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东省饮用水源水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本底水平,建立水源水放射性水平基线值,为评估核技术应用或人类活动可能所致的饮用水潜在放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全省191个在用水源,分别采集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依照GB/T 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监测方法-放射性指标》要求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评价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丰水期、枯水期共采样382个。用于总α、总β分析的样品为377个,其中丰水期189个,枯水期188个,丰水期与枯水期一一配对样品186个。所有水源水,枯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34±0.060)Bq/L (0.008~0.582 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08±0.091)Bq/L (0.014~0.637 Bq/L),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45±0.064)Bq/L (0.008~0.40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25±0.128)Bq/L (0.014~0.848 Bq/L)。除汕尾地区响水水库枯水期有1个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0.582 Bq/L)超过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外,其他样品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皆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高于枯水期(t=2.619,P<0.05)。不同水系丰水期、枯水期总α(F丰水期=1.819,F枯水期=1.985,P<0.05)、总β(F丰水期=2.709, F枯水期=8.461,P<0.05)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粤西诸河为最高。地下水在丰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河流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39.323, F总β=25.911,P<0.05);枯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11.520,F总β=28.435,P<0.05);总体上呈现为地下水最高,其次是河流水,最低是湖库水。结论 掌握了广东省全省饮用水源水放射性本底水平分布,低于我国规定的饮用水指导值。粤西诸河水源水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水系,河流水放射性水平也明显高于湖库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周围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2010—2022年,每年分别在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10月)采集秦山核电站周围30 km内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测定分析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并与国内不同核电站周围饮用水、无核电站地区周围饮用水总放射性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水源水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021±0.019)和(0.204±0.058)Bq/L,出厂水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010±0.005)和(0.185±0.056)Bq/L,末梢水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012±0.007)和(0.170±0.058)Bq/L,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3类水体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监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不同核电站周围饮用水以及无核电站地区周围饮用水总放射性水平接近。结论 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秦山核电站周围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处于本底水平且趋势平稳,低于国家标准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三门核电站运行前后,三门核电站周围生活饮用水中总放射性及食品中90Sr的放射性水平。方法 在2012-2019年,选取三门核电站周围7个生活饮用水监测点,分别采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测定分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合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采集三门当地出产的谷类、青菜、淡水鱼、海鱼等4种食品,测定分析其中的90Sr放射性水平。结果 三门核电站运行前,核电站周围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0.001~0.063 Bq/L和0.019~0.210 Bq/L;运行后,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0.001~0.084 Bq/L、0.025~0.079 Bq/L,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国家标准指导值。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运行前,4类食品90Sr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0.037~1.216 Bq/kg,运行后为0.049~0.692 Bq/kg,均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指导值。结论 三门核电站运行前后,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及食品中90Sr放射性水平平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赤峰市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估算由饮用水摄入放射性核素所致辐射年均有效剂量。方法 在赤峰市12个旗县区布点采集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和高纯锗γ能谱仪进行测量。结果 本次调查的赤峰市饮用水中的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16~1.230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39~0.878 Bq/L。居民通过饮用自来水摄入总α放射性所致辐射年均有效剂量为0.071 mSv/年。结论 本次调查的赤峰市饮用水中的总α总β平均值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值,居民饮用自来水所致辐射年均有效剂量在安全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宜宾、绵阳、广元、乐山五个重点市水源地的放射性水平,评价其水源地辐射水平的安全性。方法 于2016—2020年间对成都、宜宾、绵阳、广元、乐山五市饮用水源地进行布点、采样,并分析水中总α[参照《水中总α放射性浓度的测定厚源法》(EJ/T 1075-1998)]、总β[《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蒸发法》(EJ/T 900-1994)]、90Sr[参照《水和生物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HJ 815-2016)]、137Cs[参照《水和生物样品样品灰中铯-137放射化学分析方法》(HJ 816-2016)]、226Ra[参照《水中镭-226的分析测定》(GB 11214-1989)]、U[参照《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3激光荧光法)》(HJ 840-2017)]、Th[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天然钍和铀的测定》(GB 14883.7-2016)]的放射性水平。结果 五市饮用水源地的总α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0.011~0.076 Bq/L,总β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0.027~0.098 Bq/L,137Cs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0.21~0.45 mBq/L,90Sr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1.0~2.4 mBq/L,226Ra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6.1~16.0 mBq/L,Th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0.06~0.21 μg/L,U的放射性浓度范围值为0.73~3.3 μg/L。不同水源地、不同年份之间的总α、总β、90Sr、137Cs、226Ra、U、Th放射性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的总α、总β、90Sr、137Cs、226Ra放射性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的U放射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53,P<0.05),不同水期的Th放射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61,P<0.05)。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四川省成都、宜宾、绵阳、广元、乐山五个重点市饮用水源地的总α、总β、90Sr、137Cs、226Ra、U、Th放射性水平,与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中的相关数据处于同一水平,均在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发布的2013—2021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报告的数据范围内,五个重点市的水源地放射性水平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总放射性水平。方法 采集2020年巴彦乌拉铀矿周围枯水期和丰水期饮用井水174份,以及居民家中经过滤后的饮用井水5份。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总放射性水平与距离铀矿中心不同位置的关系,并对居民家中过滤后的饮用井水进行放射性水平调查。采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分析其放射性水平。结果 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枯水期总α范围为0.024~ 2.468 Bq/L, 平均为(0.605±0.507)Bq/L,总β变化范围为0.125~1.395 Bq/L,平均为(0.420±0.235)Bq/L。丰水期总α变化范围为0.049~2.988 Bq/L,平均为(0.825±0.605)Bq/L,总β变化范围为0.059~1.623 Bq/L,平均为(0.506±0.265)Bq/L。距离铀矿中心位置水样的总放射性水平均值关系为10 km>30 km>20 km。结论 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井水中的放射性活度偏高,丰水期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大于枯水期,放射性水平较未开采前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水平,研究分析内蒙古个别地区饮用水中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原因。方法 根据已筛查结果再次采集内蒙古地区部分城镇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微量铀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其放射性指标异常的原因,估算居民饮水摄入放射性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自来水样品总α放射性活度0.508~1.00 8 Bq/L,出厂水总α放射性活度0.507~1.965 Bq/L。激光荧光法测量自来水铀浓度范围为3.41~35.71 μg/L,出厂水铀浓度范围为3.62~32.61 μg/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量自来水中的238U浓度范围5.83~34.36 μg/L、232Th浓度范围0.002~0.359 μg/L;出厂水中的238U浓度范围5.62~29.41 μg/L、232Th浓度范围0.003~0.327 μg/L。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部分地区饮用水样的复测分析研究发现,水样中总α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原因源于铀,铀含量的偏高导致总α值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氚水(HTO)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迁移相关因子表达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24 h内新生鼠脑海马细胞培养,培养第7天以0、3.7×102、3.7×103、3.7×104、3.7×105、3.7×106 Bq/ml终浓度氚水培养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浓度氚水处理后的神经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α-微管蛋白、tau蛋白及MAP2蛋白)、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及Reelin mRNA的表达情况。取妊娠14 d孕鼠1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单次注射3.7×106 Bq/g (体重)氚水,对照组注射等量体积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出生后两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结果 3.7×102、3.7×103、3.7×104、3.7×105、3.7×106 Bq/ml终浓度氚水处理后的神经细胞中,F-肌动蛋白(t=8.898~25.749,P<0.05)、α-微管蛋白(t=3.261~7.900,P<0.05)、tau (t=2.274~5.003,P<0.05)、MAP2(t=2.274~5.003,P<0.05)、BDNF mRNA (t=3.580~19.792,P<0.05)、Reelin mRNA (t=3.240~39.692,P<0.05)表达水平均低于0 Bq/ml浓度并随氚水浓度的升高表达量呈递减趋势。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t=-2.563,P<0.05),目标象限穿行次数减少、停留时间缩短(t=3.214、3.874,P<0.05)。结论 HTO辐射对大鼠神经元迁移相关因子表达和空间学习有影响,这可能有助于了解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检索1996—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7篇文献,涉及22 937人。采用Stata 16.0开展Meta分析,分析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并开展不同职业分类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亚组分析。结果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分别为-0.19(-0.37,-0.01)和-0.34(-0.38,-0.30),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07、-16.06,P<0.05);放射工作人员FT4水平的SMD为0.22(0.06,0.39),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2.61,P<0.05);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结节发生相对危险度为1.47(1.19,1.82),与对照组比有升高的危险性(Z=3.58,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T3、T4、TSH水平的SMD分比为-0.29(-0.51,-0.07)、-0.31(-0.47,-0.15)、-0.43(-0.73,-0.13)(Z=-2.55、-3.86、-2.82,P<0.05),核医学工作人员T4水平SMD为-0.26(-0.45,-0.07),与对照组比有降低的危险性(Z=-2.70,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结节,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其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水中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估算居民通过饮水所致辐射年有效剂量。方法 采集内蒙古地区全部101旗县、辖区和12个盟市的自来水和出厂水,以及当地主要的河水、湖水、水库水和井水等,共768份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分析其放射性水平,估算居民饮水所致剂量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Federal Guidance Report 11的通用方法。结果 内蒙古地区自来水、出厂水、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泉水中总α放射性活度范围分别为0.016~1.003、0.016~0.975、0.017~1.544、0.120~0.672、0.016~0.492、0.016~1.139、0.032~3.156 Bq/L;总β放射性活度范围分别为0.030~0.828、0.031~0.571、0.066~0.873、0.169~2.268、0.046~0.519、0.071~0.526、0.087~1.063 Bq/L。结论 内蒙古地区居民饮用自来水中的总放射性活度均值小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估算出饮水所致年均有效剂量值小于WHO建议值0.1 mSv/年,其他种类水样总放射性活度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免疫功能、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159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前瞻性将159例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前者采用时辰化疗模式给药,后者采用常规模式给药,两组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白细胞减少(Z=-2.222,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Z=-1.999,P<0.05)、呕吐(Z=-2.298,P<0.05)、口腔黏膜炎(Z=-3.571,P<0.05)发生率低于常规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辰化疗组CD16+56+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常规化疗组(Z=-2.332,P<0.05)。结论 时辰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与调强放疗联合可在不降低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及其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6 MV X射线照射,联合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处理HSC,分为空白对照组、抑制剂组、10 Gy照射组、10 Gy+抑制剂组、20 Gy照射组和20 Gy+抑制剂组。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量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和20 Gy照射组细胞的凋亡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t=8.43、11.63,P<0.05);与10 和20 Gy照射组比较,分别加抑制剂后细胞的凋亡率降低(t=8.09、4.88,P<0.05)。与10 Gy照射组比较,20 Gy照射组TGF-β1、α-SMA、p-Akt的量增加(t=6.91、7.80、9.28,P<0.05),10 Gy+抑制剂组TGF-β1、α-SMA、p-Akt的量降低(t=6.17、15.11、10.34,P<0.05)。与20 Gy照射组比较,20 Gy+抑制剂组TGF-β1、α-SMA、p-Akt的量同样降低(t=10.04、6.85、23.84,P<0.05)。结论 X射线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使HSC活化,导致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正常成年人尿液中的总β放射性水平进行测量,建立一种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放射性筛查的标准方法。方法 采用蒸发浓缩法对83例正常成年人尿样进行样品预处理,并使用低本底测量仪器测量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最佳实验条件为:样品量200 ml,采用硝酸盐化处理,灰化条件300℃、2 h,测量时间1000 min,尿样残渣搁置24 h后再测得到的结果更稳定;正常成年人尿样中放射性水平为9.40~52.92 Bq/L,且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使用该方法进行尿中总β放射性检测,制样方法简单且能满足大批量样品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一种利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的基部剂量计划进行补偿(base dose plan compensation, BDPC)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优化方法应用于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9例上段食管癌患者,设计初始IMRT计划,并分别用BDPC法和热点冷点控制(hot and cold spot control, HCSC)法进一步优化。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覆盖、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保护、计划设计时间、机器跳数(MU)以及投照时间。结果 BDPC计划高危靶区PTV64的D2%低于HCSC计划(Z=-3.823, P<0.05),CI和HI明显优于HCSC计划(Z=-3.662、-3.745,P<0.05),而D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PC计划低危靶区PTV54的CI高于HCSC计划(Z=-3.340,P<0.05),D95%D98%低于HCSC计划(Z=-3.582、-2.616,P<0.05)。BDPC计划脊髓和肺的剂量均略低于HCSC计划(Z=-3.625~-3.369,P<0.05)。BDPC与HCSC计划设计时间分别为(26.05±0.88)和(33.73±3.24) min (Z =-3.823,P<0.05),MU分别为1 019±167和1 003±159(Z=-2.616,P<0.05),投照时间分别为(3.52±0.29)和(3.50±0.28)min(Z=-2.548,P<0.05)。结论 BDPC优化方法在上段食管癌应用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减少危及器官剂量,并且操作简便,能提高计划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部分食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的调查,掌握当地部分食品总α和总β放射性基线资料。方法 采集谷类、蔬菜、水果、坚果、肉类和奶类等6类食品,将可食用部分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MPC 9604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食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结果谷类、蔬菜、水果、坚果、肉类和奶类等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分别为0.88~10.80和22.20~148.67、1.17~24.24和21.41~318.84、1.44~4.89和43.90~112.67、17.49~43.72和287.81~747.40、3.04~19.77和41.55~164.51、2.07~2.94和44.07~59.02 Bq/kg。结论 乌鲁木齐市部分食品中天然总放射性与其他省市比较存在差异,推测为地域差异。为进一步掌握乌鲁木齐市食品中天然放射性的基线值,需要扩大样本量和种类继续进行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靶区分割式放射治疗计划(target segmented plan,TSP)、与TSP优化参数相同但未分割靶区计划(Non-TSP)与常规8野调强计划(8fields IMRT,8F-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所有胸壁靶区两侧后界连线切肺最大深度均>2 cm。将连线切肺最大深度按照<3 cm、3~4 cm、>4 cm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种(TSP、Non-TSP和8F-IMRT)治疗计划,然后对比分析3种方式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达到了处方剂量要求。TSP的D98%明显低于Non-TSP和8F-IMRT (Z=-3.294,-3.266,P<0.05);3种计划的均匀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n-TSP的加速器治疗的跳数(monitor unit,MU)明显高于TSP和8F-IMRT (Z=-3.04,-2.669,P<0.05)。TSP的Dmean高于8F-IMRT (Z=-3.181,P<0.05)。对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TSP较Non-TSP和8F-IMRT计划明显降低了所有患者患侧肺和心脏的V5 GyV10 GyV20 GyDmean(肺:V5 GyZ=-3.408、-3.408,V10 GyZ=-3.408、-3.408,V20 GyZ=-3.408、-3.124,DmeanZ=-3.408、-3.408,P<0.05;心脏:V5 GyZ=-3.408、-3.408,V10 GyZ=-3.408、-3.408,V20 GyZ=-2.499、-3.067,DmeanZ=-3.408、-3.408,P<0.05)。Non-TSP健侧乳腺的Dmean明显高于TSP和8F-IMRT (Z=-2.954、-2.215,P<0.05),但Dmax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计划的脊髓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F-IMRT肱骨头Dmean明显高于TSP和Non-TSP (Z=-3.01、-2.442,P<0.05)。分组的患侧肺V5 GyV10 GyV20 Gy和心脏的V5 GyV10 GyDmean的Non-TSP和8F-IMRT计划与TSP的幅度差均值均满足D (N-T,A)< D (N-T,B)< D (N-T,C)和D (8F-T,A)< D (8F-T,B)< D (8F-T,C)。结论 TSP能在保持原有靶区剂量充分的同时,在不增加高剂量照射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左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患侧肺和心脏的低剂量区照射体积;随着靶区后界连线切肺最大深度的增加,TSP对患侧肺和心脏的低剂量保护优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旋山莨菪碱对X射线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照射)、给药组(消旋山莨菪碱)、治疗组(照射+消旋山莨菪碱),每组5只。给药组、治疗组照射前3天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腹腔注射(5 mg/kg),模型组、治疗组给予6 MV X射线,18 Gy单次全胸腔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辐照后治疗组采取每隔1天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处死小鼠并取材。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细胞因子表达;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NRF2(p-Nrf2)、p6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肺组织HE病理评分减低(t=8.66,P<0.01);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量减少(t=10.70,P<0.01)、蛋白浓度降低(t=6.75,P<0.01),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减少(t=8.17、4.58、6.54,P<0.01);肺组织SA-β-gal活性降低,且肺组织Nrf2、磷酸化Nrf2表达增强(t=6.42、7.30,P<0.01),而p62表达减少(t=4.62,P<0.01)。结论 消旋山莨菪碱可通过减轻炎症等途径发挥对X射线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通路,逆转辐照所致的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SF 3 mg/kg 组、照射+SF 5 mg/kg 组、照射+SF 10 mg/kg 组,每组8只。以6 MV X射线全肺单次12 Gy照射,各给药组自照射前7 d开始至照射后7 d,隔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SF,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二甲基亚砜溶剂(DMSO+生理盐水)。照后14 d,留取小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LRP3的定位与表达,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肺组织中NLRP3、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NLRP3、IL-1β蛋白表达,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照射+SF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肺组织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肺组织中NLRP3表达下降,照射+SF 10 mg/kg组NLRP3降低显著(F=42.750,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TGF-β1水平下降(tIL-6=-62.65~-21.00,tTNF-α=-32.18~-16.57,tTGF-β1=-58.22~-46.11,P<0.05)。肺组织NLRP3和IL-1β mRNA表达显著下降(tNLRP3=-6.56~-5.68,tIL-1β=-29.75~-21.20,P<0.05)。NF-κB p65、NLRP3、IL-1β蛋白表达下降(tNF-κB p65=-34.00~-1.71,tNLRP3=-25.01~-16.91,tIL-1β=-73.70~-55.14,P<0.05),其中NF-κB p65、NLRP3相对表达量和SF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0.945、0.926)。EMSA结果显示,NF-κB活性下降,且和SF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NF-κB=-38.68、-614.82、-2 831.40,P<0.05)。结论 萝卜硫素可通过降低小鼠肺组织NLRP3表达,有效地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辐射诱导的炎症反应,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前周边地区食品和饮用水以及环境放射性本底水平。方法 监测核电站周边30 km范围内12个采样点的食品、饮用水、土壤中γ核素浓度和2个采样点的沉降灰、气溶胶放射性水平以及地表天然γ辐射水平,并估算当地居民由膳食摄入所致内照射剂量。结果 当地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为天然核素238U、226Ra、232Th、40K以及人工核素137Cs,其中食品中 137Cs平均活度水平(0.029±0.043)Bq/kg。饮用水中总α放射性水平(0.07±0.06)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32±0.35)Bq/L,沉降灰总β放射性水平(0.40±0.14)Bq·m-2·d-1,气溶胶样品中未发现人工核素,周边地区土壤中137Cs平均活度为(2.16 ± 1.37)Bq/kg。结论 核电站周边地区采集的食品中除微量137Cs外,未见其他人工γ核素,食品和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沉降灰及气溶胶放射性水平在正常本底范围,居民由食入人工核素137Cs所致年有效剂量为0.18 μSv/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于放疗引起脑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8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照射组:全脑照射20 Gy;照射加药组:全脑20 Gy照射后参芪扶正注射液(20 mg/kg)治疗4周;水迷宫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放射性脑损伤后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急性脑损伤后炎性因子TNF-α与IL-1β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NF-κB p65的胞质胞核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小鼠放射性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t=6.34、6.70,P<0.05);PCR显示照射后TNF-α在3 h表达最高,随后下降,在4周又达到较高水平,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下调TNF-α表达水平(t=11.34、9.70、6.07,P<0.05);IL-1β在照射后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72 h达到较高水平,其后开始下降,而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降低照射后IL-1β表达水平(t=12.27、5.70、7.52,P<0.05);免疫荧光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抑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t=12.35、8.64、7.82,P<0.05);小胶质细胞p65免疫荧光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照射后NF-κB p65胞质、胞核的转位。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胞质、胞核转位,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起到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