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我科一年来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23例,透析效果显著。血液透析护理包括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护理,现重点介绍透析过程中护理。  相似文献   

2.
低温透析对血透中血压及透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尿素氮的清除、超滤量以及患者血透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血透时易发生低血压的20名患者为一组,在透析期间及透后均保持稳定血压的20名患者为另一组,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进行8次低温(35.5℃)透析,8次常温(37℃)透析。观察尿素消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透析超滤体积(UF)、血压、脉搏、体温和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患者自我感觉的表述。结果 在低血压组用低温透析能提高超滤量和透析期间及透后的平均动脉压,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对稳定组则无影响。透析期间两组的脉率、尿素氮的清除、Kt/V相似。而两组中75%的患者感觉低温透析后精力更充沛。结论 低温透析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透析充分,且患者对低温透析感觉良好,是一种简单、有用、经济的透析方法,透析室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透析液温度,既不影响透析质量,又可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3.
黎刚  易素兰  陈浩 《四川医学》2006,27(6):608-609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肾衰竭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低温透析组及常温透析组,动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低温透析时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透析;而对溶质清除率无显著影响。结论低温透析能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达到充分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㈣)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本文通过对(CAPD)患者好转出院进入居家操作阶段,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给予康复期的精心护理和指导,是患者的卫生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明显提高,熟练掌握了居家腹膜透析的基本知识,技术操作,患者营养状态良好,明显降低了出口处的感染率及腹膜炎的发生率,并是患者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碳酸氢盐透析,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碳酸氢盐透析具有透析效能高,心血管稳定性好,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高,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快等许多优点。本文通过对10例碳酸氢盐透析患者,共675次透析,分析其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可以得知1.碳酸氢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疗效显著;2.碳酸氢盐透析优越性在于减少了醋酸盐对心血管的副作用,保持了心血管的稳定性,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3.没有“醋酸盐不耐受”现象,对透析患者更符合生理要求。我血透中心自1992年开展碳酸氢盐治疗终末期尿毒症,证明碳酸氢盐比醋酸盐透析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对腹膜透析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抑郁调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两组间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经济状况、就业率及顺应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47.4%存在抑郁情况。两组间性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障碍无显著差异,而顺应性、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是常见的。它可造成腹膜透析患者的顺应性下降、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7.
359例次碳酸盐透析的临床分析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陈俊明(北海536000)醋酸盐透析应用于临床已近30多年,近年来发现部分患者出现“醋酸盐不耐受”现象,心血管情况不稳定,酸中毒明显及老年患者更不易耐受。碳酸盐透析较接近于生理,副作用少,易为病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李虹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60-561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血液透析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标准钠透析治疗3周后,再行可调钠透析治疗3周。监测血压、心率、透析前后体重、超滤量,实施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低血压。并于第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并实施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结果可调钠透析在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等方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标准标钠透析(P<0.05)。2组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有助于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该方法不增加患者钠负荷及透析间期患者的体重。  相似文献   

9.
李正  陈民 《西部医学》2006,18(2):147-149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液温度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规律血透患者中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5例患者,均经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观察各组患者体重、超滤量、体温、Scr、BUN,并计算BUN下降率(URR)、血钠;透析中动态观察病人的血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 AP),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体重、超滤量、URR、血钠在4种透析模式间均无明显差异;低温组、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透析后体温降低;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M AP有所提高(P<0.05),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提高最明显;可变钠、低温、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低血压发生次数较标准组减少,以可变钠 低温组减少最明显;可变纳、低温透析、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不良反应低(P<0.05),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不良反应最低。结论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模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没有差别;但可变钠、低温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模式M AP较标准透析模式提高,而低血压及不良反应较低,尤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曼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63-176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50~77岁)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依据腹膜平衡试验,调整透析处方,同时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降压药,对于透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结果18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2~4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水肿消退,高血压得到控制,心衰得到纠正,10例合并心律失常者,房宣传导阻滞及频发性室早消失,恢复正常心律,1例患者于透析17个月时因真菌性腹膜炎而停止腹膜透析,更改为血透治疗,1例患者于透析26个月时因腹膜功能减退,超滤减少而更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病情恢复良好,2例患者分别于透析50个月、55个月时因并发重度营养不良而暂时给于停止腹透,改为血透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病情好转,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以腹膜透析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并发症、残余肾功能、经济条件等情况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管患者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并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取立即透析或2周后透析,患者每天透析液的量和透析液浓度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决定。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腹壁或腹腔感染、漏液、腹腔出血、堵管等并发症。结论: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术后均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的高血压、贫血、酸碱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腹膜透析初期不同透析剂量对患者临床状况的影响,初步探讨腹膜透析初期的透析方案.方法 依据患者每日透析剂量(dialysis dose,DD)不同,将我院腹膜透析3个月的患者分为A、B、C 3组,比较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内生肌酐清除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酸碱(碳酸氢根离子)失衡及电解质(钾离子、钙离子、磷离子)紊乱情况.结果 与透析剂量较低的A组相比,B、C两组患者的每日透析时间延长,每日尿量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较A组下降,C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较A组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超滤量、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钾离子、钙离子、磷离子、实际HCO-3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初期,个体化的透析剂量无论在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以及酸碱、离子代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体内积聚的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可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我科2005年10月以来收治血液透析患者46例,透析效果显著。血液透析护理包括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指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1mmHg=0.1333kPa)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反复发作的低血压可以造成透析超滤不足,透析不充分,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因此积极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对20例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行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低温透析并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期间常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这不仅影响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透析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尽早发现,预防和及时处理症状性低血压对于维持血透治疗,提高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数据库及其关联APP在腹膜透析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91例腹膜透析患者通过腹膜透析数据库及其关联APP进行随访信息化管理。调查随访患者进行数据库及其关联APP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得分,患者随访满意度,收集干预前后随访期间患者腹膜透析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管理效率情况。结果:实施数据库及其关联APP信息化管理12个月后,干预后患者ESC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患者对随访管理满意度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干预后患者发生出口感染均低于干预前(P<0.05),水肿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导管移位、腹膜炎发生情况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管理工作效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利用数据库及其关联APP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随访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居家腹膜透析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提高随访管理工作效率,是改善腹膜透析随访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与分析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找出更适用于低血压患者的个体化透析方法。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且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进行单纯超滤透析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治疗各5次,分别观察两种不同透析方法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症状发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压、平均透析后血压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与单纯超滤透析相比,前者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膜转运特性和残肾功能在腹膜透析充分性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秀凤  何佩佩 《浙江医学》2007,29(9):947-948
随着腹膜透析的广泛开展,接受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1],如何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膜转运特性及残肾功能在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中的意义,以便更合理、有效地制定透析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8例,透析时间为1.5~32.6个月,透析剂量8L/d。所有患者均以纱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充分性,观察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RRF),单位透析剂量(PV/S),透析时间和体表面积(BAS)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其中15例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子修正透析方案。结果高、低转运患者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尿毒症治疗效果、合理选择透析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23例尿毒症患者中血透48例,腹透75例。以肾脏病调查表、Karnofsky指数、工作情况、主观症状调查表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结果家庭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住院透析患者;腹透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血透患者;糖尿病和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较低。结论我国应大力提倡家庭透析,更多地开展腹膜透析,努力提高病人复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