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傣药哈宾蒿与哈宾亮两种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宾蒿、宾亮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宾蒿与宾亮在植物外观、薄层色谱有较大不同,但在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等方面极为相似。结论:哈宾蒿与哈宾亮药材在临床应用方面各有侧重,在鉴别上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方法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苗药水冬瓜根皮地方标准基础上,提升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紫丁香苷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溶剂筛选,以水及不同浓度乙醇作为浸出溶剂,并结合冷浸法、热浸法等方法考察,确定不同产地水冬瓜根皮药材浸出物检查方法并对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水冬瓜根皮药材进行水分含量测定与灰分含量测定。结果:16批水冬瓜根皮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超过7.0%;浸出物测定采用水为溶剂,以冷浸法进行测定,所得浸出物不得低于16.0%;建立的薄层色谱中紫丁香苷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识别。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水冬瓜根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石凤丹及参掺伪品的鉴别,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市场所购药材及野外采集的药材进行植物形态,药材形状,显微组织特征,薄层色谱几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石丹凤及其掺伪品在药材形状、显微组织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有较显著区别。结论:石凤丹及其掺伪品之间在药材形状、显微组织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不同,但三者均含有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儿茶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的方法 .结果 儿茶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 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出现的车前子伪品柴胡果实进行了生药鉴别,并与正品车前子进行了比较.方法:应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车前子及其伪品一柴胡果实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伪品作了进一步的确证.结果: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上均有明显区别,伪品与柴胡对照药材和对照用柴胡果实薄层色谱基本一致.结论:该伪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干燥果实,不能作车前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7)
目的:比较鉴别常用商品麦冬类药材。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紫外、薄层等方法对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在性状、显微、紫外及薄层色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结果可用于不同来源商品麦冬类药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8.
冬瓜香菇菜     
《药膳食疗研究》2009,(2):F0002-F0002
原料:冬瓜200g.香菇50g,调味品适量。制作:冬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快。香菇用水发开,去蒂柄,洗净,切成丝。葱、姜洗净切丝。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再下冬瓜、香菇和泡香菇的水,闷烧数分钟,待熟时调入盐、味精等,翻炒几下即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7)
目的:对傣药"坡扣"(天南星科植物大千年健Homalomena gigantea Engl.的干燥根茎)及其炮制品进行比较研究,为该药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其根茎及炮制品的特征,比较其炮制前后的异同。结果:"坡扣"药材(饮片)与炮制品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两者的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特征也有不同。建立了该药材及其炮制品的鉴定方法,绘出根茎组织和粉末显微详图。结论:研究结果为该品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罗国良  汪洋  李华强  舒志恒  秦路平  郑承剑 《中草药》2017,48(17):3624-3628
目的对牡荆Viter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子及黄荆Vitex negundo子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外观、性状、显微、薄层和HPLC鉴别方法,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黄荆子与牡荆子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上相似,通过原植物和性状进行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显微鉴别中石细胞特征可为两者的有效鉴别提供实验依据;薄层鉴别中以黄荆子素为对照品,黄荆子中黄荆子素丰度明显高于牡荆子;HPLC测定中,黄荆子中所含黄荆子素的量高于牡荆子。结论可采用显微、薄层和HPLC方法,结合药材粉末的石细胞特征和黄荆子素量差异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有效地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苗药羊奶奶叶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研究苗药羊奶奶叶三种基原植物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羊奶奶叶3种基原植物的药材性状特征、叶横切面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于3者之间的鉴别;但三者的叶表面、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无明显区别,可用于羊奶奶叶药材的真伪鉴别。结论:苗药羊奶奶叶薄层色谱特征,叶表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均可作为羊奶奶叶生药学鉴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缘种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属于近缘种、外形极似的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进行鉴定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研究两者茎的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垂盆草与佛甲草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十分相似,但在导管数目、髓部形状及含紫红色物质的细胞数目等有显著差异。对8月份样品而言,前者导管数一般仅有35-58个,髓部多呈三角形;后者则多达75-150个,髓部呈"Y"形。两者的薄层色谱也有较大不同。此外,不同采集期的样品在显微特征上存在某些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两种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定参考依据,并提示近缘植物药的显微鉴定应注意排除共性。  相似文献   

14.
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形态学、解剖学方法研究两者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在形态解剖上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差异;其茎的显微构造极为特殊(有气室、横桥、多体中柱等特征);两者薄层色谱与近红外二阶导数光谱也略有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定依据;其变异类型宜作为薄叶卷柏的一个变种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定(提高)抱茎苦荬菜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定量分析与药材资源调查研究、文献考证等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药材质量标准模式研究制定抱茎苦荬菜药材的质量标准。结果:制定了新的抱茎苦荬菜药材质量标准。结论:明显提高了抱茎苦荬菜药材的质量标准,对于控制抱茎苦荬菜药材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人参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对10个产地的血人参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的方法进行鉴别。结果:各产地血人参药材在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方面基本没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鉴别血人参药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进行生药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进行比较;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皂苷的含量。结果:走马胎和红马胎药材在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显微粉末特征、薄层色谱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三萜皂苷含量分别为走马胎122.90 mg/g,红马胎147.05 mg/g。结论:通过药材的生药学对比研究,为区别走马胎及其混淆品红马胎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深入开展两药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为今后朝鲜产赤芍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朝鲜产赤芍和国产赤芍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与国产赤芍比较,明确了朝鲜产赤芍的性状、横切面特征;两者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结论:朝鲜产赤芍与国产赤芍在生药学特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为朝鲜产赤芍在国内药材市场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檀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6份市售檀香药材进行比较研究,明确正品,鉴别伪品,保证檀香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合薄层色谱,对6份檀香样品进行比较鉴定。结果:6份檀香样品在外观性状上较为相似,都具有香气,但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市售檀香存在一定的掺假现象,仅进行性状鉴定尚难以确认药材真伪,需配合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才能作出客观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羚羊角、柴性羚羊角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对柴性羚羊角、羚羊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柴性羚羊角与羚羊角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紫外光谱特征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色谱法、光谱法鉴别结果均提示羚羊角药材风化后其化学成分差别较大.结论 从药材形态及所含物质基础两个层面对柴性羚羊角与羚羊角对照药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柴性羚羊角药材生药学资料库,为柴性羚羊角的鉴别方法提供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