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当归芍药散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采集血清、肝组织和大鼠粪便,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中TC、TG及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或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16sRNA测序法分析粪便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积聚和气球样变,血清中TC、TG、ALT、AST以及肝组织中TC、TG、FFA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Simpon指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数值显著升高(P0.01),Chao1、Ace、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内脂滴空泡积聚和气球样病变均明显改善,血清中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的含量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ao1、Ace、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明显升高(P0.01),Simpon指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数值均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分别与血脂含量呈正、负相关。结论: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行脂质代谢的调节,进而发挥降脂护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Dusp9介导的肝脏ASK1-JNKp38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及造模组50只.造模组予高反式脂肪酸高果糖饲料复合高糖饮水诱导10周,正常组同期予正常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K1抑制剂组和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1.29、2.58、5.16 g/kg体质量的药液,ASK1抑制剂组每日灌胃给予30 mg/kg体质量ASK1抑制剂,正常组、模型组小鼠以等量饮用水灌胃,连续6周,此期间各组继续给予相应饲料及饮水.实验第16周末,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麻醉后取肝组织,采用PCR检测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组织Dusp9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Dusp9、p-ASK1、p-JNK以及p-p38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p-ASK1、p-JNK、p-p38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呈现剂量依赖性.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p-ASK1、p-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中、高剂量组p-p3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p-ASK1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剂量组(P<0.01);随着剂量升高,p-JNK表达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中剂量组p-p3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可通过Dusp9介导的肝脏ASK1-JNKp38信号通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此通路可能是当归芍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群  高思琦  张霖璋  张华  刘伟  刘平  陈佳美 《中成药》2023,(11):3568-3576
目的 探究黄芪总苷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种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0.1%DDC喂养C57BL/6小鼠8周,第5周起灌胃给予黄芪总苷112、56 mg/kg和奥贝胆酸4周;Mdr2-/-小鼠8周龄时灌胃给予黄芪总苷56、28 mg/kg和奥贝胆酸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质量与肝脏系数、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DC和Mdr2-/-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ALP活性和TBA、胆红素水平均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可见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胶原沉积,胶原阳性面积和肝组织HYP水平均增加(P<0.01),肝组织α-SMA、Col1a1、Col4a1和TGF-β1表达均升高(P<0.01),SIRT1表达降低(P<0.01)。在2种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苷56 mg/kg组小鼠肝质量和肝脏系数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胆汁酸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14周诱导NASH小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从第11周开始,栀子苷组和奥贝胆酸组小鼠分别按9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剂量灌胃给予栀子苷和奥贝胆酸,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饮用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肠内胆汁酸谱,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a...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PP1)及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中的变化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造模14周,其中姜黄素组在第9周起予以姜黄素灌胃干预6周。观察项目:(1)肝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脂肪变性程度变化;(2)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PP1、PP2A含量;(3)肝组织PP1、PP2A mRNA水平;(4)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空腹血糖(FBG)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5)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及血清FINS、FBG、HOMA-I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和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PP1、PP2A mRNA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姜黄素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和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PP1、PP2A mRNA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2)肝组织PP1、PP2A含量与肝组织TG、F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脂肪肝大鼠的肝组织PP1、PP2A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有重要意义。(2)姜黄素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的PP1、PP2A含量和mRNA水平,这可能为该药防治脂肪肝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配伍比例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8只和造模组40只。C组给予普通饲料及0.9%NaCl溶液灌胃,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0.9%NaCl溶液灌胃,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组)、柴胡人参1∶1组(CR 1∶1组)、柴胡人参1∶2.5组(CR 1∶2.5组)、柴胡人参2.5∶1组(CR 2.5∶1组)、奥贝胆酸组(OB组),每组8只。各用药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干预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观察病理染色,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FBG、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下降,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加重。与M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糖代谢、脂代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而言,各用药组之间比较,CR 2.5∶1组的体质量、肝湿重,以及TC、ALT、AST、FBG、FINS、HOMA-IR、脂肪变性及炎症评分下降较其余两组显著,ISI水平升高也最显著,故柴胡人参配伍2.5∶1时的药效作用最佳;与OB组比较,CR 2.5∶1组体质量水平下降更为显著,而肝湿重、TC、AST、FBG、ISI及炎症评分的改善不如OB组显著。结论柴胡人参药对可以改善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最佳配伍比例为柴胡与人参2.5∶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D12492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LPS)及相关生化指标,取肝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内容物中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PS,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BG,FINS,HOMA-IR,TC,TG显著降低(P0.01),非诺贝特组血清ALT,AST无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内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P0.01);正常组与正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正消组,消脂汤高、中剂量组梭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消脂汤低剂量组、非诺贝特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消脂汤能显著改善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调整肠道菌群,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菌群数量的增长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竹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苦竹叶多糖治疗组、空白药物组,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耐量、肝糖原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苦竹叶多糖治疗组小鼠FBG水平显著上升(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而FIN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空白药物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耐量、肝糖原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竹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可能与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西方类型膳食喂养9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阳性对照组)和当归芍药散组(n=10),药物干预9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DNA甲基化水平及DNMTs水平。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内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芍药散组和立普妥组小鼠血清TC、TG水平明显降低(P0.05),当归芍药散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芍药散组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显著降低(P0.01),当归芍药散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DNMT1表达显著降低(P0.05),PPARγ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改善As小鼠的血脂水平,减少As斑块面积,具有明确的抗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s小鼠血清甲基化水平和DNMTs水平,促进As小鼠主动脉斑块内PPARγ表达和抑制斑块内DNM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通过高脂饮食诱导IR模型,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和电针组(8只)。西药组以吡格列酮(10mg/kg)灌胃,电针组取双侧"丰隆""三阴交"穴电针治疗,1次/日,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IR显著降低(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含量显著降低(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GIR显著升高(P0.01),HOMA-IR显著降低(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DL含量显著升高(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IR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肝组织SREBP-1c、FAS的表达,由此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肝组织内合成TG、TC减少,改善肝组织IR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小鼠粪便和肝组织各胆汁酸含量变化,分析芪参汤抗小鼠肝纤维化潜在机制和靶点。方法 30只C57BL/6JNifd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芪参汤组,每组10只。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喂养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期间芪参汤组灌胃芪参汤药液(18.8 g/kg),给药体积1 mL,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8周。HE染色、油红O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小鼠粪便和肝组织22种胆汁酸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及肝指数显著降低;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清AST、ALT水平显著升高,IL-10含量减少,TGF-β1、CXCL12和IL-6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胆酸(CA)、牛磺胆酸(TCA)、鹅去氧胆酸(CDCA)、β-鼠胆酸(β-M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牛磺猪胆酸(THCA)含量显著增加,猪胆酸(H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ω-鼠胆酸(ω-MCA)和牛磺ω-鼠胆酸(Tω-MCA)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TCA和β-MCA含量显著增加,HDCA、石胆酸、ω-MCA和Tω-MCA含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汤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形态结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血清AST、ALT水平降低,IL-10含量增加,TGF-β1、CXCL12和IL-6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TCA、CDCA、β-MCA、Tβ-MCA、α-鼠胆酸含量显著减少,HDCA、THDCA、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ω-MCA、Tω-MCA和去氢胆酸(DHCA)含量显著增加,肝组织TCA、β-MCA和Tβ-MCA含量显著减少,TUDCA、ω-MCA和Tω-MC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芪参汤可能通过调节粪便和肝组织胆汁酸代谢,改善小鼠肝纤维化水平,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尿石素A激活自噬改善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石素A(UA)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尿石素A(50 mg/kg)组、尿石素A(50 mg/kg)联合氯喹(50 mg/kg)组,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ip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各组小鼠ig给药7周,检测小鼠体质量、饮水量、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Ⅱ/Ⅰ(LC3 Ⅱ/Ⅰ)、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UA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肝组织脂肪变和水肿;显著降低血浆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FINS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HOMA-IR,升高ISI(P0.01);上调肝组织p-Akt、Glut2、p-GSK3β、LC3Ⅱ/Ⅰ蛋白表达,抑制p62蛋白表达(P0.01)。联合氯喹后,小鼠FBG、FINS、HOMA-IR增加,ISI降低(P0.05);肝组织水肿和脂肪病变明显加重;肝组织p-Akt、Glut2、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显示自噬抑制剂氯喹明显削弱了UA的作用。结论 UA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自噬改善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易善复0.144 g/kg组以及当归芍药散2.44、4.88、9.76 g/kg组。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次/d,连续8 w,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SOD、GSH和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MDA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和肝组织中SOD、GSH的活性以及肝组织中Keap1、Nrf2、Ho1、Gclc和Gcl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量的脂滴空泡积聚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与模型对照组比,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ALT、AST、MDA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或活性(P<0.05或P<0.01),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SOD、GSH的活性以及肝脏中Keap1、Nrf2、Ho1、Gclc和Gclm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论: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调节Keap1/Nrf2信号通路,抵抗氧化损伤来防治NAFL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经典解酒方葛根散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含量及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葛根散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各给药组分别给予葛根散水煎剂(按生药量计,20,10,5 g·kg-1)ig,对照组代以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0 d;每天给药30 min后,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以15 mL·kg-1 56%白酒ig,正常对照组代以等体积蒸馏水,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脏系数为参考指标,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取小鼠肝组织检测葛根散对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及CYP2E1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YP450含量及CYP2E1活性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及大剂量组肝脏系数呈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YP450含量明显增多(P<0.01)且有剂量差异性(P<0.05),CYP2E1活性显著降低(P<0.01)且有剂量差异性(P<0.01).结论:葛根散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具有良性干预作用,能提高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和降低CYP2E1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脂质组学技术探讨绞股蓝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小鼠(24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在造模第11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苷组、奥贝胆酸组,灌胃给药4周。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对照饲料。观察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性评分(NAS)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结果: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显著,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LT、AST、T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绞股蓝总苷组与奥贝胆酸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ST、ALT、T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脂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抗炎的角度,研究当归芍药散抗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s,AD)的机制.方法:以双侧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大鼠为A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组,伪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等量溶剂,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观察当归芍药散对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的AD大鼠模型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 mRNA,比色法检测NO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水迷宫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在目标象限内逗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P<0.05);在跳台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反应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当归芍药散高剂量治疗组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较之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NO的合成显著减少(P<0.01,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减轻脑内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是其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散有效部位群(HQS)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含量及糖异生酶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HQS(2.4 g·kg-1)灌胃给药,连续16周。给药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测定不同时间点血糖浓度,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给药1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计算肝脏系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和细胞结构;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肝细胞糖原颗粒并测定肝糖原含量;q PCR法检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FINS、HOMA-IR、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值、AUC值、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以及肝脏系数均显著升高,肝脏中PEPCK及G6Pase m 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HQS组的FBG、FINS、HOMA-IR水平、OGTT第0,60,120 min血糖值及AUC值、大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及肝脏系数均显著降低,肝脏PEPCK m RNA表达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G6Pase m RNA表达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QS通过增加肝糖原合成及下调糖异生酶的表达来抑制糖异生,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C57雄性小鼠,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和当归芍药散组(DSS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TTC染色,观察小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染色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MCAO组比较,DSS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01),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1),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同时,当归芍药散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极化(P0.01),降低促炎因子、增加抑炎因子的表达(P0.01,P0.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茱萸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连续给药7 d后,采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观察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变化,测定肝脏指数及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山茱萸MRPs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和超滤高剂量组GSH-Px活力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病理切片显示,MRPs各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组织病变。结论山茱萸MRPs对急性CCl4中毒小鼠受损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肾方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30mg/kg静脉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n=8):DM模型组、糖肾方低剂量组、糖肾方中剂量组、糖肾方高剂量组及缬沙坦组。药物干预12周,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血清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光镜(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肝脏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模型组大鼠FBG、TG、ALT、AST、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变化显示肝细胞呈明显脂肪油滴状空泡,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肝小叶间、汇管区、窦周间隙纤维增生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肝星形细胞(HS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加。经糖肾方或缬沙坦干预后,FBG、TG、ALT、AST、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病变减轻,α-SMA表达减少。结论:糖肾方对糖尿病大鼠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抑制肝星形细胞(HS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