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足跟痛是一种临床症状,是指由多种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内压增高症等多种疾病。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刀二步治疗法,即松解应力点与神经卡压点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是指各种慢性疾患引起的足跟部跖侧疼痛。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通过跖腱膜牵拉、跟骨结节处的损伤、慢性炎症、骨质增生而引起足跟部疼痛。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采用局部药物注射保守冶疗跟痛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陆斌  毛鹏  赵新生 《北京医学》2013,35(4):309-310
跟痛症是疼痛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中根骨跖下面痛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以跖筋膜炎和跟下脂肪垫炎最为多见.对我科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门诊90例跟痛症患者分别采用药物痛点注射法、物理治疗法、O3注射疗法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90例,均为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跟痛症患者.男63例,女27例;年龄39~73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临床表现:根骨结节下方疼痛,晨起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时间长时疼痛又加重.在跟骨跖面跟骨结节下方及足跟周围有压痛.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本组90例中伴有跟底肿胀48例.患者均常规行患足正侧位片检查,其中侧位片53例有根骨结节前角骨刺形成.  相似文献   

4.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为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足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加重.局部无红肿.跟骨跖面内侧有一局限性压痛点,部分患者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底面结节前缘有大小不等的骨刺。西医治疗多用痛点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配合鞋内放置橡皮或海绵足跟垫.这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甚理想。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棍棒按摩法配合三粒散外治本症,收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31-831
足跟痛,也称跟痛症,通常是趾跟骨跖下面局限性疼痛,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足部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更易患此病。它包括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发作,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以行走、站立时明显,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相似文献   

6.
药物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跟部周围疼痛的总称,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药物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是李山鹰主任医师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反复探索研制出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简便实用,便于临床推广的新疗法.该法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针刀则可以松解局部粘连,促进微循环,药物和针刀并用,使疗效显著提高,在临床上适用于跟骨滑囊炎、足跟纤维脂肪垫炎、跖筋膜炎或跟骨骨刺以及跟腱炎、跟腱滑囊炎等导致的足跟痛,临床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多发生于长期从事站立或负重工作的中老年人,单侧多见。主要表现为足跟部行走疼痛,足跟跖面跟骨结节有局限性压痛,无红肿。我科采用自制足跟垫治疗此症68例,现报告如下。方法以毛线缠绕成环状中空的足跟垫,垫于鞋内足跟部,跟骨结节置于跟垫中空部位,一般使用1个月。环状中空足跟垫的内外径根据患足及鞋的尺码大小差异适当调整,一般外缘直径5~7cm,内缘直径3~4cm,厚度约1.5cm。  相似文献   

8.
足跟痛是由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跖筋膜炎、足跟纤维脂肪垫炎、跟骨后滑囊炎、跟骨骨突炎、距骨下关节炎、跟骨骨刺以及外伤等引起的以跟骨及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多因足部长期负重或长时间站立而诱发,临床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严重影响病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于2002年6月2009年2月采用曲安奈德痛点封闭并配合复方风湿宁治疗足跟痛患者7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尤以女性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  相似文献   

10.
跟痛足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跟骨刺是引起跟痛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晨起后足跟疼痛,不敢着地行走,或久坐后着地足跟疼痛,行走片刻,疼痛暂时有所好转。检查局部有压痛,X片显示跟骨跖面有骨刺形成。我们采用无水酒精局部封闭治疗60例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6岁。反复右跟骨疼痛1年。曾经到当地医院以跟骨刺、跟腱慢性损伤行局部封闭治疗,热敷处理,效果不佳,来诊。查体:右跟骨处肿胀,疼痛,活动加剧。CR表现右足跟局限性透亮区,境界清晰,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规则小梁分隔成蜂窝样,向周围扩张膨胀。经进一步凹检查,诊断:右跟骨动脉瘤性骨囊肿。  相似文献   

12.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该病的常见病因包括患者患有跟骨骨刺、跖筋膜及跟腱慢性创伤性炎症或跟骨劳损等。此外,跟骨皮下的滑囊炎和脂肪垫变性也可能引起足跟痛。下面就介绍一则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熏洗方:  相似文献   

13.
<正>跟痛症(painful heel syndrome)是临床上对站立或走路时引起足跟部周围慢性疼痛的骨科疾病的统称,可一侧或双侧发病,多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2∶1~[1]。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足底部酸胀、刺痛,主要由跖腱膜炎、受伤或退行性变导致的足跟脂肪垫萎缩、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神经卡压、跟骨高压症等原因引起。笔者采用独活寄生颗粒剂辨证加减治疗跟痛症89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报告##D男,农民。因骑自行车用力不均致右跟腱跟骨粗隆处撕断20余d,于1995年10月8日入我院。2年前患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于抗风湿药物治疗好转。1995年8月28日双侧踝关节肿胀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跟腱炎,给予阿斯匹林、双氯灭痛等抗风湿药物,并用氢化可的松与普鲁卡因行双侧跟腱处封闭。数d后跟腱处肿胀、疼痛减轻,症状得到控制。入院查体:右侧跟骨粗隆上方空虚,跟腱断端挛缩游离,右侧跖屈障碍,左侧跟腱轻度肿胀,弹性减弱。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9/L,WBC6.OX10’/L,N0.22,l。0.28。血沉5…  相似文献   

15.
正足跟痛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的局部疼痛及明显压痛,有时局部红肿,站立、行走时疼痛加剧,因此不能久站及远行。此病多因穿鞋过大常撞击足跟,跑步过久或速度过快,所跑路面凹凸不平或过硬,引起跟骨骨膜炎、滑囊炎、足跟前筋膜炎或跟部脂肪垫炎,发生疼痛。另一种足跟痛则无上述外界刺激因素,而因肾气不足所致,常见于体质较差的中老年人。有少数患者的疼痛症状是由跟骨出现骨刺所致。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跟痛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46例患者接受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观察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的关系,术后以跟痛症状缓解及患足行走功能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多具有起步痛的特点,以晨起负重时特别明显.主要是足跟底部疼痛,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加重疼痛.20例患者表现有夜间痛、休息痛,足跟部有明显压痛点;跟骨底面有局限性压痛.严重者足跟软组织可发红及肿胀,压痛范围扩大.9例有骨刺者无症状,11例有症状者无骨刺,26例患者既有症状也有骨刺.骨刺大小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32例患者有跟骨骨质疏松.本组46例患者随访6月~42月,平均随访(13.2±2.1)月,40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46例患者中优3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6.96%.结论 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跟痛症 ,疗效较佳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 ,男 1 5例 ,女 6 1例 ,年龄 32~ 6 5岁。左足 42例 ,右足 34例 ,其中双足 1 8例。病程 2周~ 4年。临床表现为 :足跟部疼痛 ,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 ,步履困难 ,跟骨跖面、足跟处、跟骨结节及跖筋膜附着处有 1~ 4个压痛点 ,以跟骨结节前内侧尤为明显。2 治疗方法2 .1 痛点封闭法  2 %利多卡因 3ml,确炎舒松 1 0 mg,生理盐水 3ml,局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后 ,在压痛点进行深达筋膜行局部封闭注射 ,每 7~ 1 0天 1次 ,一般 2~ 3次。2 .2 中药外洗…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又叫足跟痛,是临床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轻者走路时可出现跟骨疼痛,重者甚至可影响足部的正常活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跟痛症是由跟骨骨刺引起,但据临床观察,大约半数跟痛症患者的足跟部并没有骨刺存在。实际上,跟痛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足跟脂肪垫炎、跟骨本身病变,以及跟腱周围炎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由于足部软组织逐渐趋于老化,组织弹性和功能日渐下降,很容易发生劳损,因此,中老年人平时要注意呵护好自己的足部,避免长时间站立,经常用热水泡洗双足,有条件的还可定期按摩足部。一旦得了…  相似文献   

19.
骨内脂肪瘤罕见 ,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收治跟骨内脂肪瘤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 ,35岁 ,因左侧踝部扭伤 7天就诊。患者自觉左踝关节外侧疼痛 ,行走时加重 ,休息后缓解。查体 :左足跟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皮下血管无异常充盈 ,局部皮温不高 ,左跟骨外侧、跖侧压痛及叩痛 ( )  相似文献   

20.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足跟痛、行走困难就诊。接诊医生简单询问病史后,嘱其行X线检查,结果提示“跟骨骨刺”,于是诊断其为“跟骨骨刺”,并进行封闭治疗。2周后患者再次就诊,诉相同症状再次出现。这次由另一位医生接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原来,这位老年女性患者平素活动不多,近期采取走路的方式进行锻炼,锻炼1周后出现足跟疼痛,开始未引起重视,症状逐渐加重才就诊。症状特点是足跟疼痛在晨起落地时最为明显,行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减轻,但行走过多后再次加重。查体还发现,患者的压痛明显,局限在跟骨跖面。最终诊断为“跖筋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