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并建立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扩增方法,为泌尿系器官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刮削法取得移行细胞单细胞悬液,在加入了10%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进行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细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细胞3 d开始贴壁生长,10-14 d细胞融合成单层,可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7代后细胞开始出现衰退现象,经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移行上皮细胞,具有细胞纯度高、成功率高及扩增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讨并建立细胞的培养体系,用于泌尿系统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方法采集人。肾脏手术标本的。肾盂、输尿管正常上皮组织利用组织块法,使用添加附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牛垂体提取物(BPE)成分的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液(KSFM)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用含EGF及BPE的KSFM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经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sP法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培养制备的人尿路上皮细胞呈现典型的变移上皮细胞形态特征,原代培养9—12d时细胞汇合可达8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CKAE1/AE3)阳性。分离培养的为单一的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人尿路变移上皮细胞在添加EGF及BPE的KSFM培养液中可维持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一定的增殖传代能力。该培养体系所获得的细胞可用于人泌尿系统的基础研究及组织工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索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合适培养条件,为建立满足组织工程需要的尿路上皮细胞体培养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系统,以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兔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并传代。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增殖状况,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结果:原代第4开始有上皮样细胞自组织块边缘长出,第10-14天汇合,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2代超细胞生长4-7d后汇合,未发现成纤维样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至6代以上。细胞角蛋白AE1/AE3单抗染色各代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结论:分离培养的是单一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传代能力。  相似文献   

4.
潘宣  周健  曾融生 《广东医学》2003,24(12):1308-1309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先用分离酶消化获取单纯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再将组织块种植于培养皿,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光镜观察培养细胞。酶消化后组织块行既染色,观察分离酶作用部位。培养细胞行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分离酶作用于基底膜。可以完整地将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细胞培养过程中未见成纤维细胞生长,抗角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该培养方法可获取纯净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符合临床研究所需要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5.
孙道冬  宋波  熊恩庆  金锡御 《重庆医学》2002,31(10):958-959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简便的兔膀胱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FCS、EGF等营养成分,在37℃、5%CO2的孵箱内培养,并行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细胞在10-14d融合形成单层,细胞形态呈多角形,经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镜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结论 此培养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移行上皮细胞,具有细胞纯度高、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以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可行性。方法 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作为种子细胞与自制胶原膜体外联合培养并行裸鼠体内移植,通过对复合物扫描电镜、HE染色及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了解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2h后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上贴附生长,复合物移植体内20d后,移行上皮细胞分化成层,层厚1~5层。结论 该方法获取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良好种子细胞,与胶原膜构建的复合物在体内形成了尿道类似物,有望成为替代尿道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7.
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成年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胰腺组织,以Ⅴ型胶原酶消化,400目滤网过滤,分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用添加有各种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到90%以上汇合时以胰酶消化传代.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于普通光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并行双硫腙(DTZ)染色.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的典型特征,CK-19染色阳性,DTZ染色阴性,可初步鉴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结论:所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适宜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8.
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宣  周健  曾融生 《广东医学》2003,24(11):1183-1185
目的:研究人龈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能够体外长期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系。方法:取健康龈组织块,经0.25%分离酶作用后.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0.125%胰酶消化上皮组织形成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当细胞汇合达80%时,1:2传代培养。结果: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结合细胞形态。可初步认定为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部分可以传代培养到第3代。结论:建立能够长期体外培养的龈上皮细胞系具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工程化尿路上皮结构的构建方法。方法机械分离获取膀胱黏膜层,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用DKSF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以自制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为支架材料,将培养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表面,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表面的生长增殖情况;并将体外构建的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SIS表面能够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复合培养9d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铺满SIS表面,呈单层细胞结构。裸鼠体内植入4周和8周后,SIS上种植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形成多层结构,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胞浆成棕黄色阳性反应。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能够在体内外初步构建尿路上皮结构,为进一步组织工程泌尿道修复重建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豚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分离新生24h内的豚鼠海马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于DMEM/F12培养基、含体积分数2%B27的培养基及含4ng/L bFGF的B27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收集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巢蛋白(Nestin)、GFAP及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在含bFGF的B27培养基中,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团。传代培养分化的细胞可见NSE或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含体积分数2%B27的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bFGF可获得大量新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于膀胱组织工程研究的移行上皮种子细胞的培养方法,检测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探讨构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器官的可能性.方法 (1)取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过程,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分别设立空白组(无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基)和实验组(丝素蛋白膜浸提液).取对数生长期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lx104/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各5孔,于接种后24、72和120h,通过MTT法显色.并于酶标仪490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对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 细胞在第9~10天融合形成单层,细胞形态呈多角形的铺路石子状,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24、72和120 h实验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424±0.020、0.996±0.118和1.285±0.048.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分别为0.419±0.030、1.105±0.098和1.228±0.05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丝素蛋白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相容性良好,具有作为泌尿系腔道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rASCs)向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混合共培养组、条件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混合共培养组是将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SCs(GFP标记)与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按1∶1比例混合培养;条件培养液组是将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上清液与rASCs一起培养;空白对照组是rASCs与普通培养基常规培养.2周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尿斑素Ib、尿斑素Ⅱ、尿斑素Ⅲ和上皮细胞角蛋白CK18的表达.结果 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混合共培养组中,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尿斑素Ib和上皮细胞角蛋白18、尿斑素Ⅱ、尿斑素Ⅲ没有检测到.而在条件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上述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都没有检测到.结论 rASCs与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混合培养可以诱导rASCs向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足月剖宫产术后羊膜,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取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体外可连续传8~10代.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角形,长满后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角蛋白keratin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可成功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维持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体外生长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DispaseⅡ试剂获取人体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的原代细胞 ,将其种植在PLGA膜上 ,通过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检查、扫描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细胞定性。结果 :采用DispaseⅡ可成功地分离出口腔黏膜上皮层和上皮下层 ,通过进一步处理后可获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细胞 ,将其植入PLAG膜上 ,细胞获得很快生长 ,5d时细胞出现分化 ,8d时可以长到 5层左右。结论 :本方法可较好地获取口腔黏膜原代细胞 ,获取的口腔黏膜原代上皮细胞种植在PLAG膜上可获得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易敬林  钟文贤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6):12-15,27,F0003
目的 探讨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 应用消化培养法对人胎儿角膜缘上皮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对胎儿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 胎儿角膜缘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传代培养时保持高增殖速率。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原代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I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结论 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和低抗原性的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为临床眼表重建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探讨神经干细胞的取材方法。方珐:在解剖显微镜下,从孕11d(E11d)大鼠胚胎剥离神经管,剪成组织块进行培养,同时取部分神经管经胰酶消化后,获取细胞悬液进行单细胞培养;于培养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在组织块培养和单细胞培养中,接种细胞均生长良好;体外培养5d时,从组织块边缘放射状生长、迁移出细胞,并伸出突起;单细胞培养中,细胞增殖成团并长出突起连成网状。结论:组织块和单细胞培养法均可以从胚胎神经管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