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AP化疗方案)及适形调强放疗三联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8例NSCLC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予AP化疗方案+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命质量,以及1年、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54.05%,高于对照组的4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为90.54%,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联合AP化疗方案及适形调强放疗可有效提高NSCLC脑转移疾病控制率,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但尚无有效数据证实该方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分别给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时,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肿瘤特征来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有效率、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30%、客观有效率为69.57%,分别与对照组的82.61%、65.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39.13%(9/23),与对照组的34.78%(8/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G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GC方案化疗,观察组接受厄洛替尼联合GC,28 d为1个疗程。5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治疗前及治疗5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联合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GFR-TKIs联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同步口服EGFR-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持续使用,第1天开始;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生活质量的评估治疗组在排便困难、睡眠障碍、癫痫发作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放疗联合EGFR-TKI同步使用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不良反应轻,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一线化疗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含铂类药物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90例。其中培美曲塞组46例、厄洛替尼组44例。培美曲塞组采用500 mg/m2静滴,21 d一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餐后2 h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PFS、M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厄洛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在改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异,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厄洛替尼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的方法,全脑放疗30 Gy/10Fx,同时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放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总有效率为66.6%,临床获益率为100%;肿瘤进展时间(TTP)为315个月,中位TPP为7个月,总生存期为515个月,中位TPP为7个月,总生存期为5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腹泻和乏力等。结论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能够耐受,且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多西他赛组,39例)75 mg/m~2,静脉滴注2 h,每21 d 1次;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39例)150 mg口服,1次/d。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Karnofsky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厄洛替尼组的ORR、DCR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28.2%vs.10.3%,61.5%vs.38.5%,均P<0.05);与多西他赛组比较,厄洛替尼组皮疹程度显著升高,血小板下降及肝功能异常明显减轻(P<0.05);化疗后2组Kamofsky评分均明显升高(t=7.16,5.00,P<0.05),且厄洛替尼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3.81,P<0.0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7.73个月(95%CI 7.51~7.90),多西他赛组中位PFS为7.30个月(95%CI 7.08~7.52),厄洛替尼组中位PFS显著长于多西他赛组(χ~2=5.80,P<0.05)。结论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卡氏(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8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长,1年生存率(47.06%)较对照组(2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可改善功能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40例均为不能接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 otherapy,WBRT)30 Gy/10 Fx,共2周,同时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直至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经基因测序法检查EGFR突变。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每3个月复查1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5.0%,临床症状缓解率100%,中位生存时间10.2月,EGFR突变的外显子19和21突变的有效率为90.3%。结论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EGFR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外显子19和21突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2-49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索肺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将选取的76例晚期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单纯给予150mg厄洛替尼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即厄洛替尼150mg/d,贝伐单抗15mg/kg。21d为1周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FS:(15.7±1.5)月VS(8.1±0.9)月;DCR:92.10%VS 65.79%;ORR:65.78%VS 47.37%;毒副反应发生率:65.79%VS 94.74%。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杜为光 《海南医学》2009,20(6):53-5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均为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采用钴60-γ线全脑照射,2Gy/次,每日一次,每周5次,DT30Gy-40Gy。同时使用厄洛替尼150mg口服,1次/d,至少30d,定期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价。结果16例患者中,CR0例,PR4例,SD9例,PD3例,有效率(CR+PR)为25.0%,有11例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肿瘤进展时间(TTP)为2—16个月,中位,TTP为6个月;总生存期(OS)为5—1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8个月。脱发、皮疹和腹泻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生存期延长,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与单纯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39例,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19例,单纯放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 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组TTP明显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侯晓茹 《中外医疗》2013,(19):108-108,110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但出现病情进展,改换给予厄洛替尼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30.0%。该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前(P<0.05)。皮肤反应为厄洛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2 d,中位总生存期为820 d。结论对于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信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RR)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便秘、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放疗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各50例。放疗组单纯进行放疗治疗,联合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无疾生存时间、疾病治疗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卡氏评分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疾生存时间为(5.45±1.24)个月,明显长于放疗组的(4.21±1.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疾病治疗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8.0%、40.0%,均显著高于放疗组的4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放疗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无严重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仅服用厄洛替尼。观察并比较两组实体瘤疗效及基于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体瘤疗效和基于气阴两虚证积分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略有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实体瘤疗效,减轻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全脑放疗期间联合厄洛替尼辅助对病情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研究数据选自本院2014年-2015年期间收治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相关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应用全脑放疗联合厄洛替尼辅助方案进行干预,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归纳该治疗措施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2个月时间后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有29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余下1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保持稳定;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乏力、粒细胞降低、脱发,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未对疗程进行造成影响。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除常规全脑放疗外可应用厄洛替尼辅助,明显提高此类患者临床疗效并在更短时间内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同时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精确放疗联合埃可替尼靶向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自愿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接受埃可替尼治疗,口服埃可替尼125 mg,3次/d,同时进行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予以营养、止痛等最佳支持治疗。对比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共4例发生皮疹,恶心呕吐4例,肝功能损害2例,未出现白细胞下降、嗜睡等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64%。对照组患者6例发生皮疹,恶心呕吐5例,肝功能损害3例,总不良反应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89%,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精确放疗联合埃可替尼靶向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不良反应可耐受,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安丽  陈石 《海南医学》2011,22(5):10-13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将60例NSCLC晚期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组30例.对照组30例.唑来膦酸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厄罗替尼方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厄罗替尼分子靶向治疗.结果 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厄罗替尼):有效率(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