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和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心通和吞咽治疗仪治疗,基础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吞咽评分、有效率.结果 吞咽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吞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0.0%)与对照组(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庆松  王朝 《河南中医》2014,(12):2328-232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小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Hcy、Fib和MPA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小血管闭塞性卒中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和认识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8分±1.26分,对照组为13.12分±0.8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6.7%,较对照组85.8%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继发癫痫。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魏风  陈俭  朱晟  卢科  谢华 《中医药研究》2011,(2):179-18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 d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显效率为65.1%优于对照组的42.5%(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4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3例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组44例给予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口服。疗程均为2月。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郭子华 《山西中医》2012,28(7):21-22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72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4周后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范文涛  王倩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56-1057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胶囊治疗痰瘀交结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交结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涤痰通络胶囊,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涤痰通络胶囊治疗痰瘀交结型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骨镇痛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壮骨镇痛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西乐葆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骨关节炎WOMAC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僵硬和生理功能评分均降低(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比较,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僵硬、生理功能、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骨镇痛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WOMAC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煎服。观察治疗14天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为61.90(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塞通胶囊联合神经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脱水、降压等对症处理,每日用血塞通3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予以神经康复疗法。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塞通胶囊。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65%,明显优于对照组79.1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塞通胶囊联合神经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2例;在两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培元通脑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7%,对照组为74.5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35例口服阿司匹林片和消栓肠溶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仅全血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可提高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平肝涤痰通络汤,对照组加服天麻醒脑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5.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用于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评估2组治疗后15d,30d和90d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结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24周。观察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转阴情况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具有良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治疗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宁泌泰胶囊口服,疗程2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为8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畸形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治疗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63.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可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胶囊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对照组为68.75%(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3.06%和65.31%,均高于对照组的41.67%和31.25%(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