生,以HDAg阳性细胞发生为主,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_1~2=35.1,X_2~2=40.2,p<0.05),Fas和FasL表达越强,凋亡阳性细胞越多。 结论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但凋亡只在少数细胞发生;肝细胞内的病毒抗原表达可诱导Fas/FasL的表达;Fas/FasL肝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组织凋亡指数及Fas、FasL的表达,探讨肝细胞凋亡在ASC肝组织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患者120例,并进行肝组织活检.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技术进行肝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中的Fas、FasL.结果 120例ASC肝组织完全正常者仅占11%,轻度肝炎组占59%,而中、重度肝炎组占30%.ASC患者的凋亡指数(AI)随着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正常组为1.50±1.04,而中度组、重度组分别为11.33 ±1.51和17.67 ±6.4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s、FasL表达程度随炎症活动度加重而增强,尤其在汇管区周围碎屑状坏死区及周边小叶更明显,正常组基本无表达,而轻度组以无表达或阳性表达为主,仅见于界面炎症区的肝细胞及淋巴细胞上;中、重度肝炎组Fas、FasL则均为阳性及强阳性表达,除界面炎症区外,肝小叶中也弥漫分布.Fas强阳性表达率在中、重度组分别为34.8%和69.2%,FasL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和53.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P<0.05),同时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程度随炎症活动度加重而增强,两者间明显相关.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ASC肝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Fas/FasL介导的凋亡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急性胰腺炎上调肝内的促凋亡通路并且促使肝细胞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急性胰腺炎时通过上调Kupffer细胞内FasL生成的信号使FasL表达增加,FasL激活Fas相关的死亡域和暴露死亡效应结构域,随后活化Caspase级联反应和下游的效应Caspases,最终导致DNA裂解和肝细胞凋亡,从而介导肝损伤.本文就Fas/FasL结构、分布、功能及介导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并对照经吡喹酮、已酮可可碱治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分析其意义。 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FasL主要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表达。经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治疗后其肝组织Fas/FasL表达明显减少(P<0.01)。 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可明显下调Fas/FasL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何首乌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和FasL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同时以何首乌饮灌胃作为延缓衰老组;造模后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各组Fas和FasL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细胞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细胞中有凋亡细胞数增多现象、Fas和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延缓衰老组较模型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并抑制Fas和FasL的表达,呈现量效关系,以何首乌饮高剂量组效果作用最佳.结论 何首乌饮方剂能延缓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Fas/FasL的表达,阻止死亡信号的转导,抑制卵巢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HDV/HBV感染树鼠句肝组织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DV感染树 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HDV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Fas/FasL在丁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45份HDV感染树 肝组织中HDAg,Fas/FasL和Fas/FasL 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并应 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对HDAg,Fas/FasL的表达以及肝细胞凋 亡进行了检测。 结果 45份肝组织中有39份可检出Fas/FasL(阳性率87%), 有41份可检出凋亡细胞(阳性率91%).HDAg表达与 Fas/FasL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 =29.2,x =27.9,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素Fas/FasL、Bcl-2/Bax蛋白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以正常饮食设立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Bcl-2及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NAFLD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Bcl-2、Bax在对照组的表达均为散在弱阳性,实验组4、8、12wk阳性细胞数渐增加,并在脂肪变明显的部位着色深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进行性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在NAFLD发生过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Bcl-2表达上调,二者表达的相对比例发生异常,这可能是NAFLD中肝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FasL和HDAg表达,了解Fas/FasL在丁型肝炎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单、双标记技术,检测48例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Fas、FasL和HDAg表达,以54例乙型肝炎作疾病对照。结果 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以肝细胞核和胞浆表达为主,二抗原表达及分布呈一致性。FasL主要表达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与HDAg表达及分布不全一致,丁型肝炎组Fas、FasL检出率及表达强度较对照组高,三成分在各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别意义。结论 Fas、FasL和HDAg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相关,HDV感染可诱导肝细胞大量表达Fas,CTL通过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与HDV致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