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间收录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或术后辅助放化疗的N2期1 2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的有627例(手术+化疗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的有581例(手术+放化疗组)。分析并比较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1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8.3%、44.9%;手术+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0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9.9%、46.5%;两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1期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08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G分期、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15.236、7.039、4.841、10.155、11.192,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分析发现,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期NSCLC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364,P<0.05),而T3~4期的亚组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4.486,P<0.05);针对病理亚组倾向性匹配后发现,非腺癌亚组中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亦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6.27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提示,术后放疗的加入是影响N2期肺非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7.300,P<0.05);但肺腺癌亚组患者倾向性匹配后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4期或者非腺癌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而对T1期术后辅助放疗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R0)术后的胸段食管鳞癌(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ESCC)患者的失败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其对术后辅助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91例接受R0手术的TESCC患者,分析其失败模式、失败模式的影响因素及不同病变部位和N分期对失败模式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率为31.7%,远处转移率为1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术中病变炎性粘连程度、T和N分期及阳性淋巴结转移率均为影响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的胸腔内淋巴结复发率高于胸下段患者(χ2=6.179,P=0.046),而后者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高于前两者(χ2=15.853,P<0.05)。N1期患者的各项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N0期患者(χ2=7.764~56.495,P<0.05)。胸上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腹腔淋巴复发率高于N0期(χ2=7.905,P<0.05);胸中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锁骨上淋巴结和胸腔内淋巴结复发率均高于N0期(χ2=12.506、18.436,P<0.05);胸下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锁骨上淋巴结、吻合口和腹腔淋巴结复发率均高于N0期(χ2=5.272、4.878、18.006,P<0.05);T3+4期患者中的胸中/下段癌的吻合口复发率高于T1+2期(χ2=4.341、7.154,P<0.05),且前者的胸下段癌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亦高于后者(χ2=5.36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靶区设计应该有选择性,术后靶区范围除常规应该依据不同病变部位制定外,建议对于胸上段N1期患者应该注意腹腔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N1期患者应该注意锁骨上区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性照射,另外T3、T4期胸中/下段癌患者的术后靶区建议包括吻合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查阅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共14个研究,4 643例患者。其中,术后放疗组2 080例,术后未放疗组2 563例。与术后未放疗组相比,术后放疗组可以提高总生存率(OR 1.89,95% CI 1.55~2.31, P<0.05)及无病生存率(OR 2.16,95% CI 1.80~2.60,P<0.05), 且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OR 0.22,95% CI 0.16~0.30, P<0.05)及远处转移率(OR 0.57,95% CI 0.35~0.94,P<0.05)。以年龄及肿瘤的大小进行亚组分析,<40岁和≥40岁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15,95%CI 0.05~0.48;OR 0.33,95%CI 0.13~0.80,P<0.05),术后放疗对T1及T2患者均有益(OR 0.48,95%CI 0.24~0.96;OR 0.53,95%CI 0.32~0.89,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患者放疗可以提高总的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并且降低局部区域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对可切除局部晚期(T3~4和/或N+)胆道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以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出2006—2016年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1 922例和肝外胆管癌患者3 40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放疗组。倾向评分匹配方法用于均衡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放疗组患者的差异性预后特征。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因素。结果 1 174例胆囊癌患者和2 144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通过倾向评分进行匹配。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接受术后放疗的胆囊癌患者(χ2=35.73,P< 0.001)和肝外胆管癌患者(χ2=9.878,P=0.002)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均显著提高。对于胆囊癌及肝外胆管癌患者,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和年龄均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肝外胆管癌患者,种族也是其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除T1-2期胆囊癌患者和病理I~Ⅱ级、N0或70岁以上肝外胆管癌患者以外,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因素均显示出术后放疗的生存获益。结论 对于可切除局部晚期(T3~4和/或N+)的胆道癌患者,术后放疗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相关。但对于T1~2期胆囊癌患者和病理I~Ⅱ级、N0或老年肝外胆管癌患者,应谨慎采用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早期(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该分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分期为T1~2N1M0三阴乳腺癌患者共87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53例),未疗组(34例)。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术后放疗、年龄、月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及转移率、手术方式、Ki-67指数等对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DM)率、无复发生存(RFS)率、总生存(OS)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疗组与未疗组5年LRR(9.4%和15.2%)和RFS(81.3%和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12.789,P<0.05),而DM及O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淋巴结转移率、年龄、Ki-67指数是影响5年LRR的危险因素(P<0.05);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 5 年 DM 的危险因素(P<0.05);放疗、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和Ki-67指数是影响5年 RFS 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和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5年LR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79、5.277 P<0.05);脉管癌栓是影响5年DM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13, P<0.05);放疗、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5年RFS 独立危险因素(HR=0.378、2.35、5.084, P<0.05)。结论 术后放疗可以改善T1~2N1M0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但对5年的DM和OS影响不大。术后放疗、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Ki-67指数、年龄与早期三阴乳腺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前列腺癌放疗患者植入水凝胶后对直肠保护作用。方法 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放疗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直肠V70、直肠D2 cm3、肠道不良反应(早期≤3个月,晚期>3个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1 360例患者(水凝胶组690例,对照组6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直肠V70、直肠D2 cm3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D=-4.5,95%CI-7.11~-1.90,P<0.001;MD=-19.78,95%CI-25.92~-13.63,P<0.001),早期和晚期G1肠道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OR=0.64,95%CI 0.45~0.90,P=0.01;OR=0.28,95%CI 0.13~0.60,P=0.001),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MD=5.13,95%CI 3.29~6.9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植入水凝胶后早期及晚期≥G2肠道不良反应两组相近(OR=0.46,95%CI 0.17~1.25,P=0.13;OR=0.44,95%CI 0.09~2.17,P=0.31),早期患者生活质量两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2.30,95%CI-1.31~5.91,P=0.2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放疗,可以降低直肠V70、直肠D2 cm3,改善早期和晚期G1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晚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短期疗效差异及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46和50 Gy两组,同步化疗方案以卡培他滨为基础,<75岁且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联合奥沙利铂,所有患者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共有2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46 Gy放疗剂量治疗61例,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接受50 Gy放疗剂量治疗152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68例;T2期22例,T3期180例,T4期11例;下、中、上段直肠癌分别为82、115和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T分期及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征匹配。50和46 Gy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24.3%和18.0%(P>0.05);病理缓解良好(GR)率分别为75.0%和67.2%(P>0.05);T降期率分别为46.7%和39.3%(P>0.05)。T3N2/T4亚组分析:50和46 Gy组CR率分别为23.3%和6.3%(P>0.05);GR (病理消退分级3+4)率分别为72.1%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降期率为46.5%和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Gy较46 Gy放疗剂量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未能提高肿瘤病理缓解率及T降期率,对T3N2/T4期患者,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对早期和中晚期(Ⅰ~ⅡA和ⅡB~Ⅳ)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首先利用SEER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出2004—2016年接受化疗的SCNEC患者269例,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别比较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在4种治疗方案下的总生存(OS)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于Ⅰ~ⅡA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9.9%、71.7%、24.5%和0,与化疗+术后放疗组相比,化疗+手术组的预后更好(HR 0.403,95% CI:0.112~1.112,P=0.047)。对于ⅡB~Ⅳ期患者,化疗+术后放疗组、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35.2%、24.3%、17.7%和0,其中化疗+手术组、化疗+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HR 1.726,95% CI:0.944~3.157;HR 1.605,95% CI:0.968~2.661;HR 5.632,95% CI:3.143~10.093,P<0.05)的预后差于化疗+术后放疗组。另外,与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的情况相比,年龄>60岁(HR 7.868,95% CI:3.032~20.415;HR 1.465,95% CI:1.006~2.435,P<0.05)、肿瘤直径≥4 cm(HR 2.576,95% CI:1.056~6.287;HR 1.965,95% CI:1.026~3.766,P<0.05)的Ⅰ~ⅡA期和ⅡB~Ⅳ期患者的预后均较差。结论 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未能改善早期(Ⅰ~ⅡA)SCNEC患者的OS,但可显著改善中晚期(ⅡB~Ⅳ)患者的OS,年龄、肿瘤大小和治疗方案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对比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分期为T3/T4或淋巴结阳性且肿瘤下缘距肛门10 cm以内初治直肠腺癌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调强放疗组66例,三维适形放疗组64例。调强放疗方案为盆腔放疗剂量45 Gy,1.8 Gy/次,共5周,同步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 cm加量放疗剂量至55 Gy。三维适形放疗为盆腔放疗45 Gy,1.8 Gy/次,共5周,两组于放疗第1~14天及第22~35天接受卡培他滨1 650 mg·m-2·d-1口服化疗。手术于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放疗终止情况,分别为调强放疗组1例3级腹泻与三维适形放疗组1例3级乏力。两组血液及非血液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手术类型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级病理降期(病理完全缓解)率调强放疗组为22.7%,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与4级病理降期率两组比例分别为42.4%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36)。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为可行治疗方案,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病理降期。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INR-160080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不含食管胃结合部癌)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从美国SEER癌症数据库中纳入2010—2016年确诊的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非食管胃结合部胃癌患者590例,其中,接受胃癌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患者291例(手术+化疗组),接受胃癌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的患者299例(手术+放化疗组),对两组患者采用1 ∶1倾向得分匹配(PSM),回顾性分析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并评估不同MLR患者选择术后辅助放疗的意义。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分析结果,将0.5定为MLR的截点值。在纳入研究的两组Ⅲ期胃癌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3、5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77.1%、33.2%和22.8%。手术+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1、3、5年的OS率分别为72.2%、33.6%和23.1%,但两组患者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亚组分析发现,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OS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8.542,P < 0.05)。PSM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种族、T、N分期、MLR和辅助放疗是影响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Wald=8.544、7.547、10.925、18.047、10.715,P < 0.05)。两组Ⅲ期胃癌患者经PSM后分析发现,手术+放化疗组和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LR>0.5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OS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6.944,P < 0.05)。PSM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种族、T、N分期、MLR和辅助放疗是影响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Wald=7.154、8.023、7.744、17.016、4.149,P < 0.05)。两组Ⅲ期胃癌患者PSM前后的预后分析结果相符。结论 MLR是淋巴结清扫不超15枚的Ⅲ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MLR≤0.5患者的OS未见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而MLR > 0.5患者则建议接受术后辅助放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HER2(+)的10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结局, 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和PMRT的作用。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范围14~107个月), 5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1.6%、91.9%和76.2%。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和激素受体(HR)状态是影响L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PMRT则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 2.85, 95%CI: 1.10~8.80,P < 0.05)。亚组分析提示, PMRT能够显著提高各高风险亚组的OS(χ2=4.01~9.18,P < 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 在各高风险亚组中, 与未放疗相比, PMRT仅提高了未行抗HER2靶向治疗人群的OS(χ2=4.50~6.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化计划设计(Auto-Planning,AP)和调强放疗(IMRT)在直肠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AP在直肠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病例,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基于同一CT图像进行IMRT和AP计划设计,比较两种不同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AP计划中,靶区DmeanDmin略有增加,DmaxcGy略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03、0.37,P<0.05)。D2D95D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计划中靶区的HI值有所降低,CI值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10,P<0.05)。危及器官中膀胱V40V50,小肠的 V30V45V50,左右股骨头V30V40,在AP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02,P<0.05)。膀胱V30V45,小肠V40及左右股骨头V45受照剂量体积均略低于IM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AP计划能够达到比IMRT计划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能有效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增加靶区最低剂量,减少热点和冷点,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0Co放疗标准的IAEA-SSDL TLD国际比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参加IAEA的SSDL比对 ,检查SSDL6 0 Co放疗标准的准确度水平 ,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方法 IAEA在比对时邮寄TLD到本所SSDL ,经过测量后对每个TLD照射 2Gy ,IAEA对其进行评价后给出SSDL的比对偏差。结果 参加这次比对的偏差为 - 2 4 %。结论 根据IAEA的规定 ,该项比对的最大允许偏差为± 3 5 % ,所以这次比对是合格的。  相似文献   

14.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主要的外照射治疗方式,如: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减小旁邻正常组织的剂量,降低辐射引起的急性和远期效应。调强放疗则是在常规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对射束内束流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调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3 D-CRT)、逆向调强(IMRT)及旋转调强(V-MAT)3种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定位影像资料完整的12例保乳术后行EB-PBI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 3种治疗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所需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3D-C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最差,V-MAT计划的处方剂量靶区覆盖率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最差.3D-CRT计划中患侧肺V5、V10和平均剂量低,而患侧肺V30高;计划间患侧肺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AT计划中15、20和25 Gy剂量包绕的同侧正常乳腺体积少;对于心脏V5、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对侧肺平均剂量、甲状腺平均和最大剂量,IMRT> V-MAT> 3D-CRT,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4 ~ -2.09,P<0.05).3D-CRT、IMRT和V-MAT计划所需MU值分别为417.6 ±34.4、772.8±54.4和631.0±109.0,计划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2.76、-2.93,P<0.05);V-MAT计划施照时间短.结论 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旋转调强计划在降低患侧靶区外正常乳腺组织受照射剂量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早期反应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雷新  杨晓霞  王东  胡南  刘岩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965-966,984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2Gy/(次·天)。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平均受照体积,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受照体积调强放疗组分别为(30±4.8)%、(56±6.7)%、(95±8.6)%、(92±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8±9.4)%、(56±10.7)%、(100±9.7)%、(99±9.5)%,调强放疗组腮腺受照体积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其中口干(腮腺)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Ⅱ、Ⅲ级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另外,调强放疗组的放疗时间为45.0±4.4天,少于常规放疗组的51.0±5.3天。但调强放疗组放疗后鼻咽腔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并能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RT)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WBRT)追加SRT和26例脑转移瘤单纯SRT的结果,分析两者在Karnofsky评分、颅内肿瘤复发率、一年生存率等方面的状况。结果 WBRT+SRT组在颅内肿瘤复发率(13.3%和42.2%)、中位复发时间(10.5个月和4.2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和6.5个月)与单纯S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Karnofsky评分、治疗有效率、一年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BRT+SRT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肿瘤颅内复发率,是脑转移瘤的一种理想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A comparative treatment planning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between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CIRT) and photon radiotherap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s and limitations that could result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resectable head and neck tum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ven patients, originally treated with CIR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evaluations analyzed using dose-volume histogram parameters, conformity index, inhomogeneity coefficient, and dose to the organs at risk (OARs). RESULTS: The mean conformity index was 1.46, 1.43, and 1.22 for 3D-CRT, IMRT, and CIRT, respectively. The mean inhomogeneity coefficient was 0.05, 0.07, and 0.02 for 3D-CRT, IMRT, and CIRT respectively. Photon plans resulted in greater volumes of normal tissues at 10% to 95% isodose level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arbon ion plans where the volume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2 to 2.7 for 3D-CRT and 1.2 to 2.0 for IMRT. CONCLUSION: CIR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target dose conformity, inhomogeneity coefficient, and OAR sparing when compared with 3D-CRT and IMRT. Compared with 3D-CRT, normal tissue exposure was reduced mainly in the mid-to low-isodose levels using IMRT. Additional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using CI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癌3种放疗技术( 3D-CRT、IMRT、RapidArc)的剂量学特点,并分析3种技术的优劣及应用特点.方法 1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入组,依据CT图像,勾画靶区,针对患者的同一套CT图像的相同靶区分别制定3D-CRT、5野IMRT(IMRT5)、7野IMRT( IMRT7)、9野IMRT(IMRT9)、单弧Arc( Arc1)、双弧Arc( Arc2)共6套计划.PTV处方剂量为40 Gy分20次4周+19.6 Gy分14次7d.结果 3D-CRT计划各项靶区剂量学参数明显差于IMRT计划及RapidArc计划(t=5.77、3.52,P<0.05),6套计划的PTV V95(%)分别为:3D-CRT (91.55 ±2.90),IMRT5(96.66±1.05),IMRT7 (96.87±1.23),IMRT (96.81±1.16),Arcl (94.98±1.41),Arc2 (95.93±1.32).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最好(t=3.76,10.01,P<0.05),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HI)最好(t =3.93、3.37,P<0.05).危及器官参数RapidArc与IMRT各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RT和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明显少于IMRT计划,差异高达75%.结论 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或RapidArc技术可以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涵盖临床必需的治疗靶区.3D-CRT计划对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散射区方面优势明显.RapidArc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IMRT计划比较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